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于全

✍ dations ◷ 2025-04-04 08:16:34 #魏于全
魏于全(1959年6月4日-),四川南江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现任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与华西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学医学学部常务副主任,担任国际杂志Human Gene Therapy 副主编,973首席科学家,十二五“863”医药生物技术主题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十五“863”生物与农业技术领域生物工程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198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1-1996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留学并获博士学位,于1996年回国。主要从事肿瘤等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药物研发与临床医疗实践。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ture Medicine, PNAS, Blood, CancerRes., J. Immunol., J. Biol.Chem等国际期刊。2006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致信中国科学院,公开举报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中华肿瘤杂志》和国际学术刊物《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两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年已七旬的司履生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现在,国家对科技事业这么重视,对学术腐败的治理会更加重视……我也希望能在自己退休之前,把这个事情解决。” 2006年4月15日四川大学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学校初步调查结果:认为司履生教授反映的问题属于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议,司履生教授据此作出“学术造假”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川大校方认为,早在2003年司教授就给《中华肿瘤杂志》和《自然·医学》写信反映论文有假,而当时魏于全已按编辑部的要求,对质疑进行了逐条答复。对质疑和答复两家刊物都做了不登载处理。而且早在2001年魏申报院士时,学校就收到有关部门转来的类似投诉信,并在调查后将结果上报了有关部门。就此川大认为,司对魏的指控目前缺乏事实依据。而且魏的研究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较多,成为国际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争论极具专业性,希望按照学术界处理学术争议的正常途径来解决。

相关

  • 猪只猪科(学名:Suidae)属于哺乳纲偶蹄目,共有约20种现生物种与许多化石物种,包括家猪以及疣猪和鹿豚等多种野猪。所有物种均原产于亚洲、欧洲、非洲等旧大陆地区。已知最早的猪科化石
  • 燃料核燃料(英语:nuclear fuel)是指可被核反应堆利用,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实用核能的材料。核燃料既能指燃料本身,也能代指由燃料材料、结构材料和中子减速剂及中子反射材料等组成
  • 胆石病胆结石(英语:gallstones)是在胆囊内由胆汁化合物组成的结石。胆石症(choleliths)可以指胆囊中的结石,也可以指此一疾病。大多数胆结石患者(约80%)不曾有过症状。胆结石的患者中,有1-4
  • 绿色荧光蛋白结构 / ECOD绿色萤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是一个由约23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从蓝光到紫外线都能使其激发,发出绿色萤光。虽然许多其他海洋生物也有类似的
  • 葡糖醛酸代谢葡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又称葡萄糖醛酸,是葡萄糖的 C-6 羟基被氧化为羧基形成的糖醛酸。D-葡糖醛酸一般不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因为该形式不稳定,而是以更稳定的呋喃环的 3,6-内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分子式:CH2Cl2)是低沸点无色液体,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医药、塑料及胶片等工业。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具有类似醚的刺激性气味。溶于约50倍的水,溶于酚、醛、酮、冰
  • 古动物学动物学人类学 · 人与动物关系学 蜜蜂学 · 节肢动物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 · 鲸类学 贝类学 · 昆虫学 动物行为学 · 蠕虫学 两栖爬行动物学 · 鱼类学 软体动物学 · 哺乳动
  • 圣但尼圣殿圣但尼圣殿主教座堂(法语:Basilique cathédrale de Saint-Denis),简称圣但尼圣殿(Basilique de Saint-Denis),前身为圣但尼修道院(Abbaye de Saint-Denis),位于法国巴黎近郊的圣但尼,
  • 对内安全总局对内安全总局(法语:Direction générale de la sécurité intérieure, 缩写为DGSI)是法国最主要的对内情报机构。它承担的主要任务有反间谍、反外国势力干涉、反恐、保护国
  • SnOsub2/sub二氧化锡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SnO2。白色、淡灰色或淡黄色六方、斜方或四方晶系粉末,在空气中加热时稳定。在自然界中以锡石存在。结晶成金红石型结构,其中锡六配位,氧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