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合成钢
✍ dations ◷ 2024-12-22 20:36:52 #合成钢
肥粒铁(α-Fe)
针状肥粒铁(acicular α-Fe)
奥氏体(γ-Fe)
马氏体
波来铁(88%肥粒铁,12%碳化三铁)
变韧铁
粒滴斑铁(波来铁及渗碳体的共晶 混合物,含碳量4.3%)
碳化三铁(Fe3C)
β铁(β-Fe)坩埚钢(英语:Crucible steel)
碳钢(含碳量≤2.1%)
弹簧钢(英语:Spring steel)(低或无合金)
合金钢(含有碳以外的元素)铸铁(含碳量>2.1%)合金钢为复合材料在炼钢的运用。罗伯特·坦普尔和李约瑟皆推测合成钢工艺在更早前就存在了,然而第一个融合熟铁与铸铁以生产钢铁的明确文字记载是来自6世纪道家匠人綦毋怀文,他自543年至550年追随北魏将领高欢(496年至597年,后来被尊为北齐高祖神武帝)。唐朝(618年至907年)于659年刊行的《新修本草》亦介绍了将熟铁与铸铁一起搅拌加热的过程,并指出钢铁制品是用来锻造镰刀和刀。 至于后面《新修本草》的记载,苏颂(1020年至1101年)也提出了类似的说明,并指出钢铁在造剑上的利用。在明朝(1368年至1644年),宋应星(1587年至1666年)1637年的著作《天工开物》是第一种文献详细描述钢铁制程者,该书指出熟铁先被锻打成细小的薄板,包成铁片束,最后铸铁堆于其上后下压。在熔炉中铸铁将先融化,“渗淋入”熟铁中;一旦融合,这半成品将进行重复多次被取出熔炉锻造、加热、并捶打等一系列过程。坦普尔和李约瑟两位学者皆表示这些制程比后来卡尔·威廉·西门子(德语:Carl Wilhelm Siemens)(Carl Wilhelm Siemens,1823年至1883年)平炉年代更早。1740年,英国人亨茨曼(B.Hunsman)发明了坩埚炼钢法,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炼得了液态钢水。此项发明的关键是制造出一种可耐1600℃高曙的耐火材料,以制作坩埚。从此,各种优质钢,例如工具钢均采用坩埚法冶炼。受到战争需要推动,1870年代前后,西方各国的冶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先是德国人克虏伯钢厂发明了以坩锅铸造大钢块,能够制造大口径之钢炮;克虏伯钢炮在普法战争中大显神威,声名大噪。战争后,各国纷纷采用了克虏伯钢材制造火炮,使到炮身品质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法国于1865年发明平炉炼钢法后,也开始使用高品质的钢材制造炮身。英国于1878年由托马斯改进了贝色马创造的转炉炼钢法,降低了钢的含磷量,制成的炮身不易碎裂。1856年,英国人贝塞麦(H.Bessemer)发明了底吹酸性转炉炼钢法,以后被称为贝塞麦转炉炼钢法。从此开创了大规模炼钢的新时代。1879年,英国汤马士(S.G.Thomas)创造了碱性转炉炼钢法。造碱性渣除磷适用于西欧丰富的高磷铁矿的冶炼,一般称汤马士转炉炼钢法。1891年,法国人特罗佩纳(Tropenas)创造了侧面吹风的酸性侧吹转炉炼钢法,曾经在铸钢厂得到应用。1856年,英国人西门子(K.W.Siemens)使用了蓄热室为平炉的构造奠定了基础。1864年,法国人马丁(Pierre-Émile Martin)利用西门子发明的带蓄热室的火焰炉,用废钢和生铁成功地炼出了钢液,从此发展了平炉炼钢法──在欧洲一些国家称为西门子-马丁炉或马丁炉。此法同当时的转炉炼钢法比较,一‧可以大量使用废钢,而且生铁和废钢配比较灵活,二‧对铁水成分的要求不像转炉那样严格,可以使用转炉不能够使用的普通生铁,三‧能够炼的钢种比较转炉多,而且品质比较好。因此,碱性平炉炼钢法问世后就为各国广泛采用,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炼钢方法。于1930年至1960年年间,世界每年钢的总产量近80%是平炉钢。直到1950年代初期,氧气顶吹转炉投入生产,从1960年代起平炉逐渐才失去其主力地位。平炉炼钢法的最大缺点是冶炼时间长(一般需要6至8小时),燃料耗损大(热能的利用仅20%至25%),基础设施投资和生产费用高。一个年产1,200万吨钢的钢厂,只要建成6个250至300吨的纯氧顶吹转炉就足够,如果修建平炉却需要500吨的大型平炉30至40座。目前世界上仍然在生产的平炉普遍采用氧气炼钢,生产率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惟除尘系统复杂,投资高昂,因此平炉炼钢不再发展,甚至有拆除改建为顶吹或者底吹转炉的趋势。许多国家原有的炼钢主力──平炉已经或者正在陆续被氧气转炉和电炉所代替。用氧气代替空气的优越性早被认识,惟因为未能够获得大量廉价的工业纯氧,长期未能够实现。至1940年代,空气分离制氧以工业规模进行生产后,炼钢大量用氧有了可能。但是,旧有转炉改用氧气吹炼,炉底风眼烧损很快,甚至使吹炼无法进行。1948年,杜雷尔(R.Durrer)在瑞士采用了水冷氧枪垂直插入炉内吹炼铁水获得成功,1952年,奥地利人林茨(Linz)和多纳维茨(Donawiz)钢厂建立30吨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后来就按照这两个地名的第一个字母称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为LD炼钢法。