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 dations ◷ 2025-11-11 15:53:06 #1978年8月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1978年8月教宗选举秘密会议因教宗保禄六世在1978年8月6日于罗马冈多菲堡宗座宫(教宗夏宫)离世后而召集举行。会议从1978年8月25日开始,经过四轮投票后,在8月26日18时24分,会议举行地西斯廷小堂的烟囱冒出白烟,表示枢机团已选出新教宗,当选者为威尼斯宗主教区宗主教,65岁意大利籍枢机阿尔比诺·卢恰尼,并取名号(英语:Papal name)为“若望·保禄一世”。

1978年8月6日,保禄六世因心脏病发于罗马冈多菲堡宗座宫(教宗夏宫)离世,终年80岁。保禄六世离世19天后,1978年8月教宗选举秘密会议于1978年8月25日正式开始,此次教宗选举秘密会议也是最多枢机参加的其中一次。

根据教宗保禄六世于1970年11月21日发布的自动手谕,宗座从缺时已满80岁的枢机将不能参与教宗选举秘密会议。未满80岁的枢机中年龄最长者会代替因超龄不能参加该次选举的枢机团团长卡罗·孔法洛涅里枢机和枢机团副团长保罗·马雷拉枢机。在自己不当选的前提下,也将在选举结束时询问教宗当选人是否接受选举结果以及其教宗名号。如未满80岁的枢机中年龄最长者当选教宗,上述工作则由未满80岁的枢机中年龄第二最长者负责。

尽管当时共有129位枢机,但根据教宗保禄六世于1970年11月21日发布的自动手谕,宗座从缺时已满80岁的枢机将不能参与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宗座从缺时已满80岁的枢机有15位,并有3位80岁以下枢机缺席秘密会议,故此能够参与该次秘密会议的只有111位枢机。

原则上,参加选举的枢机可以投票给任何已受洗的成年男性天主教徒(即枢机可以投票给非枢机者)。然而,自1378年以来选出的教宗都是枢机。

本次教宗选举秘密会议在8月25日开始。教宗本笃十五世于1914年规定选举在宗座从缺后的15日起开始举行。教宗当时设立这规定主要是因为教宗逝世或辞职后,各地的枢机可以有足够时间到达梵蒂冈参与教宗选举秘密会议。如各枢机于限期前已全部到达梵蒂冈则可提早举行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8月25日下午,西斯廷小堂的烟囱冒出了此次选举的第一次黑烟,这也说明了第一轮投票已经结束,而且最高票者未达总数之三分之二多一票(75票),第一轮投票失败。8月26日上午,经过了第二轮及第三轮的投票,枢机团依然未达成共识,投票失败。而于同日下午的第四轮的投票,枢机团达成了共识,于8月26日18时24分,西斯廷小堂的烟囱冒出了白烟,投票成功并选出新教宗。

枢机团首席助祭其后登上圣伯多禄大教堂中央阳台向圣伯多禄广场的信众以拉丁语宣布新教宗的姓名及名号。该拉丁语宣布如下:

中文翻译如下:

新教宗的姓名为65岁的阿尔比诺·卢恰尼枢机(Cardinal Albino Luciani),并取名号为“若望·保禄一世”(John Paul I)。阿尔比诺·卢恰尼枢机为史上第一位教宗使用复名作为教宗名号,“若望·保禄一世”是合并了1958年至1963年出任教宗的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及1963年至1978年出任教宗的教宗保禄六世的名号,卢恰尼枢机选择此名号的目的是纪念两位前教宗。

新教宗其后登上圣伯多禄大教堂中央阳台给予信众首个宗座祝福(Apostolic Blessing),即“全城与全球”(Urbi et Orbi,全城指教宗驻地罗马)的降福。

1978年8月教宗选举秘密会议随着新教宗登上圣伯多禄大教堂中央阳台给予信众首个宗座祝福后而正式完结。

这是自1721年来第一次有3位未来教宗同时参与该次教宗选举秘密会议,3位未来教宗为若望·保禄一世(1978年8月当选)、若望·保禄二世(1978年10月当选)及本笃十六世(2005年当选)。

