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

✍ dations ◷ 2025-05-18 19:45:31 #259年出生,334年逝世,晋朝军事人物,陶姓,鄱阳人,东晋郡公,谥桓,广州历史人物,建中古代名将六十四人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江州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省都昌县)人,晋朝名将。出身寒门的陶侃自讨平张昌叛乱开始以其战功一直升迁,最终当上太尉之位,并掌握重兵,都督八州军事并任荆江两州刺史;在世族垄断高位的东晋是一个例外。陶侃不单对东晋的建立与维持在军事上作出贡献,本身亦甚有治绩,治下荆州太平安定,路不拾遗,亦深受人民爱戴。曾建杉庵读书于岳麓山。

少时家贫,父陶丹早亡,全靠母亲谌氏纺织维生,东吴灭亡后全家迁到寻阳。陶侃早年曾任寻阳的“鱼梁吏”,后任郡督邮,领枞阳县令;及后因被称能干而升任庐江太守张夔的主簿。及后张夔察陶侃为孝廉,到洛阳后获张华接见并赏识,任郎中。后又曾任伏波将军孙秀舍人,武冈县令和庐江郡小中正。

西晋太安二年(303年),义阳蛮张昌于荆州叛乱,宁朔将军刘弘转任使持节、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并进讨张昌。刘弘尚未到任即任命陶侃为南蛮长史,并派他进兵襄阳,后于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等地大破张昌军,斩首数万,又纳降万人,张昌部众于是溃散,张昌及其余众次年亦被消灭;战后陶侃以军功封东乡侯。

永兴二年(305年)十二月,右将军陈敏在历阳叛乱,自称楚公,并驱逐扬州刺史刘仪等多名官员。刘弘推陶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并且积极备战。及后陈敏派遣其弟陈恢攻武昌,陶侃即领兵抵抗;此时随郡内史扈瓌试图离间刘弘和陶侃,称陶侃与陈敏曾同居庐江郡,可能会叛归陈敏,但刘弘相信陶侃,陶侃知道后亦派儿子陶洪和侄儿陶臻到刘弘处表示忠心,刘弘于是加陶侃都护,命他与部众齐心抗击陈恢。陶侃最终以运输船作战舰,所向披靡,击败陈恢。后来陶侃因母亲湛氏离世而离职。

服丧后,陶侃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及后江州刺史华轶表他为扬武将军,驻屯夏口;后来又迁任龙骧将军、武昌太守。当时全国正闹饥荒,山夷很多都沦为盗贼,劫掠经过长江的船只,陶侃于是命部将造船以伪装商船诱敌,果然成功诱出盗贼,更发现原来是西阳王司马羕的部下。陶侃于是立刻派兵威逼司马羕进击盗贼,自己则在钓台作后继。最终司马羕缚送二十名部下送交陶侃并被处死,而长江边的盗贼问题亦得以解决。陶侃更尽力赈济那些回流的民众,又于武昌郡东设立夷市,稳定当地亦为郡府赚取不少利钱。

永嘉五年(311年),荆湘流民拥杜弢造反。次年,王敦遣陶侃与周访等镇压。陶侃派周访和赵诱为前锋,击败杜弢部众,后又成功营救被杜弢部众袭击的荆州刺史周�,更大败杜弢军队。王敦得知胜利后亦说:“若无陶侯,便失荆州矣。”表拜陶侃为使持节、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领西阳、江夏、武昌,并先后驻屯沌口和沔江。但建兴元年(313年),参军王贡与杜曾叛变,袭击陶侃部众,陶侃在石城进攻杜曾又失败,于是打算退入涢中,但图谋叛变的部将张奕却劝陶侃停驻迎战逼近的杜弢部众,以免部众慌乱,陶侃停驻却于次年遭到来的敌军击败,陶侃所乘的船舰更被敌军钩住,幸有部将朱伺力战而得以逃脱。陶侃因此战而免官,王敦则上表请陶侃白衣领职,继续参与平乱。

陶侃及后率领周访等进军湘城,派都尉杨举击破杜弢并驻屯城西,王敦于战后上奏恢复陶侃官位。后来王真领兵三千出武陵江,诱请五谿夷派兵支持并进攻武昌。陶侃派郑攀和陶延夜取巴陵,攻其不备,大破王真,王真亦回湘城。杜弢及后又怀疑并杀死张奕,更令部众恐惧,很多人归降。陶侃后来更于阵前劝降王真,成功令王真投降,杜弢败走,后又进兵长沙,俘获敌将毛宝、高宝和梁堪。

