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主义

✍ dations ◷ 2025-02-24 01:52:13 #柏拉图主义,天主教神学,学派,西方文化

柏拉图主义(英语:Platonism),指的是柏拉图的哲学,以及由柏拉图产生的哲学系统(当代的柏拉图主义者并不必然完全接受柏拉图的学说)。 柏拉图主义影响深远,尤其对西方哲学更是如此。

柏拉图主义的核心是:承认抽象对象的存在(existence of abstract objects)。抽象对象并不依赖于时间和空间而存在,因此既非物理的,又非心灵的,而是存在于第三个地方。柏拉图主义的对立面是唯名论。 柏拉图主义的可以应用于:性质、类型、命题、意义(英语:Meaning (philosophy of language))、数字、集合、真值等等(参见抽象对象理论)。柏拉图主义有些相关概念需要区分:哲学家承认抽象对象存在的,有时候称他们为“柏拉图主义者”;不承认的,有时候称作“唯名论者”。“柏拉图主义”和“唯名论”两个词,在哲学史中另有意义,与“抽象对象”无关,因此它们和本条目所说的当代的柏拉图主义(platonism,小写p)、当代的唯名论不同。  

下面简柏拉图主义的发展历史,从狭义的柏拉图主义,到中期柏拉图主义(英语:middle platonism),再到新柏拉图主义等。

在更窄的意义下,柏拉图主义也可以指柏拉图实在论的学说。柏拉图主义,在这个意义下,它的核心概念(对理型论很重要)是对这两者的区分:可感知但不能认识的实在性(与赫拉克利特的变化(flux)相关,科学研究这种实在性),与不可感知却可以认识的实在性(与巴门尼德永恒的存在相关联,数学研究这种实在性)。几何学是柏拉图的主要动力,因为他受到了毕达哥拉斯的影响。理念(Forms)在柏拉图的一些对话集中得到详细阐释,如《斐多篇》《会饮篇》《理想国》等。柏拉图认为,日常世界中有对象,理念就是它们的诸原型,而日常对象则是理念的不完美复制品。批判这个理论,最著名的当属亚里士多德,其三人论证(英语:Third man argument)在古代格外出彩。

《理想国》中,最高理念等同为善的理念(英语:Form of the Good),亦都是其他诸多理念的来源。这些都是可以推理得知的。《智者篇》,理想国之后的这一著作,理念如存在、等同、差异(, and )位于最基本的诸“Great Kinds”之中。柏拉图建立了柏拉图学院,然后,前3世纪阿尔克西拉乌斯采用学院怀疑主义(英语:philosophical skepticism),成为整个学院的核心教条,直到公元前90年阿什凯隆的安条克加入了斯多葛主义元素,拒绝怀疑主义,因而诞生了所谓中期柏拉图主义(英语:Middle Platonism)。

公元3世纪,普罗提诺又在柏拉图主义里,加入了神秘主义元素,建立新柏拉图主义,认为最高存在(summit of existence)是一,或是善,是万物之源。通过美德和沉思,灵魂会有能力使灵魂自身与一达到统一。许多柏拉图主义的概念,在这个时候被基督教教会采用,将柏拉图的理念理解为上帝的思想(这个立场也叫做神圣概念论(英语:divine conceptualism),divine conceptualism)。新柏拉图主义,因此在西方深刻影响了基督教神秘主义。当然,造成这种影响,归因于那些基督徒们,如圣奥古斯汀、教会圣师,他们自己又深受普罗提诺的《九章集(英语:Enneads)》影响。而普洛丁本人,因而是整个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奠基人。

柏拉图主义最初的概念是理型论。真正存在的是理念,是永恒、不变、完美的东西,而由此产生的诸多对象则是不完美的复制品。 理念的数量,是由普遍概念的数量定义的。 下面的对话来自柏拉图中期的代表作,关涉形而上学和认识论:

“既然美好之物是丑陋之物的对立面,它们俩是一对儿。”

