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冻肉运动

✍ dations ◷ 2025-10-17 00:21:30 #新加坡社会,1980年代新加坡建立,猪肉

吃冻肉运动是新加坡政府于1984年后期发起的社会运动,旨在配合关停、搬迁养猪场的同时号召该国国民(主要是新加坡华人)不再吃生鲜猪肉,改吃冻肉。吃冻肉运动收效甚微,国民反响不一。2008年,政府重新开始此运动,并将其纳入“冻肉公共教育项目”。

新加坡的猪肉业曾是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平均每年为该国带来3亿新加坡元的收入。至1985年,新加坡国内至少有520家养猪场。在这个国家的族群中,华人是猪肉的主要消费者。然而新加坡国土狭小、资源紧缺,无法支撑养猪场遍地开花,故该国政府于1984年中起陆续关闭、搬迁养猪场,对场主实行更为严格的卫生方针。至1990年,新加坡的养猪场数量降到22家,该国的生鲜猪肉主要从同处东南亚的印尼进口。为了减少对外国产生鲜猪肉的依赖,新国政府决定提倡食用冻猪肉。

吃冻肉运动自1984年11月正式实行。为了宣传冻肉的健康和廉价,新加坡举办了全国范围的讨论,政府印制了数百万份冻肉烹饪指南发放给公众。时任新加坡副总理吴庆瑞于1984年3月在议会发表了演说。此外,新加坡还举行了吃冻肉主题的海报竞赛和冻肉的巡展。政府还开通了“冻肉热线”让民众表达他们有关冻肉的想法。此热线目前已经废除。

社会公众对吃冻肉运动褒贬不一。《星期日海峡时报》调查发现,大部分民众并不认为冻猪肉和生鲜猪肉一样好吃,对于生鲜猪肉和冻猪肉之间的价格差异也并不敏感。而一小部分民众对这次运动漠不关心。根据新加坡猪肉商协会的数据,约七成猪肉消费者在运动实行期间喜欢吃生鲜猪肉胜过冻肉。而“冻肉热线”则几乎无人拨打。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美国的猪肉商都支持这项运动,认为其能增加他们的出口销量。

东南亚研究所的科尼尔·星·桑都(Kernial Singh Sandhu)在其著作《成功的管理:现代新加坡的成型》一书中写道:“吃冻肉运动是反应最为冷淡的国家运动之一”,并对该运动的短命表示欣慰。

2008年2月,吃冻肉运动重新回到公众视野,被政府纳入公共教育课程,定名为“吃好吃少,选择冻肉”,由新加坡农业食品及兽医局(英语:Agri-Food and Veterin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牵头。自从吃冻肉运动复活以来,多家商超的冻肉销量攀升。至2013年9月,新加坡全国的冻肉消费量已提高了14,300公吨(14,100长吨)。

相关

  • 衬线体衬线体(Serif)是一种有衬线的字体,又称为有衬线体、衬线字、曲线描边字,俗称白体字;而与之相对的,没有衬线的字体则被称为无衬线体。衬线是字形笔画末端的装饰细节部分。一般认为
  • 蛋白酶体蛋白酶体(Proteasomes)是一种巨型筒状蛋白质复合体,主要作用是通过打断肽键来实现降解细胞不需要的或受到损伤的蛋白质。能够发挥这一作用的酶被称为蛋白酶。蛋白酶体是细胞用
  • 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是尿流动力学检查中,非介入检查记录图——尿流率图,中的重要数据之一;是用尿流率计(尿流率图记录仪)描记下排尿过程连续的即刻尿流率数值曲线的峰值。最大尿流率计算单
  • 缅语支缅语支是缅彝语群的一个支系,分布在缅甸和附近地区,使用人口达3400万人。 分为两个亚语支:在中国,阿昌、仙岛被分为阿昌族,载瓦、浪峨、勒期、波拉被分为景颇族。缅语方言中与仰
  • 彼尔姆清真寺彼尔姆中央清真寺,是在1902-03年建于俄罗斯彼尔姆的清真寺,由当地鞑靼人商人出资兴建。全寺由绿色和白色为主色,它的尖塔由阿历山大·欧扎戈夫设计。它也是世界最西北的清真寺
  • 飓风康妮飓风康妮是1955年8月在美国东部引发重大洪灾的强劲四级飓风,当地还在短短数天后受到飓风黛安袭击。气旋于8月3日经东大西洋的东风波发展而成并快速朝西北偏西移动,到8月4日已
  • 刘捷 (台湾作家)刘捷(1911年-2004年),使用笔名有郭天留、张猛三,屏东县万丹乡人,写作以评论为主,有“台湾的藏原惟人”之称,且也写新诗。作品散见《台湾新民报》、《台湾新闻》、《台湾文艺》、《台
  • 火绒博锐火绒博锐,全称火绒博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专注于安全领域的互联网公司,由瑞星前CTO刘刚创立于2011年9月。火绒创始人均来自前瑞星研发部门高级管理团队,包括前瑞星
  • 撑篙竹撑篙竹(学名:)为禾本科簕竹属下的一个种。
  • 岛根县知事列表岛根县知事列表包括岛根县的历代县令、知事(官选:42代41人/公选:16代7人)。1947年4月5日(投票率 : 79.39%)1951年4月30日(投票率 : 95.07%)1959年4月23日(投票率 : 89.56%)1971年4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