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涡旋

✍ dations ◷ 2025-01-23 09:06:06 #极地涡旋
极地涡旋(英语:Polar Vortex;或极地涡旋),是一种发生于极地的,介于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中、上部的,持续性且大规模的气旋。这种涡旋在极夜的时候最为强大,因为此时的温度梯度是最大,但持续缩减,到夏季甚至会消失。最早记载极地涡旋现象的文献出现于1853年。在北半球的冬季,这种现像会导致了突然性平流层暖化(英语:stratospheric warming)。1952年,在海拔高度超过20公里的无线电探空仪观测中发现了这种现象导致的平流层暖化(英语:stratospheric warming)。在2013后的北美冬季,新闻和天气媒体中经常提到这种现象,使得该术语推广成为对于极低温寒潮的解释。南极极地涡旋比北极极地涡旋更为显著,持续时间也更长。这是因为北半球高纬度地质因素增强了罗斯比波,而就是罗斯比波引起涡旋的破裂;与之相比,在南半球涡旋则更为稳定。北极涡旋形状上是瘦长的,有两个中心,一个在加拿大的巴芬岛,而另一个在西伯利亚的东北部。南极极地涡旋的化学现象已经导致严重的臭氧消耗。极地同温层云团中的硝酸与CFC反应生成氯,也就是对臭氧的光化学破坏。氯在冬天的极夜中凝聚、堆积,到春天(9月或10月),持续的臭氧破坏也将更为严重。这些云只能在-80°C以下形成,故而较为暖和的北极区域形成不了臭氧层空洞。一些天体同样已知有极地涡旋现象,包括金星、火星、木星,以及土星的卫星——土卫六。

相关

  • 小篆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僵直阵挛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英语:tonic-clonic seizure),又称为大发作(英语:grand mal seizure),是最为常见的全身性发作类型。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常见于儿童。强直-阵挛性发作包括强直期(tonic p
  • DNA变性核酸热力学是指温度影响双链DNA(dsDNA)的核酸结构。DNA变性(DNA denaturation)又称DNA融化(DNA melting)是DNA双螺旋解开成为两条单股长链的过程。在过程中,使两股长链上的碱基相连
  • 畜生畜生(梵语:Tiryagyoni),又称傍生(古字写作旁生)或横生(梵语:tiryañc;巴利语:tiracchāna;音译底栗车)、畜生道、傍生趣,为六道之一,指的是飞禽走兽、蜎蠕虫蚁等所有实存动物,亦包含龙等俱
  • 放射型城市放射型城市亦称为中心型城市,通常与组团式城市、线形城市相对。其重要特征为城市往往由一个中心地区作为城市核心构成,其他道路与街道和设施以圆环状或方形环状环绕城市中心辐
  • 吠陀时代吠陀文化(约前16世纪—前7世纪)是指吠陀经典所记载和反映的印度历史时期文化。透过吠陀经典的古梵文史料,所谓的吠陀经典即指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
  • 苯丙酸诺龙苯丙酸诺龙(英语:Nandrolone phenylpropionate或 Nandrolone hydrocinnamic,缩写NPP,商品名为Durabolin)是一种雄激素同化类固醇(AAS)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症女性,通过
  • 可见能见度又称可见度,指观察者离物体多远时仍然可以清楚看见该物体。气象学中,能见度被定义为大气的透明度,因此在气象学里,同一空气的能见度在白天和晚上是一样的。能见度的单位一
  • 袖珍博物馆个案博物馆,是亚洲第一家以袖珍艺术为主题收藏的博物馆,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建国北路一段96号B1(台证金融大楼),收藏相当多袖珍作品,大部分是缩小12倍的娃娃屋,并使用真实材料。创
  • 动量在经典力学里,动量(momentum)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例如,一辆快速移动的重型卡车拥有很大的动量。若要使这重型卡车从零速度加速到移动速度,则需要使到很大的作用力;若要使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