“当然了。”
“既然它们是个双数,那么各自就是个单数。”
“我也这样想。”
“我们可以同样说别的相反的东西,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以及其他类似的理念。这个说法作如下表述也能成立:就它们本身而言,各自为一,但由于它们和行动及物体相结合,它们彼此互相结合却又显得无处不是多。”
“你说得对”
“那么,我这里一定要画一条线,把两种人分开来。在那一边是你说过的看戏迷、艺术迷、爱干实务的人;在这一边使我们所讨论的这种人。只有这边的这些人才配叫做哲学家。”
“啥意思?”
“一种人是声色爱好者,喜欢美的声调、美的色彩、美的形状以及一切由此组成的艺术作品。但是他们的思想并不能认识和喜爱美本身。”
“确实如此。”
“另一种人能够理解美本身,就美本身领会到美本身,这种人不是很少吗?”
“很少,很少。”
“那么,一个人能够认识许多美的东西,却不能认识美本身,别人引导他去认识美本身,他还总跟不上——你认为这种人的一生是如在梦中呢,还是清醒的呢?请你想想看,一个人无论睡着还是醒着,他把相似的东西当成了事物本身,他还不相当于在梦里吗?
“我当然要说,他的一生在梦中。”
“好,再说相反的另一种人,这种人认识美本身,能够分别美本身和包括美本身在内的许多具体的东西,又不把美本身与含有美的许多个别东西彼此混淆,这个人的一生,据你看来,是清醒的呢,还是在梦中呢?
“他是完全清醒的。”

(《理想国》 Bk. V, 475e-476d)

《理想国》第六卷把最高理念等同为善的理念(英语:Form of the Good),作为一切其他理念的来源,并认为,作为其他理念而存在和知道其他理念是依据条件而存在的(contingent on)。从感觉印象而来的概念永远不可能给我们真正的关于存在者的知识,例如理念的知识。 摈弃感觉带来的诸多麻烦和干扰,只有用灵魂自身的活动,也就是理智,才能真正把握存在者的知识。 辩证方法在理智过程中作为工具,能够引领我们获取理念的知识,最终理解最高的善的理念,所以辩证法是第一科学。 之后的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创立,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善的理念,等同于所谓超越的、绝对的(英语:Absolute (philosophy))一,正如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的第一假设那样(137c-142a)。

柏拉图主义伦理学,基于善的理念(英语:Form of the Good)。美德就是知识,是对善的理念的认知。 而且,在这个认知中,灵魂的三个部分,理性、精神、欲望(reason, spirit, and appetite),都分有善的理念,就有了三种美德:智慧、勇气、中庸适度(Wisdom, Courage, and Moderation)。 它们与其他美德相联系,如正义。这样,灵魂的每个部分都得以规范限制,从而履行适当的功能。

柏拉图主义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例如,对《蒂迈欧篇》的不同解释中, 例如亚里斯多德主义,设定了一个永恒的宇宙,与犹太教的说法不同,犹太教传统中,宇宙在历史中被创造,有连续的历史记录。和亚里士多德主义不同,柏拉图主义认为理念(英语:Platonic idealism)是比物质优先的,同样灵魂比人的肉体优先。许多柏拉图的概念在基督教中有重要作用。

柏拉图主义最早由柏拉图创立,对苏格拉底的描写中阐发了他自己的学说,但也有可能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一致,因为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在学院授课。柏拉图死后,学院继续存在,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学院(the Old, Middle, and New Academy)。早期学院的主讲是斯珀西波斯(柏拉图的侄子nephew),他继承柏拉图,成为学院的一把手,直到公元前339年为止。然后是色诺克拉底,前313年为止。他们俩都融合了毕达哥拉斯主义对数字的审视,发展了柏拉图的理念论。

大约在前266年,阿尔克西拉乌斯成了学院的领导。这个阶段,柏拉图主义格外强调怀疑主义(英语:philosophical skepticism)。这种怀疑主义的特征是攻击斯多葛主义,攻击真理的确定性以及我们对真理的知识(英语:katalepsis)。晚期学院(新学院)开始于前155年,卡尔内阿德斯作为第四届领导,继承阿尔克西拉乌斯。此时也以怀疑主义为主,否定认识绝对真理的可能性(英语:acatalepsy)。阿尔克西拉乌斯和卡尔内阿德斯都认为,他们维持了柏拉图原有的信条。