此时陶侃在湘州大败杜弢的军功遭王敦所忌,趁将回江陵的陶侃向他辞别时将他留住,后即调任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改以王廙为荆州刺史。陶侃部众要求陶侃留位但遭王敦拒绝,陶侃部将郑攀、马儁等人竟迎杜曾对抗王廙。王敦知道后认为郑攀所为是陶侃的意旨,于是打算杀死陶侃,但因梅陶和陈颁以周访与陶侃关系密切劝阻王敦才没有实行,陶侃即起程到广州上任。

陶侃到广州后,变民杜弘即派使者向陶侃假意投降,陶侃识破后即建造发石车。及后杜弘领兵前来,知道陶侃有所准备而撤退,陶侃便出兵追击,大破杜弘,又先后捕获杜弘的数名同党,威名传遍广州。因功获封柴桑侯。太兴初年又进平南将军,不久又加都督交州军事。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讨伐刘隗等人为名举兵,陶侃加领江州刺史,不久又转都督、湘州刺史,又派高宝领兵对抗王敦。但同年王敦攻破建康,并执掌朝政,陶侃改回原职并加散骑常侍。后来交州刺史王谅被梁硕叛军围困于龙编,陶侃派高宝营救,但次年龙编陷落后高宝才到达平定叛乱,此时王谅已死,陶侃于是加领交州刺史,亦因功进位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太宁二年(324年),王敦败死,陶侃迁为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本职加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荆州人民知道陶侃再治荆州都互相庆祝。

咸和二年(327年)十月,庾亮欲召苏峻为大司农,苏峻拒不受命,起兵反抗。次年苏峻即攻陷建康,执掌朝政,陶侃之子陶瞻亦为苏峻所杀。平南将军温峤派人去荆州邀请陶侃勤王,并要推举陶侃为盟主。但陶侃因自己当日不被任命为成帝的顾命大臣,始终心有不甘,以“疆场外将,不敢越局”为由拒绝,后温峤多番劝请,陶侃才答应,并派督护龚登领兵支持温峤。(但据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因陶侃出身寒微,颇为当时豪门贵族所排陷,上述的拒绝一事,为诬词之一。清代学者多为之辨正,以王懋竑之说最为详尽,可参考《白田草堂存稿》卷四〈论陶长沙侃〉)

但在陈列祖约、苏峻罪状,正式宣战后不久,陶侃却反悔,追还龚登,此时温峤又写信给陶侃,内容辞恳意切,力陈进退利弊,更以陶瞻之死激起陶侃的愤怒;同时王愆期和陶妻龚氏亦劝陶侃支持温峤,最终令陶侃决定支持讨伐苏峻,并放下陶瞻的丧事,动身亲自率军进攻。

五月,陶侃与庾亮和温峤领兵进攻建康,到石头城集合。当时众人都期望一战击败苏峻,结束战事,但陶侃认为苏峻部众正盛,难与争锋,建议久持而智取。及后讨伐军与苏峻军作战互有胜负,相持不下,郗鉴部将李根于是建议在查浦修筑白石垒,陶侃听从并立刻建筑,一夜之间就建成,令苏峻军大惊。但温峤与苏峻相持日久仍未有进展,反令军中乏粮,陶侃愤恨温峤等人轻易出兵,不答应借粮,并要胁撤军回荆州。将领毛宝即前去劝谏陶侃,最终令陶侃回心转意,分五万石军饷给温峤。不久毛宝更烧毁苏峻于句容和湖孰的积粮,令苏峻军陷入缺粮危机。及后苏峻部将张健、韩晃等进攻郭默驻守的大业垒;陶侃打算营救,但长史殷羡认为陶侃部众擅长水战而不善陆战,不如进攻石头城,一旦成功即可为大业垒解围。陶侃于是领水军进攻石头城,庾亮、温峤和赵胤亦领万兵从白石垒进逼建康。苏峻先派匡孝击败赵胤,及后苏峻见匡孝战胜,离开大军,只率数骑北上突击敌阵但失败,更在东陵东白木陂因马匹遇障不前而遇袭,最终堕马被杀。苏峻部众知道苏峻死后即崩溃,陶侃与诸军于是继续进军石头城,并于次年完全清剿和收降苏峻的残余势力,救出晋成帝。

