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冻肉运动

✍ dations ◷ 2025-09-11 03:43:19 #新加坡社会,1980年代新加坡建立,猪肉

吃冻肉运动是新加坡政府于1984年后期发起的社会运动,旨在配合关停、搬迁养猪场的同时号召该国国民(主要是新加坡华人)不再吃生鲜猪肉,改吃冻肉。吃冻肉运动收效甚微,国民反响不一。2008年,政府重新开始此运动,并将其纳入“冻肉公共教育项目”。

新加坡的猪肉业曾是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平均每年为该国带来3亿新加坡元的收入。至1985年,新加坡国内至少有520家养猪场。在这个国家的族群中,华人是猪肉的主要消费者。然而新加坡国土狭小、资源紧缺,无法支撑养猪场遍地开花,故该国政府于1984年中起陆续关闭、搬迁养猪场,对场主实行更为严格的卫生方针。至1990年,新加坡的养猪场数量降到22家,该国的生鲜猪肉主要从同处东南亚的印尼进口。为了减少对外国产生鲜猪肉的依赖,新国政府决定提倡食用冻猪肉。

吃冻肉运动自1984年11月正式实行。为了宣传冻肉的健康和廉价,新加坡举办了全国范围的讨论,政府印制了数百万份冻肉烹饪指南发放给公众。时任新加坡副总理吴庆瑞于1984年3月在议会发表了演说。此外,新加坡还举行了吃冻肉主题的海报竞赛和冻肉的巡展。政府还开通了“冻肉热线”让民众表达他们有关冻肉的想法。此热线目前已经废除。

社会公众对吃冻肉运动褒贬不一。《星期日海峡时报》调查发现,大部分民众并不认为冻猪肉和生鲜猪肉一样好吃,对于生鲜猪肉和冻猪肉之间的价格差异也并不敏感。而一小部分民众对这次运动漠不关心。根据新加坡猪肉商协会的数据,约七成猪肉消费者在运动实行期间喜欢吃生鲜猪肉胜过冻肉。而“冻肉热线”则几乎无人拨打。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美国的猪肉商都支持这项运动,认为其能增加他们的出口销量。

东南亚研究所的科尼尔·星·桑都(Kernial Singh Sandhu)在其著作《成功的管理:现代新加坡的成型》一书中写道:“吃冻肉运动是反应最为冷淡的国家运动之一”,并对该运动的短命表示欣慰。

2008年2月,吃冻肉运动重新回到公众视野,被政府纳入公共教育课程,定名为“吃好吃少,选择冻肉”,由新加坡农业食品及兽医局(英语:Agri-Food and Veterin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牵头。自从吃冻肉运动复活以来,多家商超的冻肉销量攀升。至2013年9月,新加坡全国的冻肉消费量已提高了14,300公吨(14,100长吨)。

相关

  • 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英语:John Franklin Enders,1897年2月10日-1985年9月8日),美国医学家和诺贝尔奖持有者。恩德斯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的西哈特福,曾就读于诺亚·韦伯斯特学校与
  •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是解决固体废物污染与控制问题的环境工程学科。固体废物处理是指将固体废物变成适于运输、利用、贮存或最终处置的过程。其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
  • 铁托主义铁托主义(塞尔维亚语:Titoizam;英语:Titoism)是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命名的一种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体系。铁托主义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铁
  • 蛮牛蛮牛是台湾保力达公司推出的机能性饮料,在台湾以及港澳地区贩售,是台湾提神饮料销售量的前几名之一。其广告用到的“你累了吗”也成为台湾的流行用语之一,廖嘉琛蛮牛先生为此系
  • 四氢生物蝶呤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又称沙丙蝶呤(Sapropterin),简称BH4, 是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的一种重要辅酶:苯丙氨酸羟化酶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酪氨酸羟化酶将酪氨酸转化
  • 前川郡前川郡(朝鲜语:전천군/前川郡  */?)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慈江道的一个郡,位于该道中东部。本郡东邻龙林郡、南邻东新郡和松源郡、西邻古丰郡、北邻渭原郡和城干郡。宋赤山
  • 西部老虎西部老虎是一家澳大利亚职业橄榄球联盟合并俱乐部,位于内西区和西悉尼的毗邻地区。 自1999年全国橄榄球联赛(NRL)赛季结束时成立以来,他们一直作为巴尔曼老虎队和西郊喜鹊队之间
  •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但是存在着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之间会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 金田一春彦金田一春彦(1913年4月3日-2004年5月19日),日本语言学家、国语学家。以编纂国语辞典、研究方言而闻名。出生于东京府本乡区(现东京都文京区)。依次毕业于东京府立第六中学校(现为“
  • 牛尚周牛尚周(英语:New Shan Chow,1862年-1917年),字文卿,江苏嘉定人,清朝留美幼童之一。他也是嘉定历史上的首位留学生。1872年(同治十一年),牛尚周作为清政府第一批官派留美幼童赴美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