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诲(1542年-1617年),字绍传,号忠铭。广东琼州府定安县(今属海南省)人。明朝官员、教育家。嘉靖辛酉解元,乙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祖父王禧,被誉为范蠡之师计然。王弘诲幼时聪颖过人,5岁入私塾读书,嘉靖四十年(1561年)高中广东乡试第一名(解元),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乙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升编修。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先后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侍郎、礼部右侍郎等职务。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万历十九年(1591年)“再疏告休,得旨回籍”。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致仕回乡,创立尚友书院,“重实践力行,生平不作空谈无益之言”。卒赠太子少保。
嘉靖间,海瑞因直谏下狱,王弘诲不怕受牵连,探监看望,为其调药护理。
时张居正当国专恣,传言弘诲曾作《火树篇》、《春雪歌》讥之。万历六年初,为张居正亡父撰《神道碑》。
万历四年(1576年),因琼州学子赶考路途遥远,渡海艰难,王弘诲特上疏请求在海南单设院试、乡试考场,得到准许。
万历十九年,王弘诲在广东韶州遇到利玛窦(Mattew Ricci),两人相谈甚欢。万历二十六年(1598)官复原职,途过韶州,利玛窦送其玻璃三棱镜,并与郭居静、利玛窦一起前往南京;万历二十六年八月七日,弘诲引荐利玛窦至北京,成为首位进京的西方传教士,时值壬辰倭乱,任何外国人都受到怀疑,旅程只能秘密进行。王弘诲曾带利玛窦去参观孔庙和参拜孔子。
王弘诲工诗文,著作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集》、《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文字谈苑》及《南礼奏牍》等。
明隆庆二年(1568年)春,时为翰林院庶吉士的王弘诲在定安县城中街立“解元坊”。清代曾重修一次,民国十七年(1928年)夏,因建新街,迁至镇东门街老市场东侧,至今尚存。
定安雷鸣镇龙梅村有其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