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迟发性肌肉痛
✍ dations ◷ 2025-04-24 15:03:57 #迟发性肌肉痛
延迟性肌肉酸痛(英语: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是一种运动之后24–72小时出现的肌肉酸痛或不舒适。通常会持续两至三日。旧式理论普遍认为该痛症为乳酸积聚所引起,但此说法已经基本被否定。因为也能产生乳酸堆积的肌纤维的收缩性运动不会造成延迟性肌肉酸痛;只有肌纤维的伸展性运动才会造成此症。此外,多项对乳酸的研究表明,运动后一小时内乳酸就会降低到正常水平,因此不能在更晚的时候引发疼痛。近期医学研究证实真正起因为肌肉伸展时,因为不习惯运动量,肌肉纤维有微细损伤。另有一种说法是痛症并不是因为肌肉细胞受损,而是肌内强化过程之中细胞膨胀,压住神经、血管,引致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在1902年被Theodore Hough(英语:Theodore Hough)指出是肌肉断裂的结果。这些断裂发生在肌原纤维节在Z轴的显微病变。被归因于肌肉拉伸运动(eccentric exercise)时肌肉伸展而增加的张力。这会引起肌动蛋白与肌凝蛋白的桥式交叉(cross-bridge)在松弛之前的分离,最终导致剩余活动的运动单位(英语:motor units)承受更大的张力。这增加了加重恶化的风险,损害了肌原纤维节。当在这些结构上发生微创伤(英语:microtrauma)时,肌肉组织中的痛觉感受器(英语:nociceptor)受到刺激引发了痛觉。另一项对DOMS引发疼痛的解释是"酶外排(英语:Efflux (microbiology))"理论。微创伤后,正常存储于肌浆网的钙在受损肌肉上蓄积。细胞呼吸作用被抑制,所需的主动运输钙回到肌浆网的三磷酸腺苷减慢。累积的钙激活了蛋白酶与磷脂酶导致肌蛋白分解与变性。这引发了炎症,痛觉是由于积累的组胺、前列腺素、钾所致。
相关
- 疟原虫疟原虫属(Plasmodium)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囊泡虫。本属生物通称为疟原虫。本属生物中有五种疟原虫会使人类感染疟疾,包括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
- 拟杆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包括三大类细菌,即拟杆菌纲、黄杆菌纲、鞘脂杆菌纲。它们的相似性体现在核糖体16S RNA。很多拟杆菌纲的细菌种类生活在人或者动物的肠道中,有些时候成
- 磷3s2 3p32, 8, 5蒸气压((白磷))第一:1011.8 kJ·mol−1 第二:1907 kJ·mol−1 第三:2914.1 kJ·mol−1 (主条目:磷的同位素磷(拉丁语:Phosphorum,化学符号:P)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原子
- 泡菜泡菜古称葅(zū),是指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一般来说,只要是纤维丰富的蔬菜或水果,都可以被制成泡菜;像是卷心菜、大白菜、红萝卜、白萝卜、大蒜、青葱、小黄瓜、
- 烟曲霉烟曲霉(学名:Aspergillus fumigatus)是属于散囊菌目发菌科曲霉属的一种真菌,可生长在土壤、空气、谷物、污染的食品、霉腐物等基物上。该种分布于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
- 中华民国十大死因此表搜集自西元2014年(民国103年)起,台湾年度十大死因。死因以导致死亡的原始病因为基准,由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按年发布死因统计,目前系以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 10 版(ICD-10)进行分
- 身心病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身心医学(英语:Psychosomatic medicine),
-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是指一次在心搏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人体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一个正常成年人在安静时的搏出量一般在60~80毫升之间。搏出量等
- 环氧酶环氧合酶(拉丁语:Cyclooxygenase,简称COX)是一种酶(又名酵素),负责合成重要的生物激素——前列腺素家族的导介物质。当身体组织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等会激活环氧合酶,使花生四
-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是脊椎动物的皮肤系统最下层。在皮下组织中发现的细胞类型是纤维母细胞、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皮下组织源自中胚层,在节肢动物中,皮下组织指的是分泌几丁质的表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