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势

✍ dations ◷ 2025-09-07 06:33:21 #引力势
在经典力学中,一个位置上的引力势(英语:Gravitational potential)等于将每单位质量的物体从零势面移动到该位置所需的功(即此过程中转移给该单位质量的物体的能量)。引力势类似于电磁学中电势的概念,而质量可比拟为电荷在电磁学中扮演的角色。习惯上,引力势的零势面会取在无限远处。在这种约定下,任何有限距离处的引力势都小于零。在数学上,引力势也称为牛顿势(英语:Newtonian potential),是势能理论的基础。势能理论也可以用于解释由均匀带电或极化的椭圆体产生的静电场和静磁场。一个位置的引力势( V {displaystyle V} )等于每单位质量在该点拥有的势能( U {displaystyle U} ):式中 m {displaystyle m} 表示物体的质量。一个位置的引力势能等于在将物体从无限远处移动到该点的路径上,引力场所做的负功。若物体的质量等于1千克,那么该物体的势能的大小便会与引力势相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假设引力场的强度与所在位置无关。此时上式可以被进一步化简。比方说,在接近地表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g {displaystyle g} 可以视为定值,因此不同位置间的势能差 Δ U {displaystyle Delta U} 能够与高度差 Δ h {displaystyle Delta h} 近似为简单的线性关系:若令一质点的质量为 M {displaystyle M} ,则在与质点距离 r {displaystyle mathbf {r} } 处的引力势 V {displaystyle V} 可被定义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指出:其中式中的负号使得 m {displaystyle m} 往 M {displaystyle M} 方向吸引,因此万有引力是吸引力。而引力场 g {displaystyle g} 则描述了空间中任意位置上,每单位质量的质点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当我们去考虑在引力场中每单位质量的物体由外力移动一段距离 d l {displaystyle mathbf {dl} } 所需做的功 d W {displaystyle mathbf {d} W} ,由于功等于力与位移的内积,所以 d d W = − g ⋅ d l {displaystyle dmathbf {d} W=-mathbf {g} cdot mathbf {dl} } ,式中的负号表示外力所做的功与引力场所做的功相反。如果将物体从点 a {displaystyle mathbf {a} } 移动到点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则 W {displaystyle W} 等于沿着该路径的线积分在球坐标系中 d l = d r r ^ + r d θ θ ^ + r sin ⁡ θ d ϕ ϕ ^ {displaystyle mathbf {dl} =mathbf {d} rmathbf {hat {r}} +rmathbf {d} theta {boldsymbol {hat {theta }}}+rsin {theta }mathbf {d} phi {boldsymbol {hat {phi }}}} ,所以因此其中, r a {displaystyle r_{a}} 是从原点到点 a {displaystyle mathbf {a} } 的距离, r b {displaystyle r_{b}} 是从原点到点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的距离。对于任何两条具有相同起点和终点的路径,上式的积分一定具有相同的值。既然线积分与路径无关,我们可以就定义一个函数 V ( r ) {displaystyle V(mathbf {r} )} :V ( r ) {displaystyle V(mathbf {r} )} 就称为引力势。只要预先设定一个标准参考点 O {displaystyle {mathcal {O}}} , V {displaystyle V} 的值就可以由 r {displaystyle mathbf {r} } 来决定。习惯上,我们将无限远处的引力势设为零。因此,在点 r {displaystyle mathbf {r} } 的引力势 V {displaystyle V} 等于此外, W {displaystyle W} 可以用 V {displaystyle V} 重新写成:因此,在引力场中移动每单位质量的物体所需的功,等于两点之间引力势的差。如果想将物体移动到了离质点 M {displaystyle M} 更远的地方,则一定要做正功。上式也可以看做是将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无限远处移到该点所需的功。由上述的计算得知, a {displaystyle mathbf {a} } 、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两点之间引力势的差等于然而根据梯度定理(线积分基本定理),引力势的梯度 ∇ V {displaystyle mathbf {nabla } V} 沿曲线的积分,可用引力势在该曲线两端的值之差来计算:所以由于对于任何点 a {displaystyle mathbf {a} } 、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都是如此,因此被积数必须相等:这是引力势的一个重要性质。在公制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所以引力场的单位是牛顿/千克而引力势的单位是牛顿米/千克,或焦耳/千克。经典力学中,一个质量分布产生的引力势,等于各个点质量的引力势的叠加。如果一个质量分布由有限个点质量组成,点质量的位置为 r 1 , . . . , r n {displaystyle mathbf {r} _{1},...,mathbf {r} _{n}} ,质量为 m 1 , . . . , m n {displaystyle m_{1},...,m_{n}} ,那么其在点 r {displaystyle mathbf {r} } 产生的引力势 V ( r ) {displaystyle V(mathbf {r} )} 等于如果在三维欧氏空间 R 3 {displaystyle mathbf {R} ^{3}} 上将质量分布以测度 d m {displaystyle mathbf {d} m} 给出,则引力势等于 − G / r {displaystyle -G/r} 对 d m {displaystyle mathbf {d} m} 的卷积。 