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路易斯·迪·阿布努·奥利维拉

✍ dations ◷ 2025-07-29 13:23:46 #1988年出生,在世人物,巴西足球运动员,巴西奥运足球运动员,足球中场,甘美奥球员,波图球员,曼联球员,费伦天拿球员,国际体育会球员,科里蒂巴球员,巴甲球员,葡

安德森(Anderson,1988年4月13日-),全名安德森·路易斯·迪·阿布努·奥利维拉(Anderson Luís De Abreu Oliveira),是一名已退役的巴西足球运动员,是一名左撇子,可担任前腰、中前卫等位置。曾效力葡萄牙劲旅波尔图和英超俱乐部曼联,现效力Adana Demirspor(英语:Adana Demirspor)。

安德森于早年曾效力国内俱乐部格雷米奥,只曾上场5场赛事。及后他于17岁以下南美足球锦标赛表现出色,更当选最有价值球员,因此获欧洲俱乐部赏识,短短一季后便转投葡萄牙俱乐部波尔图。

波尔图可以说是安德森的成名之地,在他当选为17岁以下南美足球锦标赛最有价值球员后,不少人对他寄予厚望,而他亦没有令球迷失望。安德森以最擅长的左脚盘扭令很多守卫闻风丧胆,加上他精湛的定位球能力及天生的球赛洞悉能力,引起了很多欧洲大型俱乐部注视,当中包括了英超俱乐部曼联。由于安德森与另一位巴西球星罗纳尔迪尼奥两人同样出生于阿雷格里港,并且同属格雷米奥青训球员,加上两人的盘扭动作同样出众,因此被外界称他为“新罗纳尔迪尼奥”。

曼联于2007年5月底以1,700万镑的转会费邀得安德森加盟,与葡萄牙国脚纳尼一同披上“红魔鬼”球衣。2009/10年赛季季初有传安德森不满一直未获重用而与主教练弗格森不和,可能在转会窗关闭前被卖走,弗格森随即以轮换政策澄清有关传闻,而安德森的态度亦告软化。安德森被下放到预备队参赛,态度积极更于对威根竞技时取得进球,获预备队教练索尔斯克亚的支持。2009年9月12日安德森重获一队首发,作客出战托特纳姆热刺,于完半场前射入为球队反超前2-1,是他代表曼联上场76场以来的首个进球

2015年2月3日,安德森以自由身加盟巴西国际。

2005年4月,安德森带领巴西17岁以下代表队(巴西 U17)赢得了南美锦标赛冠军,并当选了最有价值球员。接着于10月参加由秘鲁主办的世界少年足球锦标赛,获得金球奖(阿迪达斯 Golden Ball)

安德森入选国家队参加2007年美洲国家杯,于2007年6月27日对墨西哥的小组赛中首次为国家队上场,替补上场,该场最终以0-2落败。他于2007年7月1日对智利的比赛中获首发,该场巴西胜3-0。安德森期间表现平平,曾被主教练邓加于半场时换走,其后上场机会大减。

至2008年2月,巴西主教练邓加自美洲国家杯后首次重召安德森入国家队,参与对爱尔兰的比赛,该场巴西胜1-0。

相关

  • 经合组织“经合组织”可能指:
  •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在光学中,法布里-佩罗干涉仪(英文:Fabry–Pérot interferometer)是一种由两块平行的玻璃板组成的多光束干涉仪,其中两块玻璃板相对的内表面都具有高反射率。法布里-佩罗干涉仪也经
  • 2-甲基-5-羟色胺2-甲基-5-羟色胺(英语:2-Methyl-5-hydroxytryptamine或2-Methylserotonin、2-Methyl-5-HT)是一种色胺衍生物与神经递质血清素密切相关。
  • 李维史陀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年11月28日-2009年10月30日)著名的法国人类学家,与弗雷泽、鲍亚士共同享有“现代人类学之父”美誉。他所建构的结构主义与神话
  • 十五酸十五酸(Pentadecanoic acid),分子式CH3(CH2)13COOH。这种脂肪酸可以在奶牛的乳汁中微量找到。 牛奶也是十五酸的主要来源不饱和脂肪酸
  • 中国芒中国芒(学名:Miscanthus sinensis)通常和其他类似植物合称为芒草,是一种禾本科植物,源产于亚洲东部,可见于中国大陆、台湾、朝鲜半岛、日本。有许多不同的变种。例如北台湾有可以
  • 台湾特有种列表台湾特有种列表包括台湾的特有种与特有亚种,地域上的分布包括台湾本岛、离岛(绿岛、兰屿、澎湖)。台湾特有种动物在台湾动物物种中所占的比例:
  • 迷途指针在计算机编程领域中,迷途指针,或称悬空指针、野指针,指的是不指向任何合法的对象的指针。当所指向的对象被释放或者收回,但是对该指针没有作任何的修改,以至于该指针仍旧指向已经
  • 高士鹏高士鹏(1851年10月24日-?年),字云程,号荫棠,陕西省城固县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贡,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署任四川邻水县知县,勤政爱民,任满士民立长生牌于清风亭,并竖“爱士勤民”德政碑。
  • 安志敏 (考古)安志敏(1924年-2005年),山东烟台人,中国考古学家。1948年,毕业于中国大学史学系,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研究部。1950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后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