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丧葬文化

✍ dations ◷ 2025-09-15 02:13:58 #西夏的丧葬文化

西夏的丧葬文化,是源自西夏人的宗教观念,西夏人的丧葬习俗受到中国儒家与佛教影响。西夏在建国前,是以对自然万物的神灵信仰,属于一种多神信仰。西夏人是以游牧民族,受到吐蕃、氐、党项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西夏无特定的丧葬习俗;西夏建国之后,深受汉人丧葬文化的影响。

丧葬形式受到汉人、吐蕃、氐、党项等多民族与佛教、儒家、神灵信仰等条件的影响,发展出土葬、火葬、穴葬、塔葬、水葬等丧葬方式。

西夏人在建国前受到吐蕃人的土葬习俗影响,已有土葬的方式出现。在西夏的统治范围之下,有许多的汉人民族,这些汉人民族主要的丧葬礼俗以土葬为主。土葬的仪式,人离世后,准备一个棺椁,内部先用香料去除秽气,用棺椁保存大体后,外部用彩色布巾覆盖,然后埋入到土层之内。受到中国儒家的影响,西夏还保有哭丧、停丧的习俗,哭丧是反映儒家中的孝道观念,哭丧时间按身份而定,另外,在哭丧期间若守丧人有宴会、饮酒、行房等行为,西夏制定相关刑罚规范,以作为惩戒;停丧期间会准备和亡者生前等量的食物,作为祭拜之用。西夏民族也受到汉人的丧葬礼俗影响,如西夏的皇家陵墓地区多实施土葬。

在羌人、的丧葬文化影响下,西夏人发展出火葬。在羌族的社会内,若有成员离世,则以火焚其大体。西夏建国后,佛教成为国教,佛教修道人士离世后进行焚尸的习俗(荼毗火葬法),对传统西夏丧葬文化产生变化。西夏的火葬习俗同时也有陪葬的观念,以纸扎的骆驼、马、人,与大体一同焚毁,具备亡者依然可以享有生前的生活条件的观念。

此丧葬形式非党项、汉人的习俗,据称是李继迁对抗宋朝后,避免宋军报仇所产生的丧葬型态。李继迁将河水引入中空的墓穴,使得河水将墓穴的位置淹没,令无人知晓真正的墓葬位置。

塔葬是对宗教人士如僧人的舍利、骸骨的保存的方式,显示西夏丧葬文化深受佛教的影响程度。塔型墓外观以漆上色料的楼、塔状所构成,塔身以经文的符文纸包裹,塔内一架人体的坐姿骸骨在墓的中间,是为一种塔墓。比如圣容寺东面的花大门摩崖。

相关

  • 西斯汀小堂西斯汀小堂(拉丁语:Sacellum Sixtinum;意大利语:Cappella Sistina ;也称为西斯汀礼拜堂)是一座位于梵蒂冈宗座宫殿内的天主教小堂,紧邻圣伯多禄大殿,以米开朗基罗所绘《创世纪》穹顶
  • 芦笛景区坐标:25°18′29″N 110°16′00″E / 25.30810199°N 110.26654306°E / 25.30810199; 110.26654306芦笛景区位于桂林市区西北的桃花江畔,大门在芦笛路东侧。景区以游览岩洞
  • 帕米尔人种帕米尔人种是高加索人种中分支,分布在阿富汗,帕米尔高原至费尔干纳。这是苏联时代形容中亚一个人种类型的概念。他们短头,阔面、深色眼球与深肤色、狭窄的凸出的鼻子。最接近的
  • 胡旦 (万历进士)胡旦(?-?),字穉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军籍,明朝政治人物。浙江乡试第七十六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进士第三甲第六十五名。接替宋国相,担任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知县,万历十一年(1583年
  • 绫野真白绫野真白(4月23日-)是日本女性歌手,北海道洞爷湖出身。隶属于日本索尼音乐娱乐旗下的SACRA MUSIC,所属事务所为CREATIVE OFFICE CUE。昵称“ましろん”。自幼稚园开始就很喜欢SPE
  • 刚小希 刚小希 (8月7日-),中国女模特,主要从事拍摄平面广告,媒体惯以“最胸嫩模”称呼之。因各种负面新闻而成为网络上的争议人物。《情局》
  • 电视告知电视告知(俄语:ТВ Информ)是一个电视节目,于1991年8月28日至12月31日在苏联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今第一频道)每晚九时(UTC+3)播出(1991年12月27日起改在奥斯坦基诺第一套节目上播出),此外在莫斯科版本还提供手语翻译。它取代《时间》(该节目在八一九事件后撤档)为苏联民众提供每日新闻。它的子版块分别为《体育》《天气》(不完整,通常在节目结束时以字幕形式给观众提供苏联部分地区的天气资讯)与《国际新闻》 。1991年10月24日,《电视告知》开播后,电视台播出《新闻观点》栏目,《电视
  • 1657年
  • 尤里·吉德津科尤里·帕夫洛维奇·吉德津科(俄语:Юрий Павлович Гидзенко,1962年3月26日-)是俄罗斯已退役宇航员。1962年3月26日出生于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尼古拉耶夫州叶拉涅齐。1983年毕业于顿涅茨克州哈尔科夫(现乌克兰)高等军事飞行员学校,毕业后作为飞行员和高级飞行员在苏联空军某军区部队服役。他有丰富的飞行经验,截至到1987年7月30日,他驾驶L-39和米格-21的飞行时数为213小时,米格-23M的飞行时数超过500小时。1994年获得莫斯科国立测量学和地图学大学的学位。
  • 南山曾公祠南山曾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由当地曾氏村落建于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曾公祠为三进三开间,分前堂、中堂和后堂,在一进和二进之间另有东西两厢,中堂和后堂之间有一天井,为三进古祠堂建筑格局,属于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格,其建筑基本保留完好,展现了客家宗祠建筑的风采。2003年被评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