苏峻之乱平定后,陶侃因功而升为侍中、太尉、都督交、广、宁、荆、益、雍、梁七州军事,封长沙郡公,仍驻荆州。咸和四年(329年)十二月,郭默假称诏命杀江州刺史刘胤,王导因郭默骁勇难制而容忍,更让他任江州刺史。但陶侃则动军,并上书朝廷请求讨伐。次年,郭默与陶侃部队作战,但不利,唯有入寻阳城固守,及后陶侃大军齐集,对峙两个月后郭默部将宋侯缚送郭默父子五人和张丑出降,陶侃于是将郭默斩首,传首京师,平定事件。陶侃战后加都督江州,领刺史,并加置属官。

咸和七年(332年),陶侃又派儿子陶斌和南中郎将桓宣击败在樊城的后赵将领郭敬;派陶臻和竟陵太守李阳攻破新野,再夺襄阳。陶侃因功进为大将军,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陶侃辞让。陶侃晚年都不与朝权,更多次上书求退,都因部下苦求而留下。

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因病重而上表告老归国,将后事都交给右司马王愆期,然后登舟赴长沙,途中病逝于樊溪舟中,享年七十六岁,谥桓公。

陶侃有十七子,但部分因名气不显而没有记载于史书上。

相关

  • 印度支那中南半岛(法语:Indochine,英语:Indochina 或Indo-China),又译印度支那半岛,指亚洲东南部东临南海,西濒印度洋的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岛包括今日的缅甸、泰国
  • 詹姆斯·门罗詹姆斯·门罗(英语:James Monroe,1758年4月28日-1831年7月4日)美国政治家,律师,外交官,第五任美国总统,第七任美国国务卿。门罗是最后一位担任总统的美国开国元勋。他出生于弗吉尼亚
  • 同姓结婚同姓不婚是同姓的男女不得互相通婚的婚姻制度。夏商时代,并无同姓不婚之制度。中国从西周时代起,才确立了这一婚姻制度,出于伦理和生理两方面的考虑。如“同姓不婚,惧不殖也”;“
  • 普鲁士亲王海因里希阿尔贝特·威廉·海因里希(Albert Wilhelm Heinrich;1862年8月14日-1929年4月20日),经常称为海因里希亲王(Prinz Heinrich),德意志帝国皇子及海军元帅,是德国皇帝腓特烈三世的第三个
  • 魏斯密斯山魏斯密斯山(德语:Weissmies,4,017米(13,179英尺))是瑞士本宁阿尔卑斯山脉在瓦莱州萨斯费附近的一座山。它是four-thousander(英语:four-thousander)地区最东部的山。魏斯密斯山主阿
  • 世宗大王朝鲜世宗(朝鲜语:조선 세종/朝鮮世宗 Joseon Sejong;1397年5月7日(阴历4月10日)-1450年4月8日(阴历2月17日)),即朝鲜世宗庄宪大王、朝鲜庄宪国王,朝鲜王朝的第4代国王,1418年至1450年在
  • 本笃十五世教宗本笃十五世(拉丁语:Benedictus PP. XV,1854年11月21日-1922年1月22日,原名Giacomo della Chiesa,于1914年5月3日-1922年1月22日出任教宗),意大利人;于1914年至1922年在位为教宗。
  • 里士满区 (旧金山)里士满区(英语:Richmond District)是美国加州旧金山西北部的一个近邻社区,于19世纪后期发展。有时它与里士满市混淆,后者位于旧金山东北32公里。
  • 松德曼陨石坑松德曼陨石坑(Sundman)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区附近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法国数学家"卡尔·弗里肖夫·松德曼"(Karl Fritiof Sundman,1873年-1949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 阿方索十二世阿方索十二世(西班牙语:Alfonso XII,全名:阿方索·弗朗西斯科·费尔南多·皮奥·胡安·德·玛利亚·德·拉·康塞普西翁·格雷戈里奥·佩拉约·德·波旁-波旁,Alfonso Franci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