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弗里德里希·阿贝尔

✍ dations ◷ 2025-10-23 00:05:17 #1723年出生,1787年逝世,德国作曲家,古典主义作曲家,维奥尔琴演奏家

卡尔·弗里德里希·阿贝尔(德语:Carl Friedrich Abel,1723年12月22日-1787年6月20日),德国作曲家,维奥尔琴演奏家。早年到莱比锡师从巴赫,后来到德累斯顿工作。1758年去伦敦,与J.C.巴赫合作举行音乐会,在当时的伦敦音乐界扮演重要的角色。阿贝尔的作品很多,他的音乐风格优雅精致,善于表达细腻的感情。他为低音维奥尔琴写的奏鸣曲是这一乐器的重要保留曲目。

相关

  • 受体受体(receptors),又称受器、接收器,是一个生物化学上的概念,指一类能传导细胞外信号,并在细胞内产生特定效应的分子。产生的效应可能仅在短时间内持续,比如改变细胞的代谢或者细胞
  • 基因流动在群体遗传学中, 基因流动,或称为基因移徙(英语:gene flow),是变异基因从一个种群到另一个种群的转移。 如果基因流动的速率足够高,那么两个种群可以看作是拥有一致的基因多样性,因
  • 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德语:BGB, Bürgerliches Gesetzbuch)是德意志帝国从1881年开始研究编纂,于1896年8月公布,1900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法典,为欧陆法系中最重要的民法典之一。历经德意
  • 洪迈洪迈(1123年-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饶州鄱阳人(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洪皓第三子。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以笔记《容斋随笔》、《夷坚志》闻名于世。宣和
  • 明暗界线晨昏圈,又称晨昏线,或是曙暮光区是一条虚拟的线,它在行星的表面画出了白天和黑夜的交界线(也称为灰线)。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各是一个半圆弧,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昏线
  • 镰木目镰木目(Drepanophycales),又名镰蕨目,为石松纲下一个已灭绝的目,其下的物种生存于志留纪与泥盆纪,例如镰木、星木和巴拉曼蕨等。它们的化石在北美洲、欧洲、中国、俄罗斯与澳洲都
  • 螠虫亚纲见内文螠虫目(学名:Echiuroidea),亦作螠目,旧作螠虫动物门或螠虫动物纲(Echiura),是动物界环节动物门的一类生活中海洋中的底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浅海的泥沙中、岩石缝中以及珊瑚礁或
  • 白沙岬灯塔白沙岬灯塔(英语:Baishajia Lighthouse)是一座位于台湾桃园市观音区观音里新坡下的灯塔。于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开始兴建,历时三年完工:137,三十四年(1901年)1月启用发光:57。塔身为
  • 苏禄海苏禄海(Sulu Sea),位于西南太平洋的一个海域,周围被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巴拉望岛、棉兰老岛以及马来西亚的沙巴地区围绕,连接南海和苏拉威西海。该片海域是海龟的繁殖场所,盛产海龟
  • 长野藤定长野藤定(1526年—1562年6月6日)是日本战国时代于伊势国的战国大名。长野工藤氏第15代当主。父亲是第14代当主长野稙藤。在大永6年(1526年)出生。很早就被父亲稙藤让予家督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