内窥镜

✍ dations ◷ 2025-05-15 05:59:22 #内窥镜
内窥镜(内射镜)(endoscopy (looking inside))泛指经各种管道射入人体,以观察人体内部状况的医疗仪器。部分内窥镜同时具备治疗的功能,如膀胱镜、胃镜、大肠镜(英语:Colonoscopy)、支气管镜(英语:Bronchoscopy)、腹腔镜等。1806年开始有医师试着以烛光和反射镜观察膀胱的内部,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以后也很快就应用到内窥镜上。第一支算得上内窥镜的作品,是菲利浦·波兹尼(Philip Bozzini)于1806年制成的"Lichtleiter"(德文,意思是光线传导装置),用于探索人体的各个孔道和管腔,但当时维也纳的医学会并不允许这样的探索研究;直到1853年,内窥镜才真正应用在人体。电灯问世使得内窥镜的光源大幅跃进,但起初灯泡较大,置于体外,不久之后小型灯泡实现了体内照明的理想,例如1908年David就使用新的体内光源成功进行子宫镜检查。Jacobeus于1910年实施胸腔镜及1912年实施腹腔镜,享誉一时。到了1930年代,德国的Heinz Kalk用腹腔镜检查肝脏及胆囊的病变。1937年,Hope提出以腹腔镜诊断出子宫外孕的报告。1944年,Raoul Palmer让患者躺成头低脚高,倾斜约15度的Trendelenburg氏卧姿,让腹腔脏器往头部移动,再加上腹腔内灌入气体,使得妇产科的腹腔镜手术更加安全可靠。1960年代,柱状透镜(rod lens)使内窥镜的影像品质大幅提升,Basil Hirschowitz发明一种导光性优良的玻璃纤维,造出了可弯的诊断用内窥镜(flexible endoscope)。此项革新不但造就了第一支实用的医疗用内窥镜,也使各种内窥镜进化到纤维镜(光源和影像均由光纤传递,镜身可弯曲的内窥镜)的时代。同时具备检查和手术功能的内窥镜直到1970年代才出现,而且当时只用于年轻体健的患者。1980年代,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输卵管结扎及骨盆腔检查已成为妇产科医师必备的技能。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1984年完成,1987年第一例外接影像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接着实现。到了1990年代,腹腔镜手术进一步推展到阑尾、脾脏、结肠、胃、肾脏、肝脏等器官。光电耦合元件(CCD)广泛应用于内窥镜影像的传送,从此医师在使用内窥镜时,不必再辛苦地将眼睛凑在接目镜上,而可以将影像传到监视器上,让其他医疗人员及患者都能看到体内的实况。随着手术用机械臂的发明,医师可以在远处遥控机械臂进行手术。第一例跨越大西洋的手术被称为Lindbergh手术。2001年,第一款胶囊摄影机面世,随后几年各公司陆续推出功能更加改良的新机种。例如2004年的一款胶囊摄影机,胶囊小到长2厘米、宽1厘米,每秒能传送30格40万像素的画面。有的机种甚至能由医师控制视角,能做组织切片,或者能将药物投送到患者体内特定的部位。这些胶囊的造价从120美元起价,可使用电池或无线驱动。内窥镜检查能以最少的伤害,达成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目的。方法是用一根细长的光学镜头伸入人体,大多是经由人体原有的孔道(如胃镜、膀胱镜),也有一些是经由人为形成的管道,如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这些仪器不但能让人看见人体内的影像,也能切取组织样本以供切片检查,或取出体内的异物。于二十世纪末开始蓬勃发展的微创手术(将手术伤口及患者身体所受的破坏减到最小的手术方法)就常使用到内窥镜。许多内窥镜手术和传统方法相比,疼痛可以大幅减轻,只有一点点不舒服。大多数患者被施用镇静剂,以减少不舒服的感觉。并发症(很少见)包括脏器被镜身或切片器械穿破(发生过有人因刺穿肺而出现气胸致死的先例),有时必须用传统手术修补这些损伤。典型的部件包括:内窥镜依照应用的部位,可区分如下:Template:Endoscopy(英语:Template:Endoscopy)

相关

  • 古细菌古菌(拉丁语:Archaea,来自古希腊语:ἀρχαῖα,意为“古代的东西”)又称古细菌、古生菌或太古生物、古核生物,是单细胞微生物,构成生物分类的一个域,或一个界。这些微生物1970年前
  • 传导性耳聋听觉障碍(英语:Hearing loss)又称听力缺损,指听觉部分或完全丧失,而耳聋人士则是指完全没有或几乎没有听力者。听力缺损可能发生在单耳或双耳,有可能是暂时或永久性质。孩童的听力
  • 生物分类总表这个列表以NCBI Taxonomy上的分类为基础。包含嗜盐菌、一些超嗜热菌、嗜酸菌等。包含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等。包含绿藻、轮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 先天性碘缺乏症候群先天性碘缺乏症候群(又称矮呆病、克汀病、呆小病)是指因产妇对碘的摄取不足,使得婴儿先天性缺乏甲状腺激素(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而导致严重阻碍身心发展的一种症状。一般通过
  • 苔藓苔藓植物,是非维管植物中的有胚植物:它们有组织器官以及封闭的生殖系统,但缺少运输水分的维管束。它们没有花朵也不制造种子,而是经由孢子来繁殖,也可以产生精子和卵,行受精作用,但
  • Og5f14 6d10 7s2 7p6(预测)2, 8, 18, 32, 32, 18, 8(预测)第一:860.1(预测) kJ·mol−1 第二:1560(预测)面心立方主条目:鿫的同位素鿫(,英语:Oganesson)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O
  • 中国-康奈尔-牛津计划中国-康奈尔-牛津计划(China–Cornell–Oxford Project)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农村对于流行病的大型观察性研究,由康纳尔大学、牛津大学和中国政府共同出资1990年5月,《纽约时报
  • 实在论实在论(英语:realism),也译为唯实论,西方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观点,认为本体论中的现实(Reality),是独立于人类感官、信仰、概念与想法之外的。现今世界认为的实在论,与古希腊、或中古经院
  • 疾病转型流行病学转变(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是人口学与医学地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人口随着医学的进步而快速增长,但之后又由于生育率的降低而使人口重新稳定下来。该理论由阿布
  • 语调语调(英语:intonation、音高),又称语气、口气,是指说话者交谈发声的音调,即说话者依据个人心情(态度、个性),让声调的高低轻重音调,再附加上发声的高低轻重音调;前者是文法上的音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