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垂直递减率

✍ dations ◷ 2025-07-06 09:36:37 #气温垂直递减率
气温垂直递减率(英语:Lapse rate of temperature)、垂直递减率或气温直减率,是气温随者高度上升而递减的幅度。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数据指出,在对流层中,干空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约0.98度。若空气中含有水汽,因为水汽凝结时会释放潜热,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49度。一般而言,气温垂直递减率可以如此表示:γ = − d T d z {displaystyle gamma =-{frac {dT}{dz}}}γ {displaystyle gamma } 为气温垂直递减率,T为温度,z为海拔高度。注:因为比热比或湿度常数等皆会使用 γ {displaystyle gamma } 为符号,为了避免混淆,有时会用 Γ {displaystyle Gamma } 或 α {displaystyle alpha } 代表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温垂直递减率有两种形式:环境温度递减率在给定的温度与地点,且大气稳定的情况下,温度随着海拔的变化率称为环境温度递减率。国际民航组织(ICAO)定义国际标准大气(ISA)从海平面到海拔11km的温度递减率为6.49  °C/km。从11km到20km,空气的温度是常数−56.5 °C,是国际标准大气中温度最低的。由于国际标准大气没有将水汽纳入考虑,这个理想化的模型与实际会有误差。比如:在逆温层中,温度反而会随海拔增加。干绝热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是一固定分子数的干燥空气,在绝热条件下,温度随海拔高度改变的比率。给予相同的能量,干燥空气的温度会上升得比潮湿空气快。绝热亦即空气不与外界交换能量。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极低,接触传导的热足以忽略,故假设为绝热。当海拔高度增加时,气压会随之下降,空气体积增加。空气体积增加会推挤其他空气,对其他空气作功。作功的能量来自内能,温度因内能减少而下降。干绝热直减率是9.8 °C/km。因为是绝热过程:P d V = − V d P / γ {displaystyle PdV=-VdP/gamma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示成:m c v d T − V d p / γ = 0 {displaystyle mc_{v}dT-Vdp/gamma =0}又因 α = V / m {displaystyle alpha =V/m} ,且 γ = c p / c v {displaystyle gamma =c_{p}/c_{v}} 。我们可以将式子表示成:c p d T − α d P = 0 {displaystyle c_{p}dT-alpha dP=0}其中, c p {displaystyle c_{p}} 是固定压力下的比热, α {displaystyle alpha } 是比容。假设大气处于流体静力平衡::d P = − ρ g d z {displaystyle dP=-rho gdz}其中,g是标准重力, ρ {displaystyle rho } 是密度。结合两式,压力可以从式子中消除,解得干绝热直减率:Γ d = − d T d z = g c p = 9.8   ∘ C / k m {displaystyle Gamma _{d}=-{frac {dT}{dz}}={frac {g}{c_{p}}}=9.8 ^{circ }mathrm {C} /mathrm {km} }饱和绝热直减率当空气中处于饱和,采用饱和绝热直减率。此比率大约为5 °C/km,受气温的影响很大。饱和绝热直减率与干绝热直减率之所以相差甚大,是因为水在凝结时会释放潜热,这是雷暴发展的重要能量来源。不饱和空气在给定的气温、海拔与湿度之下上升,此时使用干绝热直减率。随着海拔上升、气温下降,空气达到水汽饱和,采用饱和绝热直减率。美国气象学会给出的饱和绝热直减率的近似公式:Γ w = g 1 + H v r R s d T c p d + H v 2 r R s w T 2 = g 1 + H v r R s d T c p d + H v 2 r ϵ R s d T 2 {displaystyle Gamma _{w}=g,{frac {1+{dfrac {H_{v},r}{R_{sd},T}}}{c_{pd}+{dfrac {H_{v}^{2},r}{R_{sw},T^{2}}}}}=g,{frac {1+{dfrac {H_{v},r}{R_{sd},T}}}{c_{pd}+{dfrac {H_{v}^{2},r,epsilon }{R_{sd},T^{2}}}}}}1003.5 J kg−1 K−1

相关

  • 曾光曾光(1946年5月22日-),男,北京人,中国流行病学家。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1946年5月22日出生于北京。
  • 鼻软骨鼻软骨的结构带有支撑鼻子的功能。鼻软骨包含:
  • 双盲双盲是科学方法的一种,目的是避免研究结果受安慰剂效应或观察者偏向所影响。在各种科学研究领域中,从医学、食品、心理到社会科学及法证都有使用双盲方法进行实验。单盲(Single
  • 热成像仪热影像仪又称热像仪或红外线热成像仪等。是一种对物体散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感光成像的设备,这种设备被广泛运用在军事、消防、医疗、工业生产、海关检查等领域。热成像仪是从对
  • 根茎根茎(英语:Rhizome)是植物在地下变态茎的一种。某些植物的枝干部分,但是并不在地面以上生长,而是在土壤中生长,从形态上看,又似植物的根。但根的作用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矿物质,而根
  • 坎波巴索坎波巴索(意大利语:Campobasso)位于意大利中南部比费尔诺河畔,是莫利塞大区和坎波巴索省的首府。坎波巴索四周都被桑尼奥山脉和马泰塞山脉所包围。坎波巴索自14世纪起便因其生产
  • 角苔门角藓门(学名:Anthocerotophyta),是构成苔藓植物的一个门的一组非维管植物。俗名“角藓”是指细长的角状结构,即角状的孢子体。如在苔藓植物门和地钱门中,角藓的扁平的绿色植物体是
  • 美国邮政局美国邮政总局(英语: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缩写:USPS),又称美国邮局、美国邮政服务,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是少数在美国宪法中提及设立的机构。邮政总局的历史可上溯
  • 邓小刚邓小刚(1960年9月-),四川绵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邓小刚
  • DNA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英语:Topoisomerase;type I:EC 5.99.1.2,type II:EC 5.99.1.3)是一种异构酶,能使DNA长链断裂与接合。专门参与DNA拓扑构形(DNA topology)改变的过程,最早的发现者是出身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