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小说

✍ dations ◷ 2025-08-06 16:03:42 #台文小说,台湾小说,闽南语文学,汉语方言文学

台文小说指的是以台语白话文为创作语言的小说文学,盛行于台湾。自日治时期开始,便有多位台湾作家以台语文创作小说。然而,遭受外来政权的接连压迫,台文创作无论体裁都蒙受长期的忽视。台湾解严后,台湾本土意识再度高涨,台语文学重登历史舞台,台文小说也随之再次萌芽。

文字,一直都是台语文学界不休的争论,早从日治时期就已分为两大派;一是主张以台闽汉字作为书写载体,而另外一派则是提倡拼音文字化的白话字路线。而这样的相互争鸣造就了后来的融合,进而带动汉罗文的兴起。台文小说也在这样的环境下,走向两种文字、三种书写的创作载体,可说是十分活泼且奔放。

然而,长期的语言打压下,使得多数台湾作家因为母语教育的缺乏,即便抱持母语创作之心,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纯台语文的创作;因此,今日的台文小说作品多存在着华语、台语“相滥”的情形,虽然许多华语字词可以台语发音,仍或多或少造成台语文受到华语文的侵蚀。

由于台湾母语教育并不成熟,多数的闽南裔台湾人对于台文汉字或罗马字并不熟悉,进而导致无法顺畅地阅读此种文学作品,因此台文小说在目前的商业市场上并无法与中文小说相抗衡。

台文小说顾名思义就是“以台语为书写语言的小说”,因此台语()或台湾话()即为此类型小说所使用的语言。另外,由于现今的台湾教育以华语教育为主,造成台湾人在阅读及写作母语的能力上,有些许障碍,而思想语言亦受影响或转为华语。因此,许多小说家便以“台语、华语相杂”的模式来书写、表达其故事。例如:当代名家萧丽红的《白水湖春梦》即是典型“台华相杂”的台文小说,对话虽是全台文,但叙述时则混合两种语言。

在台文小说的定义上,有许多划定法。有人主张“全台文”的小说作品才是真正的台文小说;另外则有人主张无论“全台文”抑或是“台华相杂”两种,皆属于台文小说的范畴。但无论是狭义台文小说或是广义的台文小说,皆有以台文为媒介的小说类型。

相关

  • 炒饭炒饭,是在炒锅或煎锅中炒熟的米饭,通常与鸡蛋、蔬菜、海鲜或肉类等其他食材混合。常见的蛋炒饭是一种美拉德反应,蛋液与米饭表面在加热时产生焦糖化反应,米粒表面会变得较硬且易
  • 费迪南德·冯穆勒费迪南德·冯穆勒(Ferdinand von Mueller,1793年1月8日-1896年10月10日)为德国-澳大利亚医生、地理学家及植物学家。
  • 乌头属乌头属又名附子属(学名:)是一种属于毛茛科的开花植物的属,这个属有250多个种。又名.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
  • 十文字青十文字青(日语:十文字 青/じゅうもんじ あお ),是一位日本的轻小说家,出身于北海道北斗市,于北海道大学文学系毕业。笔名原为十神霙。
  • 19421942可以指:
  • 弗列德利克·居维叶弗列德利克·居维叶(Frédéric Cuvier,1773年6月28日-1838年7月24日)是一位法国动物学家,小熊猫的命名者。为另一位动物学家乔治·居维叶之弟。曾于1835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
  • 李卫 (消歧义)李卫可以指:
  •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阿尔卡季·彼得洛维奇·盖达尔(原名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高利科夫;俄语:Аркадий Петрович Гайдар,1904年1月22日-1941年10月26日),苏联作家,其作品多数以少
  • 卜盛光卜盛光(1906年-1984年5月9日),原名卜盛抗,男,江西南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 我们要活着回去我们要活着回去(英语:)是1993年的传记生存片,改编自由皮尔斯·保罗·里德(Piers Paul Read's)1974年出版的《Alive: The Story of the Andes Survivors》。电影大纲主要是一支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