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鳞蝰

✍ dations ◷ 2025-08-10 01:17:04 #1801年描述的动物,蝰亚科,卵胎生动物,毒蛇,锯鳞蝰属

锯鳞蝰(学名:)是蛇亚目蝰蛇科蝰亚科锯鳞蝰属下的一种毒蛇,主要分布于中东及中亚地区,尤其是印度次大陆一带。锯鳞蝰是印度四大毒蛇之一,亦是四者中体型最细小的。目前共有5个亚种已被确认。

锯鳞蝰体长约为38至80公分,但一般而言较少长越60公分。头部与颈部有明显的分野,鼻端圆短,鼻孔分布在三片鳞片上,额冠铺满细碎的尖刺状鳞片,部分锯鳞蝰拥有明显较为大片的眶上鳞。眶边鳞片约有9至21片,上唇鳞(为数10至12片)与双眼间有1至3组鳞片,第四片一般较大片,眶下鳞则有10至13片。身上的背鳞有25至39组鳞片,成尖刺状,鳞片末梢有小孔。两侧鳞片呈锯齿状排列。腹鳞约有143至189组,鳞缘较圆滑,将整个蛇腹覆盖。尾下鳞为单片结构,为数约21至52组,肛鳞亦只有1片。

锯鳞蝰的身体颜色以灰色、橄榄色或棕色为基调,背部及两侧有多种颜色的变化,但多数伴随着白色的小斑点,鳞缘呈深棕色。身体背侧有波浪形的白色带纹纵向地分布。头额位置有白色的十字架状或三叉状的斑纹,双眼至下颚一带亦有倾斜状的白色带纹。腹部呈白色或粉红色,间中或有棕色小斑点。

锯鳞蝰主要分布于亚洲,尤多于印度次大陆,其分布地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及巴基斯坦。另外,锯鳞蝰亦分布于中东的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及伊朗西南部。中亚地区的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尼斯坦及塔吉克斯坦亦有相当分布量。

锯鳞蝰能栖息于很多不同的地理环境之中,包括沙漠、岩石群、软泥地及灌木林。它们常躲在间隙较宽的岩石群间。高达海拔1982米的俾路支地区亦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锯鳞蝰多于夜间或天色微明的时份活动(虽然也有发现锯鳞蝰亦会于日间活动),日间时锯鳞蝰多会在洞穴、岩间躲藏起来。而居于沙地的锯鳞蝰,则会将身体稍为潜藏在沙土中,只将头部露出。

在雨天过后,或潮湿夜间,锯鳞蝰将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它们亦会于矮树丛或灌木林间攀移往来,有时更会攀至离地两米之高。在雨天时有八成的锯鳞蝰都会躲进矮树林间,曾经有人发现过一群不下于20条的锯鳞蝰集中地攀附在一株仙人掌或矮树之上。

锯鳞蝰是造成最多蛇咬个案的品种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外表不易被发觉。当处于戒备状态时,锯鳞蝰会摆出一副独特的姿态:将身体蜷曲成数重紧压的圈状,并将头部置在正中间,让全身的肌肉蛰伏并保持弹性,准备随时作出强烈的咬击(参见附图)。

锯鳞蝰常采用侧行式移动(详见“蛇行”),让它能于快捷移动的同时随时保持灵活及警觉。它们能以直线式作移动,但由于它们常身处于沙漠地带,因此较常以侧行式活动。而且使用侧行式移动时,锯鳞蝰的身体只有两点会接触到地面(作为力点而向外抛出的头部,以及身体上作为支撑点的最强肌肉群),这样可避免身体被高温的地面所灼伤。在锯鳞蝰分布地的较北地区,由于天气普遍较为寒冷的关系,冬天时锯鳞蝰可能会进入冬眠状态。

