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紫外辐射

✍ dations ◷ 2025-04-03 16:47:59 #紫外辐射

极紫外辐射(英语:Extreme ultraviolet radiation)或高能紫外辐射,简称EUV、XUV,是波长在124nm到10nm之间的电磁辐射,对应光子能量为10eV到124eV。自然界中,日冕会产生EUV。人工EUV可由等离子源和同步辐射源得到。主要用途包括光电子谱、对日EUV成像望远镜及光微影技术等。EUV是最易被空气吸收的谱段,因此其传输环境需高度真空。

中性原子或固体无法发射EUV。产生EUV,首先要发生电离。只有被带多个正电荷的离子束缚的电子才能够发射EUV。例如,把+3碳离子继续剥除一个电子的过程需要65eV,其中的电子比普通价电子更受束缚。而带多电荷的正离子存在于热等离子体,或者,利用高次谐波强激光场可以临时产生自由电子和离子。强场中,电子在驱返回母核的时候被加速,结合将发射能量更高的光子,这个光子可能在EUV范围内。如果释放的光子能量足够大,它将接着电离用来产生高次谐波的媒质,使得产生高次谐波的媒质源被耗尽。另一方面,EUV的电场强度不够高,无法驱动电子,电子将逃逸。电子无法返回母核意味着无法产生更高次的谐波。而要进一步剥离电离后母核中的电子需要更大能量的光子。因此,产生EUV的过程与吸收电离的过程彼此竞争。另外,在同步加速器中,沿轨道高速运动的电子也会辐射EUV。

当EUV光子被吸收的时候,电离过程中产生光电子和二次电子,这与物质吸收X射线或电子束的过程类似。

物质对EUV的响应可以通过下面方程进行描述:

有机物的电离势一般为7-9eV,金属的电离势为4-5eV。光电子接下来通过碰撞电离导致二次电子发射。有时,俄歇跃迁也会发生,吸收一个单个光子将发射两个电子。

严格地说,光电子,俄歇电子和二次电子都产生都伴随着正离子的产生,这些正离子被称为正电空穴(离子可以通过从附近的原子/分子中拉入其他电子而形成电中性)。自由电子与伴随的空穴整体是电中性的,电子-空穴对被称作激子。对于高能电子,电子-空穴间距较大,束缚能相应就较低。对于低能电子,电子-空穴间距小,激子本身会扩散到较远距离(>10nm)。激子本身是一个激发态,当电子与空穴结合后,激子就会消失,这时才会形成稳定的化学产物。

因为光子吸收深度超过电子逃逸深度,发射的电子速度最终减缓,能量以热的形式耗散。EUV波长的的辐射较长波长辐射更易被吸收,因为它所对应的光子能量超过所有物质的能隙。因此它们的热效率显著较高,它的介电物质的热烧蚀阈值也因此变低。

相关

  • 缺血缺血(Ischemia)是描述组织供血量不足,进而导致缺氧及养分的情形。缺血一般由血管问题所导致,也可能因血管收缩、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局部贫血所导致。缺血除了导致缺氧以外及缺乏
  • 二苯基乙二酮二苯基乙二酮,也称联苯甲酰、苯偶酰、联苯酰、二苯酰,化学式为(C6H5CO)2,常缩写为(PhCO)2。属于二酮,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紫外光照射下,二苯基乙二酮裂解为自由基,引发聚合物链
  • 同心圆模式同心圆模式(英语:Concentric zone model),又称为伯吉斯模式(Burgess model),是第一个用于解释社会阶层于城市内的分布的模型。此模式于1924年由社会学家欧尼斯特·伯吉斯(英语:Ernest
  • 反异族通婚法反异族通婚法(英文:Anti-miscegenation laws)是在亲密关系和婚姻层面上强制进行种族隔离的一种法律,将异族婚姻以及跨越种族的性爱罪恶化。这类法律最早出现在17世纪北美的十三
  • 老挝华人老挝华人,是分布在老挝的海外华人社群,占老挝人口2%。他们主要分布于万象、丰沙湾、琅勃拉邦、巴色。老挝华人主要是广府人、潮州人、客家人、广西人、云南人和四川人,多数是十
  • 戈罗卡县坐标:6°04′56″S 145°23′25″E / 6.08232°S 145.39030°E / -6.08232; 145.39030戈罗卡县(英语:Goroka District),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县份之一,位于新几内亚岛东部,由东高地省
  • 聂纳兹米聂纳兹米(马来语:Nik Nazmi bin Nik Ahmad;1982年1月12日-),马来西亚政治人物,为公正党党员。他也是现任吉隆坡斯迪亚旺沙国会议员,曾任雪兰莪州议会斯里斯迪亚议员 。2008年3月8日,
  • 爱乐之城《爱乐之城》(英语:)是一部于2016年上映的美国歌舞爱情浪漫喜剧片,由达米恩·查泽雷执导和编剧。电影由瑞恩·高斯林和艾玛·斯通担纲主演,他们分别饰演爵士钢琴家和充满抱负的女
  • 保罗·麦卡特尼詹姆斯·保罗·麦卡特尼爵士,CH,MBE(英语:Sir James Paul McCartney,1942年6月18日-),英国摇滚音乐家、创作歌手、多乐器演奏者(英语:Multi-instrumentalist)以及作曲家,前披头士(1960年-1
  • 米尔加·格拉日尼特-蒂拉米尔加·格拉日尼特-蒂拉(立陶宛语:Mirga Gražinytė-Tyla,1986年8月29日-),立陶宛指挥家。 米尔加·格拉日尼特出生于维尔纽斯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罗穆阿达斯·格拉日尼斯(立陶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