1950年代,LD炼钢法传播到世界各国,逐步取代平炉炼钢法。随着顶吹氧转炉的问世,也出现了其他类型吹氧炼钢方法,例如卡尔多转炉(Kaldo)炼钢法、罗托转炉(Rotor)炼钢法,惟均未能够推广。喷石灰粉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被称为LD-AC法,可以吹炼含磷高的生铁,在氧气底吹转炉问世前曾应用于高磷生铁炼钢生产。尽管氧气顶吹转炉法得到广泛发展,有人认为由底部供气,熔池搅拌力强,冶炼过程较为合理。1965年,加拿大空气液化公司试验成功用同心吹氧管同时吹入气态碳氢化合物来冷却喷嘴的技术,随后法国也试成用燃料油冷却喷嘴的技术,此举较好地解决了氧气底吹风口烧损快的问题,使到底吹转炉炼钢方法得以复苏。1967年后,德国和法国分别采用了上述两项技术建造氧气底吹转炉投入生产,被称为”OBM”法(即Oxygen Bottom-blowMaximilian)和“LWS”法(为Loire、Wendel/Sidelor和Sprunck三公司的缩写)。1971年,美国引进“OBM”法,用于底吹氧气喷石灰粉吹炼含磷生铁,取名为“Q-BOP”法(Q表示平静quiet快quick和优质quality,BOP为碱性氧气法))。氧气顶吹转炉采用喷嘴或透气砖自底部吹入少量惰性气体或氧气,可以明显地改善熔池的搅拌力,兼有底吹和顶吹的优点。1974年,英国首先在1.25吨转炉上使用此法。1975年,法国和卢森堡合作在65吨转炉上先后试验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炼钢成功,随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关
- 银屑病干癣(英语:psoriasis,/soʊˈraɪ.əsᵻs/,学名为银屑病,又称“白疕”或“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主要特色是在身上出现一块一块异常的皮肤。通常,这些块状皮肤异常会发红、发
- 校准标定,即为科学上之校准行为,意指“对某仪器、药物或须有精确单位之物品,其只知的体积、浓度……等刻度或单位之准确度,进行检测是否合乎标准,若否则修正。”化学上常见的酸碱度标
- Ksub2/subOsub2/sub过氧化钾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 K 2 O 2
- 棺材棺材,亦称寿棺、棺椁、棺柩、棺木、寿木,广东地方又把此称之为四块半、四快版或四块版,棺是装敛人的尸体的葬具,椁是棺材外之套棺。装着死人的棺材称为灵柩。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
- 古斯芒若泽·亚历山大·“凯·拉拉·沙纳纳”·古斯芒(葡萄牙语:José Alexandre "Kay Rala Xanana" Gusmão,1946年6月20日-),东帝汶在2002年5月20日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统。沙纳纳(Xanana)
- 近危 (NT)近危物种是IUCN中保护现状属于Near Threatened(NT)的一类物种。保护现状比较低,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等危险。IUCN需常对此范围内的物种级别进行重新评估,以确保其危
-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Peking University Press)是隶属于北京大学、1979年成立的一家出版社。其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和编书处,译书局翻译西学教科书和其他图书,
- 超验主义超越主义,或超越论(英文:Transcendentalism),也称作“新英格兰超越主义”或“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它兴起于1830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经过不断发展成为美国
- 金属卤化物金属卤化物是金属和卤素形成的化合物。金属卤化物有离子型的和共价型的。氯化钠、氟化铯等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而共价化合物又可以分为两种:单分子型的(如六氟化铀)和聚合物型的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总共包括以下两个时期:1. 西德,从1949年5月23日成立到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期间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2. 当今德国,199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