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扣子体
✍ dations ◷ 2025-02-23 00:23:45 #扣子体
扣子体(英语:clamp connection)是许多担子菌门真菌的双核菌丝顶端形成的钩状结构。担子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两株真菌的菌丝会进行胞质融合,但细胞核维持独立,形成具有来自两亲代细胞核(异质双核)的双核体(英语:dikaryon),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个细胞核才会进行核聚变(karyogamy)产生双倍体的合子,并进行减数分裂以产生担孢子。扣子体的功能即为确保胞质融合后,菌丝双核体状态的维持,让双核体菌丝生长过程中,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核能妥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使两个子细胞都各有一个来自亲代双方的细胞核。扣子体只在担子菌门的真菌中出现,子囊菌门真菌则使用产囊丝钩(英语:Crozier (mycology))维持双核体异质双核的状态,产囊丝钩也是菌丝末端特化的结构,与扣子体相当类似。真菌的菌丝通常只从顶端往前生长,双核体菌丝生长时,顶端细胞内的两细胞核同步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则产生往回分岔的钩状结构,其中一个细胞核沿菌丝的延长方向进行有丝分裂,另一个细胞核则沿钩状分岔的方向进行有丝分裂(其中一个子细胞核移入钩状结构中)。两者有丝分裂完成后皆有隔板(英语:septa)在中间形成,将两个子细胞核分隔,最后钩状结构的顶端与后方的细胞(即菌丝顶端的第二个细胞)融合,形成具有异质双核的两个子细胞。扣子体是专属于担子菌门真菌的特征,不过并非所有担子菌门的真菌都具有扣子体,因此扣子体的有无可作为真菌物种或属的分类依据。扣子体是用来判定早期真菌化石是否属于担子菌的重要依据。有人认为原杉藻属于担子菌,但没有明确证据,也有一些化石因外形而曾被认为是担子菌,最后却发现根本不是真菌的化石。含有扣子体的菌丝化石最早发现的年代是石炭纪的密西西比世(距今3.3亿年),出现在一种称为Botryopteris antiqua的蕨类化石上,是担子菌最早的化石纪录,宾夕法尼亚纪(距今约3亿年前)亦有发现含有扣子体的菌丝化石,此化石的真菌被独立成一个新的属,命名为Palaeancistrus martinii,形态与现生的一些腐生真菌类似。
相关
- 约翰·班扬约翰·班扬(英语:John Bunyan,1628年11月28日-1688年8月31日),本仁约翰英格兰基督教作家、布道家,著作《天路历程》可说是最著名的基督教寓言文学出版物。1628年,约翰·班扬生于英
- 弥漫性肺病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又称为弥漫性肺病 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是一群主要侵犯肺泡上皮细胞,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以及肺内血管及淋巴
- 航空医学航空医学(英语:Aviation medicine)亦称为飞航医学或航太医学,是一门预防医学和职业医学,其主要服务的对象或患者是飞行员,机组人员及宇宙飞行员(太空人)。该医学分科目的是治疗或预
- 生命演化历程生命演化历程纪录地球上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时间表,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所做的估算。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之间,获得并传递新性状的过
- 拉米夫定拉米夫定(英语:Lamivudine,一般称为3TC),是一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用以预防及治疗艾滋病,若没有其他药物选择时,也可以拿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HIV-1和HIV-2都很有效。通
- 病史病史,为自然人个人或家族以往所患疾病的历史。在医学上,可从病史可以推测及研究出某些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交叉影响。例如儿童病历史、家庭遗传、生活习惯、饮食偏好、性行为
- 司他夫定司他夫定(英语:Stavudine)也称为 d4T,是预防及治疗艾滋病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主要市售药名为滋利特(英语:Zerit) 。一般推荐和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一起使用,在受到针扎伤害(英语:needl
- 克拉维酸克拉维酸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本身并不是强效的抗生素,但克拉维酸盐,即克拉维酸钾,和阿莫西林合成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抗细菌药。此外它也可与替卡
- 头孢噻林头孢噻林(其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Ceftiolene”)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卡茚西林) · 替卡西林 · 替莫西林 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 · 哌拉西林 ·
- 生命演化史生命演化历程纪录地球上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时间表,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所做的估算。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之间,获得并传递新性状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