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伯拉罕宗教
✍ dations ◷ 2025-07-14 04:36:35 #亚伯拉罕宗教
亚伯拉罕诸教,又称亚伯拉罕宗教、亚伯拉罕一神诸教、天启宗教、天启诸教、沙漠一神诸教、闪族一神诸教、闪米特一神诸教、闪米特诸教等,指世界主要的三个有共同源头的一神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与东正教)、伊斯兰教与犹太教。如此所称,皆因这三个宗教均给予圣经旧约中的亚伯拉罕(阿拉伯语译作易卜拉欣)崇高的地位,且均发源于西亚沙漠地区,来源于闪米特人的原始宗教。广义的沙漠宗教或闪米特宗教还包括当地或其族群中曾经存在的其他多神宗教,尽管现在通常直接用来指这三种一神教。三大宗教均有信奉唯一真神的教义,也都将亚伯拉罕视为信仰上的始祖。三大宗教的教义整理、解说与推广工作,都是根据神所派遣的大量使者与跟随者(即经文中所说先知、使徒等)所带来与整理的信息来建立,他们也进而推广传述其正统一神信仰的理念。可以说,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源自同古老的一神教——崇拜宇宙唯一的造物主,信奉者对衪有多个尊名,基督宗教与犹太教在中文名曰上帝、耶和华或雅威,伊斯兰的穆斯林在中文则名曰真主、安拉。根据三大宗教经书《圣经》与《古兰经》,亚伯拉罕(阿拉伯语音译易卜拉欣)有两个儿子:犹太人与阿拉伯人都认为亚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他们的祖先。他本人在基督徒、穆斯林中亦有很高地位。在基督教信仰中,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古兰经》中则称易卜拉辛为“众人的师表”(2:124)。尽管阿拉伯人也是闪米特人中的一支,然而,闪米特人的范围很大,一般意义的阿拉伯民族真正形成的时间是在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建立阿拉伯帝国前后。政治上,游牧民族的形成与兴起往往依靠君主、帝国的兴起,如成吉思汗之于蒙古族。阿拉伯民族也是如此,阿拉伯人的帝国并没有保留至今,但有其信仰——伊斯兰教历久不衰。犹太教、基督教认为穆罕默德建立(穆斯林认为是复兴)的伊斯兰教吸收了(穆斯林认为是更正)他们的部分神学内容。仅犹太教圣经记载犹太民族祖先的故事、历史居多,而非普世神学,有别于基督教、伊斯兰教。耶路撒冷(穆斯林称为古都斯)是三大闪米特一神教的共同圣地。历史上于两河流域一带人们从事游牧生活,有部分人四处宣传教义,并主要以口头传颂其所见所闻留世。但后期人类发展出了城市文明后,这些共同累积的传记、神谕等陆续被相关学者以文字记录,汇编整合为经文一体,即圣经中的旧约部分。各大教会并开始吸收各部族信徒、与其他含多神教等争夺谁最正确无矛盾。其中以犹太教派发展最为成功,在巴勒斯坦地区中为最早称王。这些以色列人所创立的犹太教依靠民族信仰优势,势力逐渐增大而陷入腐败,直到经过多年后出现耶稣。他将犹太教视为阶段性、任务已结束的封闭宗教,传递新约。基督教成为古犹太教的新兴教派,编辑而成新约圣经补充了神所教导耶稣的最新教义,并将一神信仰推广至外族人,在罗马帝国的帮助下欧洲成为了基督教世界。不过也因为基督教的修正倾向,继续分裂成多个宗教教派至今。而传统上犹太教认为基督教改变了神的意思,至今不承认基督教与伊斯兰,另外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一样,伊斯兰教被认为是在吸收了犹太教之后,又与基督教的经典与教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同样的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不被前两者承认,但伊斯兰教徒即穆斯林也认为前二者误会或更改了古老的一神教内容,前两者传递神谕的任务失败了,他们便以神圣的最后宗教自居。这些从教义上变化经过历史的洗礼,同时带来了政治上与文化上的对立,也造成了宗教战争等冲突。犹太教认为亚伯拉罕与摩西是先知,直接受命于唯一真神(名曰雅威)。耶和华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订立约定《十诫》,要天选之人希伯来人遵守约定,仅崇拜唯一真神耶和华,耶和华将保佑希伯来人。信仰上,犹太教仅承认《塔纳赫》,即希伯来圣经或称希伯来手稿。犹太教不接受圣子论,他们并不认为耶稣或者穆罕默德是他们的先知,更不是弥赛亚(救世主),并继续等待弥赛亚的来临。基督宗教部分教义源流自犹太教,因而被认为是亚伯拉罕诸教之一,脱胎于公元以一世纪前后,是一个新兴的犹太教派。该教派认为犹太人违背了耶和华与以色列人定的约(即旧约),所以耶和华派祂的儿子耶稣作为弥赛亚(救世主),耶稣更无私地以自己的生命为全人类赎罪,故上帝不仅与以色列人订约,而与全体人类订立“新约”,而耶和华、耶稣、圣灵为同一本体的三种显现,是称三位一体。基督宗教现在可分成几大教派,即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在中国早期又称回教)不接受圣子论,穆斯林理解的三位一体不同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按照穆罕默德理解的三位一体(圣母代替圣灵)认为基督宗教内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是错误的,他们仅承认独一真主(名曰安拉)。