参与教宗选举秘密会议的枢机或因特殊原因而在场的非枢机者不可就秘密会议的任何内容以任何方法向外间(除参与该次教宗选举秘密会议的枢机则例外)透露,否则会自科绝罚。然而,有部分作家则于自己的著作中写有声称的选举结果。

在大卫·耶洛普的著作“以上主之名”(英语:In God's Name,ISBN:0-553-05073-7)中,写有以下的“选举结果”:

在弗朗西斯·伯克勒(英语:Francis A. Burkle-Young)的著作“锁匙的传承”(英语:Passing the Keys,ISBN:1-56833-130-4)中,写有以下的“选举结果”:

在戈登·汤玛斯和马克思·摩根-威士忌(英语:Max Morgan-Witts)的联合著作“教宗”(英语:PONTIFF,ISBN:0-451-12951-2)中,写有以下的“选举结果”:

相关

  • GPCR结构 / ECOD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这类受体的共同点是其立体结构中都有七个跨膜α螺旋,且其肽链的C端和连接第5和第6个
  • 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当时文字记载的可信的(唐兰认为利簋中有帝辛真名“受”)王朝决战,交战双方是殷商帝辛(贬称为“纣”)和周武王。后世称“武王克殷”、“武王克商”、
  • 因应在心理学上, 因应(英语:Coping)有意识的努力,去解决个人和人际关系问题,来控制、减少或容忍压力和衡突的。心理应对机制是通常被称为 应对策略 或 应对技巧 (英语:coping strategies
  • 陶泽如陶泽如(1953年12月7日-),江苏南京人,中国大陆资深男演员。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院长、江苏电影家协会主席。1973年中学毕业后,陶泽如进入南京艺术学院戏剧系话剧表演专业学习。陶
  • 伟大社会伟大社会(英语:Great Society),或译为大社会计划或大社会,是在1960年代,由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和其在国会的民主党同盟提出的一系列国内政策。1964年,约翰逊发表演说,宣称:“美国不
  • 碘酸碘酸(化学式:HIO3)比溴酸和氯酸稳定,可以呈晶体状态存在,110℃分解同时有一部分脱水形成三碘酸(HI3O8),195℃脱水成五氧化二碘(I2O5),易溶于水,为强氧化剂及强酸。
  • 五氧化二锑五氧化二锑(Sb2O5)是一种锑和氧形成的无机化合物。它通常以水合物Sb2O5·H2O形式存在,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制得了无水五氧化二锑。该化合物中锑的氧化态是+5。五氧化二锑的结构与
  • 亨利·加蒂安·贝特朗亨利·加蒂安·贝特朗伯爵(法语:Henri-Gatien Bertrand,1773年3月28日-1844年1月31日),法国将军。出生在安德尔省沙托鲁的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恰好从法国
  • 油面油面(英语:Oil noodles)又称黄面,是一种广域碱性中国面条,制作上会用到土碱、蓬灰水,现代常用冰西、硼砂替代,硼砂在台湾禁止使用于食品,后改用食用碱,它有时会用于粤菜上。在日文上
  • 宋琬宋琬(1614年-1674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明末清初诗人、政治人物。清顺治丁亥进士,累官浙江、四川按察使。为一代诗宗、清八大诗家之一,亦为南施北宋、燕台七子、清朝六大家之一。莱阳宋氏世族,六世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的首位进士。宋琬之父宋应亨为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官清丰知县。崇祯十六年(1643年),宋应亨于清兵陷莱阳时遇害。宋琬自幼聪慧过人,“负隽才,著声誉”,“少能诗,有才名”。曾随仲兄宋璜游学京师,与王崇简、王熙父子相识。亦同姜埰、姜垓兄弟友好。顺治四年(1647年)中进士,授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