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竹杠

✍ dations ◷ 2025-08-13 12:55:58 #俗语

敲竹杠,中国俗语,最早见于清末小说《官场现形记》,而今日在各地都有广泛使用。一般指利用他人的弱点或把柄来为自己谋取钱财或其他利益。

敲竹杠的出处,一说为清末时期,英帝国大量向清朝输入鸦片,而一些鸦片贩子为了躲过官府的检查,将鸦片藏于挑担的竹竿中,以蒙混过关。有一位检查官,观察到这些贩子的竹竿都从不离身,意识到其中有诈。就走到贩子身边,使用抽旱烟的烟管敲了敲竹竿,发现声音沉闷,似有装物,就对贩子说:“你这竹杠里藏了什么东西?是不是鸦片?”贩子惊慌之下,便拿出银两塞给检察官,检察官见有利可图,也就对鸦片贩子放行。自此后,凡有检察官去敲一敲竹杠,贩子都会拿出银两,这个规矩便逐渐流传开来。时间长了,“敲竹杠”就成了敲诈他人的形容词。

另一说同为清末时期,上海租界的外国巡捕,对一般百姓欺侮凌辱、敲诈勒索,甚至关进警局用竹竿抽打。而百姓为免灾,就给些钱财,以减轻处罚。久而久之,大家就用敲竹杠来形容敲诈勒索的行为了。

相关

  • 母校母校(拉丁语:alma mater,美式英语发音:/ˈælmə ˈmeɪtər/,英式英语发音:/ˈɑːlmə ˈmɑːtər/),源自拉丁语,本意“母亲的哺乳”,词源与校歌相通,是一个使用于古罗马各式地母神
  • 萨纳赫特内布卡一世(英语:Sanakht)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第三王朝的首任国王。(约公元前2661年—公元前2643年在位),作为第三王朝的建立者,他定都孟斐斯。建立孟斐斯帝国。因年代久远,其余具体事
  • 劳动生产率生产率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是指由原材料变成产品的过程中的效能和效率表现,是每单位投入的产出。生产率的提高是由于资本或劳动力效率的提高,但将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分开计算
  • τ子τ子(tauon),又称陶子、濤子,是带负电荷、自旋1⁄2的基本粒子,标记为τ−,由马丁·佩尔实验团队于1975年发现。τ子、电子、μ子与对应的三种中微子,都归属于轻子;τ子是第三代轻子,
  • 张逸少张逸少(?-1748年),字天门,号青山,江南省镇江府丹徒县(今属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张玉书长子,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科举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不久改授山
  • 氧化铬 (消歧义)氧化铬是铬和氧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氧化铬可以指:
  • 卡亚·埃德姆伊斯梅特·卡亚·埃德姆(土耳其语:İsmet Kaya Erdem,1928年-),土耳其卡拉比克政治人物,曾担任土耳其财政部长和大国民议会议长。
  • 讨论到天亮《讨论到天亮》(日语:朝まで生テレビ!/あさまでなまテレビ  */?,直译为“直播电视到天亮”)是日本朝日电视台的长寿深夜(日语:深夜番組)政论节目,简称“朝生”(朝生/あさなま  ?),198
  • 休·法康纳休·法康纳 FRS(Hugh Falconer,1808年2月29日-1865年1月31日)是一位苏格兰地理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家,其研究多基于在印度和缅甸的发现。他是最早探索西瓦利克山脉化石床的科学
  • 雅克·阿达马雅克·所罗门·阿达马(Jacques Solomon Hadamard,1865年12月8日-1963年10月17日)是法国数学家。他最有名的是他的素数定理证明。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德雷福斯事件他也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