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冻肉运动

✍ dations ◷ 2025-07-22 16:25:56 #新加坡社会,1980年代新加坡建立,猪肉

吃冻肉运动是新加坡政府于1984年后期发起的社会运动,旨在配合关停、搬迁养猪场的同时号召该国国民(主要是新加坡华人)不再吃生鲜猪肉,改吃冻肉。吃冻肉运动收效甚微,国民反响不一。2008年,政府重新开始此运动,并将其纳入“冻肉公共教育项目”。

新加坡的猪肉业曾是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平均每年为该国带来3亿新加坡元的收入。至1985年,新加坡国内至少有520家养猪场。在这个国家的族群中,华人是猪肉的主要消费者。然而新加坡国土狭小、资源紧缺,无法支撑养猪场遍地开花,故该国政府于1984年中起陆续关闭、搬迁养猪场,对场主实行更为严格的卫生方针。至1990年,新加坡的养猪场数量降到22家,该国的生鲜猪肉主要从同处东南亚的印尼进口。为了减少对外国产生鲜猪肉的依赖,新国政府决定提倡食用冻猪肉。

吃冻肉运动自1984年11月正式实行。为了宣传冻肉的健康和廉价,新加坡举办了全国范围的讨论,政府印制了数百万份冻肉烹饪指南发放给公众。时任新加坡副总理吴庆瑞于1984年3月在议会发表了演说。此外,新加坡还举行了吃冻肉主题的海报竞赛和冻肉的巡展。政府还开通了“冻肉热线”让民众表达他们有关冻肉的想法。此热线目前已经废除。

社会公众对吃冻肉运动褒贬不一。《星期日海峡时报》调查发现,大部分民众并不认为冻猪肉和生鲜猪肉一样好吃,对于生鲜猪肉和冻猪肉之间的价格差异也并不敏感。而一小部分民众对这次运动漠不关心。根据新加坡猪肉商协会的数据,约七成猪肉消费者在运动实行期间喜欢吃生鲜猪肉胜过冻肉。而“冻肉热线”则几乎无人拨打。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美国的猪肉商都支持这项运动,认为其能增加他们的出口销量。

东南亚研究所的科尼尔·星·桑都(Kernial Singh Sandhu)在其著作《成功的管理:现代新加坡的成型》一书中写道:“吃冻肉运动是反应最为冷淡的国家运动之一”,并对该运动的短命表示欣慰。

2008年2月,吃冻肉运动重新回到公众视野,被政府纳入公共教育课程,定名为“吃好吃少,选择冻肉”,由新加坡农业食品及兽医局(英语:Agri-Food and Veterin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牵头。自从吃冻肉运动复活以来,多家商超的冻肉销量攀升。至2013年9月,新加坡全国的冻肉消费量已提高了14,300公吨(14,100长吨)。

相关

  • 小村寿太郎小村寿太郎(1855年10月26日-1911年11月26日)是日本明治时代的外交官。曾任外务大臣。安政2年(1855年)9月16日,日向国饫肥藩(宫崎县日南市)出生。明治3年(1870年),大学南校(东京大学前身)
  • 计算机计算机模拟,又称为计算机仿真,是指用来模拟特定系统之抽象模型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模拟的发展与电脑本身的迅速发展是分不开的。它的首次大规模开发是著名的曼哈顿计划中的一
  • 东方号东方运载火箭(Восток)是苏联R-7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轻型运载火箭。东方运载火箭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运载火箭是R-7火箭家族
  •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简称北工商,由原北京商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以及机械工业学院合并成立的北京市重点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525人。学
  • 盔或称胄、鍪、牟,也称头盔,是具有对头部非一般保护能力的帽。古代盔主要由皮革、棉布、麻布与金属制成,近世亦用树脂或塑胶制成。今日军用盔多采用抗弹纤维制成。民用盔常在人
  • 缅甸外交部缅甸外交部(缅甸语:နိုင်ငံခြားရေး ဝန်ကြီးဌာန, ,是缅甸联邦政府负责国家的外交政策和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的一个部门,它还负责缅甸在29个国家的大使馆和
  • 佛陀跋陀罗佛陀跋陀罗(梵语:Buddhabhadra、359年-429年),又称佛驮跋陀罗、佛度跋陀罗、觉贤,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人,为南北朝时期著名译师。佛陀跋陀罗为南北朝时期后秦时来汉地的印
  • 青岛大港坐标:36°05′37″N 120°19′00″E / 36.0936°N 120.3166°E / 36.0936; 120.3166青岛港老港区(通称青岛大港)是青岛港的一个港区,位于中国青岛市市北区胶州湾内。港区由始建
  • 大治帝国大治帝国,是指1952年在山东五莲县等地,由圣贤道首领李桂森为首成立的一个秘密结社政权。1946年,常山区东尚庄村圣贤道道首五莲县人李桂森结识了李殿奎夫妇,四处笼络道徒,密谋以迷
  • AMD AthlonAthlon是美国AMD公司的一种为x86计算机平台而设的微处理器,也是迄今为止AMD最为成功的一代处理器架构,其研发负责人是前AMD首席执行官Dirk Meyer。其中文官方名称为“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