锯鳞蝰多捕食鼠类、蜥蜴、蛙类,与及一些节肢动物如蝎子、蜈蚣,也会捕食大型的昆虫。它们的猎食对象范围甚广,视乎其栖息地区附近有什么活跃生物。

印度的锯鳞蝰是卵胎生的蛇类。在北印度,锯鳞蝰多于冬天进行交配,于四月至八月时便会诞下幼蛇。幼蛇身体约长11至15公分长,每胎约能生产3至15条,最多能生23条。

锯鳞蝰能一次过分泌平均18毫克的毒液,最高纪录是72毫克。它们能向生物注射12毫克的毒素,而只需要5毫克的毒液就能将一名成年男子杀死。中毒后,生物的身体机能系统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更会导致死亡。被咬数分钟内,伤口即时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时更会令被咬伤的肢体在一至两日间出现大量脓泡。目前为止,在纪录中锯鳞蝰咬人事件有高达20%的致命率。

锯鳞蝰毒素有机会带来更多严重的中毒症状,包括:流血不止、凝血异常、咯血、黑粪、血尿、异常状态下的流鼻血,更会导致低血量性休克。而且中毒者亦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寡尿、尿闭情况,若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时候更要接受肾脏透析治疗。不过血压急降很少会导致这种情况,实际需要视乎患者中毒后血管内的溶血反应。有时候,由于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此需要进行肾脏透析。

一般而言,在被锯鳞蝰咬伤并中毒后的数小时内,能否接受相应的血清治疗,是非常关键的。目前至少有八种多用途血清及专门血清能有效地应付锯鳞蝰的蛇毒。

锯鳞蝰毒素是制作一种药物的常用原料,称为“锯鳞蝰素()”,是一种抗凝血剂。虽然世界上有很多毒蛇都拥有相似的毒素,但锯鳞蝰毒素的结构及生化反应较为简单,让医学界及药剂业能较易对其进行复制。事实上,要提炼锯鳞蝰素,并非只以纯化蛇毒的方式进行,当中涉及一定程度的化学合成步骤。另一种利用锯鳞蝰蛇毒所制作的药物,名为“蛇静脉酶()”。药剂业有专门测试该种药物的实验,称为“蛇静脉酶凝结时间法(Ecarin Clotting Time)”,目的用作监控以水蛭素进行抗凝血治疗的实用性。另外,尚有一种抗凝药替罗非班()亦是以锯鳞蝰蛇毒为提炼对象。

相关

  •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英语:connective Tissue)为脊椎动物基本组织之一,由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组成。广义上的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血液以及淋巴。一般所指的结缔
  • 昆提良马库斯·法比尤斯·昆提利安(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约公元35-100年)是一位罗马帝国西班牙行省的雄辩家、修辞家、教育家、拉丁语教师、作家。69至88年教授修辞学,成为罗
  • 俄克拉何马坐标:35°30′N 98°00′W / 35.5°N 98°W / 35.5; -98俄克拉荷马州(切罗基语:ᎠᏍᎦᏯ ᎩᎦᎨᏱ,转写: Asgaya gigageyi,或者ᎣᎦᎳᎰᎹ(音译自英语);波泥语:Uukuhuúwa;卡育加语:Ga
  • 猫尾草猫尾草(学名:Phleum pratense)又叫梯牧草、提摩草、提摩西草(Timothy-grass),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原产于除地中海地区外的欧洲大部分地方。猫尾草生长高度约50至150厘米,叶可长
  • 超平面在数学中,超平面(Hyperplane)是 n {\displaystyle n} 维欧氏空间中余维度等于 1 {\dis
  • 重力异常重力异常(英语:Gravity anomaly)在大地测量学中用于描述真实重力与正常重力之间的差异。在大地水准面上,某点处的真实重力矢量与该点沿法线到参考椭球面上投影处的正常重力矢量
  • 阿尔内·迈尔阿尔内·迈尔(德语:Arne Maier,德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
  • 贺熙龄贺熙龄(1788年-1846年)清朝善化县(今长沙县)人,字光甫,号庶龙,著名学者。贺熙龄出生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贺熙龄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授职编修。后迁河南道御史,提督湖
  • 增田宽也增田宽也(日语:増田 寛也,1951年12月20日-),日本政治家,曾任岩手县知事及总务大臣等职。增田出生于东京都世田谷区,父亲增田盛为参议院议员。197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获法学士学位,进入
  • 多田彰文多田彰文(1964年1月10日-),日本男性音乐家、作曲家、编曲家、合成乐程序员、剧伴(日语:劇伴)作家、制作人。出身于兵库县。负责音乐企划制作的场合别名“AKI(アキ)”。从小开始学习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