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 (民国)

✍ dations ◷ 2025-09-13 15:56:25 #1860年出生,1933年逝世,张姓,盐山人,清朝医学家,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中医学家

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

张氏原籍山东诸城,明代迁居直隶盐山边务里,世代皆为儒家学者,其先祖张友三传有家训谓:“凡后世子孙,读书之外,可以学医。”。张氏自幼聪慧,父亲张丹亭精于医道, 他在跟随父亲读书的闲暇时间同时也兼学医理。

1885年,张锡纯治愈了使当时的名医高鲁轩、毛仙阁束手无策的危重症,颇受二人称道,自此开始应诊。但1911年前,仍主要以教书为主要职业。

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榜后,张氏虽然正值壮年,但对于追求科举功名并无太大的进取心,于是开始广泛搜集百余种医书,勤奋阅读,学识日增。当时正值清朝末年,西洋医学已在中国迅速传播。

1904年,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兴办西式学堂,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他比较中西医学,认为各有长短,因而又自学西医,试图吸收西医长处以补中医的不足。经过十多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于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张氏年近50,医名渐渐在中国传开。

1911年辛亥革命后,应德州驻军统领聘请,在军中担任军医正数年。

1918年(民国七年),苏中宣等人聘请张锡纯到奉天(沈阳),在大东关开办立达中医院,并担任院长,提倡中西医合作,声名大噪。1920年代初期,与江西陆晋笙、杨如侯、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称为“四大名医”。又和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齐名,被誉为海内“名医三张”。

1928年后寓居天津,白天诊病,夜间写作,开办天津“国医函授学校”,设立“中西汇通医社”,培养后继人才。

1933年秋天,因病逝世,享年74岁。

张锡纯的代表著作是《医学衷中参西录》,共七期,三十卷。

张锡纯曾创制过一帖名为“石膏阿斯匹灵汤”的方子,由中药退热药生石膏和西药阿斯匹灵两味组成,用以治疗感冒发烧等,开启中西药合用先例。据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张氏曾治一幼女,“发热旬余不愈(愈),先用凉药清其热,热退仍烦躁不安,后予以阿斯匹灵,发出白痧若干而愈。”

相关

  • 夏庞蒂埃马克·安东尼·夏庞蒂埃(法语:Marc-Antoine Charpentier,1643年-1704年2月24日),法国作曲家。尽管夏庞蒂埃没有在路易十四的宫廷中担任职务,但他的才华使他在巴黎的音乐界中占有重
  • 放大器放大器(英语:Amplifier),俗称音箱,一般而言是指能够使用较小的能量来控制较大能量的任何器件。现在,在日常使用中,这个名词常常是指放大器电路,经常用于音频应用中。一个放大器的输
  • 连续性方程在物理学里,连续性方程(英语:continuity equation)乃是描述守恒量传输行为的偏微分方程。由于在各自适当条件下,质量、能量、动量、电荷等等,都是守恒量,很多种传输行为都可以用连
  • 南北战争 §战后(4年3周6日) (最后一枚炮弹于1865年6月22日发射)联邦胜利亚伯拉罕·林肯埃德温·M·斯坦顿尤利西斯·S·格兰特 威廉·T·舍曼 大卫·法拉格特 乔治·B·麦克莱伦 亨利·韦
  • 混合现实混合现实(英语:Mixed Reality,简称MR)指的是结合真实和虚拟世界创造了新的环境和可视化,物理实体和数字对象共存并能实时相互作用,以用来模拟真实物体。混合了现实、增强现实、增
  • 黑脚黑脚(法语:Pied-Noir)是指生活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或欧洲公民,亦可指1956年前生活在法属突尼斯和摩洛哥的法国公民。特别地,黑脚指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欧洲定居者后裔,比如法国
  • 内门区内门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Lāi-m
  • 下雨地震说下雨地震说指的是干燥的土壤因下雨淋湿,又因该处地质松软而造成地震。此说法并不是正式学说,由台湾艺人炎亚纶自2015年花莲地震发生后所提出,引起台湾各界关注,亦被认为是网络模
  • 季季莫蒂霍季季莫蒂霍(希腊语:Διδυμότειχο;土耳其语:Dimetoka;保加利亚语:Димотика)是一座位于希腊东北方东马其顿-色雷斯大区的边境小镇,城镇坐落在斯维伦格勒东南方的平
  • 危险心灵 (电视剧)《危险心灵》是一部改编自台湾作家侯文咏同名小说《危险心灵》的电视剧。故事剧情以青少年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台湾教育改革政策下的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方面的冲突与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