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丧葬文化,是源自西夏人的宗教观念,西夏人的丧葬习俗受到中国儒家与佛教影响。西夏在建国前,是以对自然万物的神灵信仰,属于一种多神信仰。西夏人是以游牧民族,受到吐蕃、氐、党项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西夏无特定的丧葬习俗;西夏建国之后,深受汉人丧葬文化的影响。
丧葬形式受到汉人、吐蕃、氐、党项等多民族与佛教、儒家、神灵信仰等条件的影响,发展出土葬、火葬、穴葬、塔葬、水葬等丧葬方式。
西夏人在建国前受到吐蕃人的土葬习俗影响,已有土葬的方式出现。在西夏的统治范围之下,有许多的汉人民族,这些汉人民族主要的丧葬礼俗以土葬为主。土葬的仪式,人离世后,准备一个棺椁,内部先用香料去除秽气,用棺椁保存大体后,外部用彩色布巾覆盖,然后埋入到土层之内。受到中国儒家的影响,西夏还保有哭丧、停丧的习俗,哭丧是反映儒家中的孝道观念,哭丧时间按身份而定,另外,在哭丧期间若守丧人有宴会、饮酒、行房等行为,西夏制定相关刑罚规范,以作为惩戒;停丧期间会准备和亡者生前等量的食物,作为祭拜之用。西夏民族也受到汉人的丧葬礼俗影响,如西夏的皇家陵墓地区多实施土葬。
在羌人、的丧葬文化影响下,西夏人发展出火葬。在羌族的社会内,若有成员离世,则以火焚其大体。西夏建国后,佛教成为国教,佛教修道人士离世后进行焚尸的习俗(荼毗火葬法),对传统西夏丧葬文化产生变化。西夏的火葬习俗同时也有陪葬的观念,以纸扎的骆驼、马、人,与大体一同焚毁,具备亡者依然可以享有生前的生活条件的观念。
此丧葬形式非党项、汉人的习俗,据称是李继迁对抗宋朝后,避免宋军报仇所产生的丧葬型态。李继迁将河水引入中空的墓穴,使得河水将墓穴的位置淹没,令无人知晓真正的墓葬位置。
塔葬是对宗教人士如僧人的舍利、骸骨的保存的方式,显示西夏丧葬文化深受佛教的影响程度。塔型墓外观以漆上色料的楼、塔状所构成,塔身以经文的符文纸包裹,塔内一架人体的坐姿骸骨在墓的中间,是为一种塔墓。比如圣容寺东面的花大门摩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