在理想的情况下,这等价于积分式中 | r − r ′ | {displaystyle |mathbf {r} -mathbf {r} prime |} 代表点 r {displaystyle mathbf {r} } 与点 r ′ {displaystyle mathbf {r} prime } 的距离。如果该质量分布在点 r {displaystyle mathbf {r} } 的密度为 ρ ( r ) {displaystyle rho (mathbf {r} )} ,那么 d m {displaystyle mathbf {d} m} 便等于密度 ρ ( r ) {displaystyle rho (mathbf {r} )} 与单位体积 d τ {displaystyle mathbf {d} tau } 的乘积: d m = ρ ( r ) d τ {displaystyle mathbf {d} m=rho (mathbf {r} )mathbf {d} tau } ,而引力势就等于体积分如果有一个引力场 g {displaystyle mathbf {g} } 由质量分布 ρ {displaystyle rho } 产生,使用高斯定律(英语:Gauss's law for gravity)的微分形式可以获得由于 g = − ∇ V . {displaystyle mathbf {g} =-mathbf {nabla } V.} ,带入高斯定律后可得到引力的泊松方程若密度处处为零,则上式便退化为拉普拉斯方程。泊松方程可以使用格林函数求解。根据壳层定理,若存在一个球形对称的质量分布,对对于处在分布外面的观察者而言,其行为就好像所有质量都集中在球心的个点质量,因此可以等效地作为点质量来处理。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大约为9.8 m/s2,尽管该值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略有变化(因为地球是扁球形,极点处的加速度大小略大于赤道处的加速度大小。)在一个密度均匀的球体内,可以求出其引力势 V ( r ) {displaystyle V(r)} 等于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势被度量张量取代。当引力场的来源较弱并且移动速度比光速慢很多时,广义相对论就会简化为牛顿万有引力理论,且在领头阶度量张量可表示为引力势的函数。在计算空间中的引力势时,牵涉到计算 | r − r ′ | {displaystyle |mathbf {r} -mathbf {r} prime |} 的倒数的积分,这个积分的难易度虽著质量分布 ρ {displaystyle rho } 而异。为了将计算化简,这时候可以使用多极展开,将式子化为 1 / r {displaystyle 1/r} 的幂级数,让积分变得容易得多。做理论运算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常可以只取多极展开几个最低阶的非零项,忽略其它剩下的、数值超小的项。下表给出了关于来自地球,太阳和银河系的引力在不同位置上的引力势大小;换句话说,位于地球表面的物体需要60 MJ/kg的动能才能“脱离”地球的引力场,另外要有900 MJ/kg才能脱离太阳的引力场,而超过130 GJ/kg才能脱离银河系的引力场。引力势是逃离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相关

  • 烟草烟草(学名:Nicotiana tabacum)为茄科烟草属下的一个种,是人类生产香烟的主要种植型烟草作物。1493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第一次发现新大陆,伊斯帕尼奥拉岛印第安人就向他介绍了烟
  • Spironolactone螺内酯(英语:spironolactone),商品名有安体舒通、Aldactone等,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心衰、肝硬化、胃病等引发的积液的利尿药。此药也用于治疗高血压、补充后仍无改善的低血钾,以及女
  •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作为一种思想和想象,零星记载于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的言论和著作中,如柏拉图的《
  • 今日新闻网NOWnews今日新闻,属综合性的网络新闻网站。于2008年4月正式上线,最大股东分别是游戏橘子、信义房屋。2008年4月1日,东森电视出售价值新台币数千万元的东森新闻报资产设备给中华
  • 乳房纤维腺瘤纤维腺瘤(英语:Fibroadenoma)是从乳房小叶组织中生长出来,混和上皮与间质组织的肿瘤,发生率为18~20%,好发于年轻女性,为女性最常见的良性乳房疾病,通常没有其他征候。与乳癌典型症状不
  • 呐喊《呐喊》(挪威语:Skrik),或译称《尖叫》,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的作品,表现主义绘画风格的著名代表作。《呐喊》是挪威表现派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的主体是
  • 表皮溶解水疱症表皮溶解水疱症(英语:Epidermolysis Bullosa,简写作EB,英文对于泡泡龙儿童又称Butterfly Children),在台湾俗称泡泡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皮肤脆弱,稍微摩擦就破皮,形成水泡
  • 恋腋窝恋腋窝(英语:Armpit fetishism、maschalagnia)是一种恋物癖形式,指个人对腋窝有性的偏好,这可能会致使腋交(使用腋窝进行性行为)天生的体味是可以构成强而有力的性吸引力,而腋窝的气
  • 林园石化工业区林园工业区是位于台湾高雄市林园区的一个以石油化学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完工于1975年,园区共占地403.2公顷。该工业区位于高屏溪西岸、林园大排水沟两侧。工业区内有中美和、拜
  • 松田康博松田康博(1965年11月-),日本政治学家,庆应义塾大学法学博士。出生于北海道,曾任防卫省(及其前身防卫厅)防卫研究所主任研究官,现任东京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亚洲政治外交史、东亚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