他们认为安拉每隔一段时间选出一位先知,但仅有使者才被赐予一部经卷,亚丹(阿当)、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等仅是先知,而穆萨(摩西)、尔萨(耶稣)既是先知又是使者,穆罕默德是安拉选出的最后一位先知,所谓“封印先知”。信仰上,穆斯林相信安拉给人类的启示为口头传授,在抄写的过程中内容现在(指的是约公元600年的世界)已经大部分失传,只有承认其名没有其内容,而较广为人知的有四部:第一部叫做《讨拉特》,有指是旧约中的律法书;第二部叫做《宰蒲尔》,即旧约中的诗篇;第三部叫做《引支勒》,即新约中的福音;第四部叫做《古兰经》。伊斯兰教认为“旧约”与“新约”《圣经》都是安拉赐予的经卷,后赐的经卷对以前的经卷基本是同一核心内容,就是叫人信仰独一真主,可是如要说是进行修正与补充的后卷的存在,那显然是因为前面的经卷已被更改,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发出的最后一部最完善的经卷,是众经中最受保护的。大体来说,后者承认前者,但前者不承认后者。如基督宗教承认摩西、不承认穆罕默德;伊斯兰教承认摩西及耶稣(虽然对耶稣的看法与基督宗教有异);犹太教不承认耶稣及穆罕默德。此外,基督宗教内(特别是新教)也因有不同教派,而对以下每一观点也有不同观点。与其他宗教相比,亚伯拉罕诸教十分重视聚会与组织,因此均具有较强的传播性,特别是基督宗教与伊斯兰教福音的习俗,教徒把传教作为一种使命、大使命,搭配慈善或是利诱手段拉拢信教,因而不少地区的原有宗教因此消失,并且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乏暴力与歧视性政策。也因此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亚伯拉罕诸教之间以及与非亚伯拉罕诸教信仰者的冲突。
相关
- 降解分解反应(decomposition reaction)是化学反应的常见类型之一,是指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的反应。例如:水在通电的情况下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氯酸钾
- 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重积状态(拉丁语:Status epilepticus (SE))的定义是一次癫痫发作超过五分钟、或是五分钟内癫痫发作超过一次且每次发作之间没有回复到正常状态。这种癫痫发作的状态可能是
-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杆菌病,又名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undulant fever)、波状热,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由布鲁氏杆菌属(英语:Brucella)引致。这种细菌可寄宿绵羊、山羊、猪和牛等动物
- 伤寒伤寒疫苗(Typhoid vaccines)是用于预防伤寒的疫苗。有两种疫苗类型可广泛使用:活性口服伤寒疫苗(英语:Ty21a)(口腔中的减毒性病毒)和纯化Vi多糖疫苗(英语:Vi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 磷酸盐磷酸盐(phosphate,符号:PO3−4),是磷酸的盐,在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地质化学上是很重要的物质。磷酸盐离子是一个多原子的离子,其实验式是PO43−,而分子量是94.97。它包含一个磷
- 脾脾脏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外周淋巴器官。人类的脾脏位于腹腔的左上方,由红髓、白髓、边缘区,以及将之被覆的被膜、小梁组成。健康成人的脾脏约重150-200克:68。活体时,脾为暗红色,质
- 医病关系医患关系、医病关系(英文: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是指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互动,在现代医学伦理的概念中,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赖合作之基础。大多数医生从实习开始,甚至是进入
- 大气河流大气河流是大气中由高浓度水蒸气形成的狭窄区域。大气河流经由狭窄通路输送水蒸气,通常沿着大面积的分散表面空气流动的边界,包括与在海洋上形成的热带气旋相关的一些额外区域
- 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英语:Steroid hormone、又称甾体激素),是一类四环脂肪烃化合物,具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类固醇激素是作为激素的类固醇。 这些包括性腺的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的皮质类固醇
- 喜帕恰斯喜帕恰斯(ίππαρχος,Hipparkhos,约前190年-前120年),或译希帕求斯、伊巴谷、依巴谷,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有“方位天文学之父”之称。公元前134年,他绘制出包含1025颗恒星的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