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透光带
✍ dations ◷ 2025-11-11 18:39:37 #透光带
透光带(英语:Photic zone、Euphotic Zone、Sunlight zone),又名真光层、表层洋带或者透光层,是指湖泊或海洋中,
光度足以供浮游植物行光合作用的深度范围,大约从海表面至水深100〜200 m之间,这层水体受大气层和阳光的影响,水温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动,具有基础生产力,也是各类生物密度最高的水层。
当深度达到200米的时候,可见光已经基本被吸收殆尽,200米以上的这一片“光照区”在海洋学中被称为透光层。透光层是海洋光合作用的生物的主要聚集区。
透光层的深度受水体水质所影响,在混沌的水体中,透光层可能少于1米;在干净的水体中却可达到50米。从大气-水界面开始,真光层一直延伸到光线亮度降低到表面亮度1%的区域(亦称作“真光层深度”)。垂直分布浮游植物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仅分布在海洋有光照的上层(约0~200米,称为真光层)。蓝藻大多分布于真光层的上部,硅藻则可分布在整个真光层。浮游动物在上、中、下各个水层都有分布,但种类和数量互不相同。
束毛藻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贫营养盐海域的表层水面,其环境特点为:水团相对稳定,水域营养盐浓度较低,光的透过率较高。通常在边界涌流(boundary current),如墨西哥湾涌流,黑潮涌流(Kuroshio current)和热带海域泻湖(lagoon)水域束毛
藻的生物量较大。束毛藻能够在营养贫乏的表层水域有较高的生物量主要是因为:束毛藻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化合态氮为自身提供营养,由于束毛藻细胞中含有气泡为其提供浮力使藻体能浮于表层水域,同时由于细胞具有特殊的光合结构,使束毛藻能在光照度较强的透光层中生长繁殖。。在海洋真光层生态系统中束毛藻群落通常提供其他生物(如硅藻,甲藻,原生动物,水螅类,桡足类)生长的良好环境,并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营养。铁在营养盐含量较高,叶绿素含量较低的海域对初级生产力起主要限制作用,铁主要通过大气的沉降作用进入海洋的真光层水域。海洋真光层中氮营养的输入主要有两个来源:生物固氮和由上升流垂直输入的硝态氮,两者在真光层对 CO2 的吸收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与固氮相比,上升流垂直输入硝态氮的同时伴随着二氧化碳和磷酸盐的大量输入,这就降低了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而通过生物固氮作用输入的氮则以 Redfiled 比对应海洋真光层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无光层
相关
- 遗传性代谢缺陷遗传性代谢缺陷(英语: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除了制造出营养外,如果身体未能将食物其他部分成功代谢成为可以从排泄器官(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排汗系统、呼
- 弓形虫病弓虫症是一种由弓形虫造成的寄生虫病,成年感染一般无症状。弓虫症常会伴随持续几周或几月之久的类似于流感的症状(英语:flu-like illness),例如肌肉疼痛、淋巴结触痛。一小部分人
- 汉斯·奥斯特汉斯·克海斯提安·奥斯特(丹麦语:Hans Christian Ørsted,1777年8月14日-1851年3月9日),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文学家。在物理学领域,他首先发现载流导线的电流会产生作用力于磁
- 彗星彗星(希腊语:Κομήτης,德语:Komet,英语:Comet,有时也被误记为慧星)是由冰构成的太阳系小天体(SSSB),当其朝向太阳接近时,会被加热并且开始释气,展示出可见的大气层,也就是彗发,有时也
- 去氧核糖核酸酶去氧核糖核酸酶(英语:Deoxyribonuclease;缩写:DNase)又称DNA酶,是指能经由水解作用,将DNA骨架上的磷酸双酯键切断的酶。DNA酶是核酸酶(nuclease)中的一种,目前已知的DNA酶有许多不同类
- 人妻人妻(日文汉字又可写成他妻)即“人家的妻子”或“人家的老婆”。而“人家的丈夫”则称为人夫。在古汉语,人妻是指已婚妇女。而在现代日本用语中则通常为丈夫除外其他人对该妇女
- 伊内德伊内德(英语:Merhotepre Ini),埃及第十三王朝国王。人们曾经认为他的金字塔中的小金字塔建于萨卡拉,但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被发现。
- 胞外底物在生物学,细胞外间质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是动物组织的一部分,不属于任何细胞。细胞外间质决定结缔组织的特性。此外细胞外间质还吸收了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和蛋白酶
- 话剧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
- 阿剌克汗博迪(蒙古语:Боди,1504年-1547年),尊号阿剌克汗(蒙古语:Алаг хаан),蒙古大汗,察哈尔首任可汗。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的长子,是达延汗指定的继承人。然而,在1517年,达延汗死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