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波佩尔

✍ dations ◷ 2025-11-06 00:57:56 #1843年出生,1913年逝世,捷克作曲家,捷克犹太人,大提琴家,浪漫主义作曲家,犹太音乐家

大卫·波佩尔(捷克语:David Popper,1843年6月16日-1913年8月7日),又译包佩,犹太血统的捷克大提琴家、作曲家。

波佩尔出生在布拉格一个犹太裔家庭,父亲是犹太教堂祈祷文领颂者。1855年波佩尔12岁,入布拉格音乐学院从德国汉堡大提琴家尤利乌斯·戈尔特曼(Julius Goltermann)学习大提琴。1863年波佩尔随交响乐指挥汉斯·冯·彪罗首次到德国、瑞士、荷兰和英国巡回演出,备受彪罗赞扬。1867年波佩尔到维也纳演出,随后出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首席大提琴手。几年后波佩尔辞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首席大提琴之职务,专心于欧洲巡回演出。

1872年波佩尔与匈牙利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李斯特·费伦茨的学生,女钢琴家索菲·门特儿(1846年-1918年)结婚。翌年波佩尔伉俪在欧洲巡回演出。 1882年波佩尔与法兰西小提琴家Emil Sauret搭伴到西班牙、葡萄牙演出。

1896年波佩尔应李斯特邀请,在他创建的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出任大提琴教授,并定居在布达佩斯。1913年8月7日波佩尔在奥地利维也纳南郊巴登镇逝世。

波佩尔是一位多产的大提琴作曲家,作品包括今天仍然被演奏的四首大提琴协奏曲,一首三大提琴和管弦乐安魂曲,以及其他的小作品, 包括曾经流行的大提琴独奏曲《精灵之舞》、Tarantella 。他还创作了大提琴练习曲。波佩尔的《高等大提琴教程》练习曲是难以置信地困难, 但为世界上大提琴高手普遍地用来提高演奏技术。

19世纪时波佩尔以高难度的技巧,有“大提琴之王”、“大提琴之尼可罗·帕格尼尼”之称。

据《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评论,“波佩尔音色饱满,富于感情,技巧娴熟,风格典雅。”

相关

  • cDNA基因库cDNA文库筛选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较早,然而早期的cDNA文库均为“混合型”(pooled),筛选后的回收鉴定工作非常繁杂。近年来由于人类及其它一些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使
  • 末日之钟末日钟,又叫末日时钟(英语:Doomsday Clock)是一虚构钟面,由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英语: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杂志于1947年设立,每年一月进行一次评估,标示出
  • 扶养比扶养比率是描述从事劳动生产和不会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口的比例,这个比率是用作计算劳动人口的压力。一般而言,不会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口是指15岁以下及65岁以上的人,从事劳动生产的
  • 日本时报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ジャパンタイムズ)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专办英文报纸与英文杂志书籍等出版品的报社。创刊于1897年的日本时报,是日本现存的英文报纸中历史
  • 嘉道中衰嘉道中衰是指中国清朝在嘉庆帝(1796年-1820年)、道光帝(1821年-1850年)年间国力衰退的事件。清朝在乾隆帝中后期已经开始走下坡,吏治败坏,武备废弛,国库空虚。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
  •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简称首师大、首都师大,位于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多数校区集中在海淀区八里庄一带。创建于1954年,原名北京师范学院,1992年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并入北京师范学院,学校
  • 霍霍坎文明霍霍坎文化(英语:Hohokam Culture)公元前300—公元1400年间的北美印第安人文化,主要位于今美国亚利桑那州中部和南部地区,大体分布于基拉河及盐河的半干旱区域。根据发展先后,分为
  • 死结 (博弈论)在赛局中,死结 是指一个游戏中,双方得到最大利益的纯策略为支配性策略,且和对方互斥(右边的收支矩阵就是一个例子)。对于列玩家(row)而言,选择能得到的利益永远比大,行(column)玩
  •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是位于芝加哥大学中途公园的一个出版社,由芝加哥大学运营。成立于1890年,现为美国最大最古老的大学出版社之一。除去各种书籍和
  • 莱茵-鲁尔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莱茵-鲁尔都会区(德语:Metropolregion Rhein-Ruhr)是德国最大的都市区,拥有超过1100万人口,拥有多个中心都市。莱茵鲁尔区面积7110平方公里,位于北莱茵-威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