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1749年-1808年),福建漳州人,为清乾隆年间一名海贼领袖。家中从事海上贸易事业,年轻时与父亲常一起进行海上活动,随后被公推为船运帮主,带领数十艘船只、及数个船队活跃于广东沿海。被当地人称为粤盗、清廷称其为“江洋大盗”、自称为“海南王”。因违反海禁政策,加上其势力庞大,遭清廷所通缉,于1808年与清廷水师海战中身亡。
早年家境富有,乡里风评不佳,喜欢与地痞流氓结交,从小因家中产业影响,与海上武装集团互有往来,在乡里间名声不良,遭乡里民众告发,朱�听闻消息后,带着妻小逃亡海上,随后正式成为一名海盗。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此时朱�23岁,凭借着他的商业能力与继承自父亲的造船企业,开启了他在海上的一番事业。他先募集了广东地区小船商,渔夫,船工等,并且招募了滨海地区无法自立谋生的渔民,船夫。有的是遭敲诈,有些是伺机渡台的渔民。此时朱�的势力增加到了三、四千人,眼看人数多到清廷无法管控,清廷为此发布悬赏以求逮捕朱�。1803年与当时台海沿岸著名海盗蔡牵,组成联合海上商运船队,共同经营台湾海峡上的贸易及海禁政策下的人口转运生意。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有次被清水军集中优势兵力围击于南澳附近海面时,朱�面临多于自己数倍的武装力量,展开迂回海战,清军战船蜂拥而来,座船于礁缝间绕行通过阻礁,使清军奈何不得。
嘉庆十二年初(1807年),朱�本想转投广东澄海,然而不幸的是在黑水沟遭遇清军。纵使有投诚之意,但碍于通讯上的障碍,导致清廷不知朱�舰队之意,发生冲突。
同年,闻官军将围剿蔡牵于台湾,朱�自广东驾驶船只来台与蔡牵会合。与清廷于海上产生会战,同年九月,将汀州镇总兵李应贵击毙于大胆洋,进而进犯台湾,自鹿港北上淡水,活动于鸡笼港内。
然而遭南澳总兵王得禄突击,大败朱�,使朱�逃亡噶玛兰,朱�与当地土番合作,开垦苏澳港,以作为自身的根据地。后五围头人陈奠邦与台湾知府杨廷理通风报信,杨廷理与王得禄会师后,进攻噶玛兰,二次击溃朱�,朱�挟十六艘小船仓惶逃跑。
嘉庆年(1805年),朱�被迫公开起义抗清,得到洪老四、吴维四等东南海上船队的响应,集众2万多人,朱�被公推为镇海王,曾进屯台湾淡水、凤山、宜兰等地。清政府进一步实行严厉打击的海防政策,对参与起义的亲属追究问罪。朱�为避免连累亲族他人,原打算向闽地官府投诚受拒绝。嘉庆13年(1808年)冬天,朱�在长汕尾洋遭金门总兵许松年炮击致死,最后由其弟朱渥率领三千人、四十二艘舰、炮八百多门于嘉庆十四年向闽浙总督方维甸投降清廷。
两人的祖先接逃过扬州十日的屠杀,往南避难,在福建定居。嘉庆十三年,浙江巡抚阮元用计离间朱�与蔡牵,朱�疑心蔡牵,率舟回到福建水域从此决裂。
朱�打算占有噶玛兰,但消息被泄密,杨廷理(当时的台湾知府)与王得禄(总兵)决定火攻朱�,但执行计划当天发现船队因为朱�先于水下设置水栓,而无法靠岸停泊,于是僵持了数天,朱�想拉拢当时已掌握一定势力的潘贤文,但却被杨廷理以更好的酬劳成功说服潘贤文与之合作,后来王得禄与林永福(泉州义首)夹攻朱�,朱�连夜往东而逃,以北方澳为暂时据点,写信给杨廷理表达投降意愿。当时北方澳疠疫流行,朱�钟爱的妹妹朱宝珠不幸感染瘴疠,朱�不忍妹妹客死异乡,于是以各种珠宝作为朱宝珠的陪葬品,之后朱�战败,一蹶不振。之后的某日,有位擅长造屋、叫“大箍枝”的人梦见一人著古装,要求他明日早上到北方澳修补房屋,在去北方澳的路上,他走进一条叉路,无意中发现路边有一瓮银,上头放置的石板倾斜了,他心想修好房屋后再回来拿也不迟,于是先取走两枚龙银,扶好石板后便急忙赶往北方澳,但却没有人找他修房屋。他原路返回想寻找银瓮,但遍寻不着,只好回家,后来大箍枝的亲友得知此事,认为是朱宝珠坟头的石板位移,所以才托梦给大箍枝,请他去修护,两枚龙银就是报酬,此后再也没有人找到北方澳的金银财宝。
朱�悬赏金额为一千两,蔡牵则是二千两。
一,清仁宗嘉庆皇帝曾评论道:“朱�系有名道者,劫掠多年,捻恶已久,非常寻散伙可比”意思为朱�作乱已久,与一般的小盗贼不同。
二,王得禄下达士兵尽速将朱�剿灭,颁布口号“上为国家靖寇,中为李长庚报仇,下为万民纾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