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扣子体
✍ dations ◷ 2025-08-07 07:42:04 #扣子体
扣子体(英语:clamp connection)是许多担子菌门真菌的双核菌丝顶端形成的钩状结构。担子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两株真菌的菌丝会进行胞质融合,但细胞核维持独立,形成具有来自两亲代细胞核(异质双核)的双核体(英语:dikaryon),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个细胞核才会进行核聚变(karyogamy)产生双倍体的合子,并进行减数分裂以产生担孢子。扣子体的功能即为确保胞质融合后,菌丝双核体状态的维持,让双核体菌丝生长过程中,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核能妥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使两个子细胞都各有一个来自亲代双方的细胞核。扣子体只在担子菌门的真菌中出现,子囊菌门真菌则使用产囊丝钩(英语:Crozier (mycology))维持双核体异质双核的状态,产囊丝钩也是菌丝末端特化的结构,与扣子体相当类似。真菌的菌丝通常只从顶端往前生长,双核体菌丝生长时,顶端细胞内的两细胞核同步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则产生往回分岔的钩状结构,其中一个细胞核沿菌丝的延长方向进行有丝分裂,另一个细胞核则沿钩状分岔的方向进行有丝分裂(其中一个子细胞核移入钩状结构中)。两者有丝分裂完成后皆有隔板(英语:septa)在中间形成,将两个子细胞核分隔,最后钩状结构的顶端与后方的细胞(即菌丝顶端的第二个细胞)融合,形成具有异质双核的两个子细胞。扣子体是专属于担子菌门真菌的特征,不过并非所有担子菌门的真菌都具有扣子体,因此扣子体的有无可作为真菌物种或属的分类依据。扣子体是用来判定早期真菌化石是否属于担子菌的重要依据。有人认为原杉藻属于担子菌,但没有明确证据,也有一些化石因外形而曾被认为是担子菌,最后却发现根本不是真菌的化石。含有扣子体的菌丝化石最早发现的年代是石炭纪的密西西比世(距今3.3亿年),出现在一种称为Botryopteris antiqua的蕨类化石上,是担子菌最早的化石纪录,宾夕法尼亚纪(距今约3亿年前)亦有发现含有扣子体的菌丝化石,此化石的真菌被独立成一个新的属,命名为Palaeancistrus martinii,形态与现生的一些腐生真菌类似。
相关
- 肺气肿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是一种肺部病理状态,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造成持久性扩张,导致肺部纤维组织弹性减弱,肺泡间隔破坏,容积增大,以致影响正常呼吸的现
- 高热高热(英语:hyperthermia),亦称体温过高是指由于体温调节失衡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的症状。当身体吸收热量高于散发热量时,这种症状便会出现,而若是出现急剧的体温升高症状的话,则需送往
- 生物学生物学(希腊语:βιολογία;拉丁语:biologia;德语:Biologie;法语:biologie;英语:biology)或称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生命科学(英语:life sciences),是自然科学的一大门类,由经
-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或称为脊髓灰白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的病原,又称小儿麻痹病毒。它是一个没有包膜的病毒,由一条单股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直径约25
- 胎儿胎儿(拉丁语:fetus)是指已经怀于母体但尚未出生的人类。在法律上,胎儿因为尚非为人,不具权利主体地位,没有权利能力。但是为了保护其将来得享有的利益,通常以非死产者为限,增设法律
- 霍乱弧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小呈逗点状,有单鞭毛、菌毛,部分有荚膜。共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
- 背痛背痛包括有肌肉、神经、骨骼、关节或与脊柱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疼痛。背痛可以分为颈部疼痛、肩部疼痛、腰部疼痛和尾椎疼痛,又可分为急性或慢性、持续或间歇性、同一部位或多个
- 地球的未来地球的未来可以由几个地球长期的转变估计,包括地球表面的化学状态、地球内部冷却的速度、地球与其他太阳系行星的摄动,以及太阳光度稳定的增长。这个估计当中有一个不明朗的因
- 骨炎骨炎(英语:Osteitis)是骨的炎症。更具体地说,可以是以下其中一种情况:
- 乳癌乳腺癌是由乳房组织发展成的癌症。乳腺癌的征象包括乳房肿块、乳房形状改变、皮肤凹陷、乳头分泌物或是皮肤出现红色鳞屑状斑块。而出现远端转移的病患,可能会有骨痛(英语:B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