大约前90年,阿什凯隆的安条克拒绝了怀疑主义,使得所谓中期柏拉图主义(英语:Middle Platonism)产生。此时,柏拉图主义与一部分逍遥学派的和许多斯多葛主义的宗教教义融合。中期柏拉图主义,柏拉图的理念并不是超越的,而是内在于理性的心灵之中的。物理世界,在中期柏拉图主义里,则是生动的、被赋予灵魂的存在,即世界灵魂(英语:Anima mundi)。中期柏拉图主义里,早期显赫一时的是普鲁塔克。柏拉图主义不拘一格的本质在此时得到展示,因为它包含了毕达哥拉斯主义(Numenius of Apamea(英语:Numenius of Apamea))和犹太教哲学(斐洛)。

公元3世纪,普罗提诺改动了柏拉图的哲学体系,建立新柏拉图主义,即把中期柏拉图主义与神秘主义融合。最高存在是一或者是善,是一切事物的来源。 It generates from itself, as if from the reflection of its own being, reason, the , wherein is contained the infinite store of ideas. 所谓世界灵魂(英语:Anima mundi),作为努斯(心)的复制品,由它产生并包含于其中。 自然因此是一体的,包括了生命和灵魂。灵魂于物质相链接,渴望逃离身体,回归本源。 在美德和哲学思想中,它有能力把自己上升到理性之上,从而进入神魂颠倒的状态(state of ecstasy)。 获取与善的统一,或者说与神的统一,是人类的真正功能所在

普罗提诺的教条,支持者波菲利、杨布里科斯,发展了在意识上与基督教不同的体系。柏拉图学院在这个时期重新建立,领导者普罗克洛(死于485年),对柏拉图的作品有诸多评价。学院直到罗马查士丁尼一世在529年关闭它为止。

相关

  • 髓核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还有尾椎之间没有椎间盘)使脊椎可以在相当的角度之间活动,有如避震器的功能。成人共有23个椎间盘。椎间盘对脊柱、大脑
  • Hsub2/subSsub2/sub二硫化氢(英语:Hydrogen disulfide),又称过硫化氢,是一种无机硫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2S2,亦可计为(SH)2,其结构类似于过氧化氢(H2O2)与硫氧化氢(H2SO),外观为油状液体,且具有恶臭,常温下容易
  • β-谷固醇β-谷固醇(英语:β-Sitosterol,24β-乙基胆固醇,简称为谷固醇)是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相似的多种植物固醇中的一种。β-谷固醇是具有特异气味的白色蜡状粉末,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
  • 2004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2004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下面是2004年10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
  • bit.lybit.ly是一个提供网址缩略的服务站点。bit.ly 在 Twitter 等微博客站点上很流行。2009年5月6日,bit.ly 代替 TinyURL,一度成为了 Twitter 的默认缩略网址服务。因为 bit.ly 的
  • 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台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台(BBC America)是一个美国电视频道,由英国广播公司商业分支拥有和营运,可通过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收看。
  • 洋葱报《洋葱报》(英语:The Onion)是美国一家拥有报纸和网站的新闻机构,除了一个娱乐性的栏目“A.V. Club”非常有名以外,他们还以讽刺刊登在网上和报纸上的文章而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们
  • 今江祥智今江祥智(日语:今江 祥智/いまえ よしとも  ?,1932年1月15日-2015年3月20日)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1999年获授紫绶褒章,2005年获授旭日小绶章。1932年生于日本大阪市,经历
  • 洪磊洪磊(1969年8月-),男,浙江杭州富阳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及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现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洪磊1991年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1991年,任外交
  • 李殷衡李殷衡(9世纪-10世纪),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南汉官员,拜为宰相。李殷衡生年不详。他来自显赫的官僚家族赵郡李氏,曾祖父李吉甫和祖父李德裕都曾任宰相。李德裕在唐武宗年间尤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