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 (民国)

✍ dations ◷ 2025-08-21 15:11:27 #1860年出生,1933年逝世,张姓,盐山人,清朝医学家,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中医学家

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

张氏原籍山东诸城,明代迁居直隶盐山边务里,世代皆为儒家学者,其先祖张友三传有家训谓:“凡后世子孙,读书之外,可以学医。”。张氏自幼聪慧,父亲张丹亭精于医道, 他在跟随父亲读书的闲暇时间同时也兼学医理。

1885年,张锡纯治愈了使当时的名医高鲁轩、毛仙阁束手无策的危重症,颇受二人称道,自此开始应诊。但1911年前,仍主要以教书为主要职业。

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榜后,张氏虽然正值壮年,但对于追求科举功名并无太大的进取心,于是开始广泛搜集百余种医书,勤奋阅读,学识日增。当时正值清朝末年,西洋医学已在中国迅速传播。

1904年,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兴办西式学堂,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他比较中西医学,认为各有长短,因而又自学西医,试图吸收西医长处以补中医的不足。经过十多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于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张氏年近50,医名渐渐在中国传开。

1911年辛亥革命后,应德州驻军统领聘请,在军中担任军医正数年。

1918年(民国七年),苏中宣等人聘请张锡纯到奉天(沈阳),在大东关开办立达中医院,并担任院长,提倡中西医合作,声名大噪。1920年代初期,与江西陆晋笙、杨如侯、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称为“四大名医”。又和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齐名,被誉为海内“名医三张”。

1928年后寓居天津,白天诊病,夜间写作,开办天津“国医函授学校”,设立“中西汇通医社”,培养后继人才。

1933年秋天,因病逝世,享年74岁。

张锡纯的代表著作是《医学衷中参西录》,共七期,三十卷。

张锡纯曾创制过一帖名为“石膏阿斯匹灵汤”的方子,由中药退热药生石膏和西药阿斯匹灵两味组成,用以治疗感冒发烧等,开启中西药合用先例。据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张氏曾治一幼女,“发热旬余不愈(愈),先用凉药清其热,热退仍烦躁不安,后予以阿斯匹灵,发出白痧若干而愈。”

相关

  • 性格性格(英语:character)是社会定义下,个人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由行为反映出。性格随个体差异,但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对其认知有重大影响,也因此体现了阶级与道德。性格结构包括四个方面:
  • 交通事故死亡率本表中有关各国交通事故死亡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的报告。
  • 尿素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脲(与尿同音)。其化学式为 CON2H4、(NH2)2CO 或 CN2H4O,分子质量60,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 Carbamide(碳酰胺)。外观是无色晶体或粉末,
  • 炸油糍炸油糍,是一种油炸小食,流行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与上海的油墩子相似,传说源自福建、潮州内馅为芋头的猪脚圈。制法是将面粉调成的粉浆倒入特制的杯状器皿并涂满四周和底部,加
  • 莫阿纳·卡凯塞斯莫阿纳·卡凯塞斯(Moana Carcassés Kalosil,(1963-01-27)1963年1月27日- ),瓦努阿图政治家。2013年3月23日起就任瓦努阿图总理,他是瓦努阿图历史上出任总理的第一位归化公民。卡
  •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公办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1952年,河北水利土木学校在天津市成立。1955年,更名为河北省天津水利学校。
  • 补丁补丁(英语:Patch)是透过更新计算机程序或支持文件,用来修补软件问题的数据程序。包括像是修正安全隐患(漏洞)、臭虫、改善易用性或性能等。然而,设计不良的补丁可能带来新的问题。p
  • 何春蕤何春蕤(英文名:Josephine Chuen-juei Ho,1951年6月16日-),国立中央大学英美文学系教授,国立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召集人。1982年获美国乔治亚大学博士,1991年又获印第安纳大学博士。为
  • 约旦国旗约旦国旗(阿拉伯语:علم الأردن‎)源于阿拉伯大起义,由泛阿拉伯颜色:红(哈希姆王朝)、绿(绿衣大食)、黑(黑衣大食)、白(白衣大食)组成。红色为一三角形在左方,其余三色呈横条,自上
  • 《康�纪行》,是鸦片战争后姚莹所著的一本书,初刊于道光末年,16卷本再刊于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姚莹自称《康�纪行》“大约所纪六端:一乍雅使事始末,二剌麻〔喇嘛〕及诸异教源流,三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