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常数

✍ dations ◷ 2025-07-02 11:37:02 #电离常数
酸度系数(英语:Acid dissociation constant,又名酸解离常数,代号Ka、pKa、pKa值),在化学及生物化学中,是指一个特定的平衡常数,以代表一种酸解离氢离子的能力。该平衡状况是指由一种酸(HA)中,将氢离子(即质子)转移至水(H2O)。水的浓度是不会在系数中显示的。一种酸的pKa越大则酸性越弱,pKa越小则酸性越强(反过来说,Ka值越大,解离度高,酸性越强,Ka值越小,部分解离,酸性越弱)。pKa<0的酸在水中是强酸,介于0与4.0之间为中强酸,其他为弱酸。离解的化学反应(酸的电离反应通式)为:平衡状况亦会以氢离子来表达,反映出酸质子理论:平衡常数的方程为:由于在不同的酸这个常数会有所不同,所以酸度系数会以常用对数的加法逆元,以符号pKa,来表示:在同一的浓度下,较大的Ka值(或较少的pKa值)离解的能力较强,代表较强的酸。一般来说,Ka>1(或pKa<0),则为强酸;Ka<10-4(或pKa>4),则为弱酸。利用酸度系数,可以容易的计算酸的浓度、共轭碱、质子及氢氧离子。如一种酸是部分中和,Ka值可以用来计算出缓冲溶液的pH值。在亨德森-哈塞尔巴尔赫方程亦可得出以上结论。由此类比,亦可以为共轭碱A–定义碱度系数Kb及pKb:以下是平衡状态的离解常数:同样的,较大的Kb值代表较强的碱,这是因在同一的浓度下可以接收更多的质子。由于HA与A–的电离作用就等同于水的自我离子化,酸度系数与碱度系数的积就相等于水的离解常数(Kw),故pKa与pKb的和即为pKw。其中Kw在25℃下为1.0 × 10-14,pKw为14。由于Ka与Kb的积是一常数,较强的酸即代表较弱的共轭碱;较弱的酸,则代表较强的共轭碱。作为一个平衡常数,酸度系数Ka是以反应物与化合物,更准确的应是质子化状态(AH)与脱质子化状态(A–)的自由能差ΔG°来计算。分子的相互作用偏向脱质子化状态时会提升Ka值(因与的比增加),或是降低pKa值。相反的,分子作用偏向质子化状态时,Ka值会下降,或提升pKa值。举例假设AH在质子化状态下释放一个氢键给原子X,这个氢键在脱质子化状态下是欠缺的。因质子化状态有着氢键的优势,pKa值随之而上升(Ka下降)。pKa值的转移量可以透过以下方程从ΔG°的改变来计算:其他的分子相互作用亦可以转移pKa值:只要在一个分子的滴定氢附近加入一个抽取电子的化学基(如氧、卤化物、氰基或甚至苯基),就能偏向脱质子化状态(当质子离解时须稳定余下的电子)使pKa值下降。例如将次氯酸连续氧化,就能得出不断上升的Ka值:HClO < HClO2 < HClO3 < HClO4。次氯酸(HClO)与过氯酸(HClO4)Ka值的差约为11个数量级(约11个pKa值的转移)。静电的相互作用亦可对平衡状态有所影响,负电荷的存在会影响带负电、脱质子化物质的形成,从而提升了pKa值。这即是分子中的一组化学基的离子化,会影响另一组的pKa值。富马酸及马来酸是pKa值转移的经典例子。它们两者都有相同的分子结构,以两组双键碳原子来分隔两组羧酸。富马酸是反式异构体,而马来酸则是顺式异构体。按照其对称性,有人会想这两个羧酸拥有同样约为4的pKa值。在富马酸可以说是接近的推论,它的pKa值约为3.5及4.5。相反,马来酸却有着约1.5及6.5的pKa值。这是因当其中一个羧酸脱质子化时,另一组却形成一强烈的氢键与它连合,整体上来说,这个改变偏向了脱质子化状态下接受氢键的羧酸(由约4降至1.5),及偏向质子化状态下放出氢键的羧酸(由约4上升至6.5)。pKa值会影响一物质的特征,例如活跃性、水溶性及光谱性质。在生物化学上,蛋白质及氨基酸侧链的pKa值是对酶的活跃性及蛋白质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以下列出一些物质在25℃水下量度的pKa值,同时列出酸性强于高氯酸的质子酸的Ho值:有多种技术来确定化学物质的pKa值,导致不同来源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测量值之间通常有0.1个单位的误差。下列物质的数据都是在25℃时水中测得。

相关

  • 恰加斯病恰加斯病(英语:Chagas disease),又称为南美锥虫病(American trypanosomiasis),是一种热带疾病(英语:Tropical disease)寄生虫病;致病原是克氏锥虫(英语:Trypanosoma cruzi),通常借由俗称为
  • .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哈伯-博施法哈伯法(也称哈伯-博施法,德文:Haber-Bosch-Verfahren,英文:Haber Process,也称Haber-Bosch process或Fritz-Haber Process)是通过氮气及氢气产生氨气(NH3)的过程。氮气及氢气在200个
  • 近自由电子近似近自由电子近似(英语:Nearly-free electron model)是一种研究电子的近似方法。依据能带理论,可以认为固体内部电子不再束缚在单个原子周围,而是在整个固体内部运动,仅仅受到离子实
  • 海生真菌海洋真菌(marine fungi),或海生真菌,是生活在海洋或潮间带中的真菌。海洋真菌并不是一个分类单元,而是泛指分属于不同分类群,但生长环境均位于海洋或潮间带的多种真菌。绝对海生真
  • 阎锡蕴阎锡蕴(1957年2月-),中国纳米生物学家。河南开封人,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今郑州大学医学部),1993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蛋白质
  • 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结扎(Tubal ligation或tubectomy),也称为输卵管切除术或是女性结扎,是针对女性的两个输卵管进行的避孕手术,可能是将输卵管夹紧和阻住,或是破坏输卵管的一小段并且封合一端(
  • 彩色视觉彩色视觉(color vision)是一个生物体或机器基于物体所反射,发出或透过的光的波长(或频率) 以区分物体的能力。颜色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被测量和量化;事实上,人对颜色的感知是一个主观
  • 蕨属蕨属(英语:Bracken;学名:Pteridium),是水龙骨目碗蕨科植物,为粗硕的蕨类。过去认为该属只有一个物种蕨(Pteridium aquilinum),近年来则区分为十余个物种。蕨类植物是多世代的维管束植
  • 海 锟海锟(1867年11月15日-1913年1月26日,同治六年十月二十日亥时-民国元年十二月二十日),爱新觉罗氏,清朝宗室正白旗第二族溥字辈,官至吏部郎中。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授笔帖式。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