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氮化合物

✍ dations ◷ 2025-10-23 12:23:45 #官能团,叠氮化合物,爆炸物

叠氮化合物(英文:azides,hydrazoates,trinitride)在无机化学中,指的是含有叠氮根离子的化合物(N3-);在有机化学中,则指含有叠氮基(-N3)的化合物。

叠氮根离子为并非直线型结构,不论是离子型态抑或是有机物皆有微微弯曲(约172°),属 D∞h 点群,价电子数为16,和NCN2−离子、CNO−离子、NCO−离子,CO2分子是等电子体。叠氮根离子的化学性质类似于卤离子,例如白色的 AgN3 和 Pb(N3)2 难溶于水。作为配体能和金属离子形成一系列配合物,如Na2、Cu(N3)2(NH3)2等。

绝大多数叠氮化物进行爆炸分解,但也可通过热化学、光化学或放电法使其缓慢分解。爆炸分解的结果是产生相应的单质,分解热即相当于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

有些分解产生氮化物:

叠氮化氢的热分解若在1000oC及低压条件下进行,产物收集在用液氮冷却的表面上,则反应为:

碱金属叠氮并不爆炸,只是缓慢分解:

重金属叠氮化物的分解是由于叠氮根离子的激发,结果一个电子跃迁到导带,产生叠氮基。基态的叠氮基解离成基态的N和N2是选律禁阻的,解离成激发态的N和N2虽是选律允许的,但需要259kJ/mol的能量,因此在常温下并不重要。两个叠氮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选律允许的,并且是个放热的的过程,因此可以认为这一步在固体离子型叠氮化物的分解中是重要的一步。

叠氮化物迅速分解能导致爆炸点火或起爆,但原因尚不清楚。

叠氮化钠被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内,叠氮化铅被用作起爆剂。

叠氮根离子可以以端基或桥基的方式与金属离子相结合:

已知端基配位的较多,桥式的较少。

有机叠氮化合物的端基碳具有亲核性,并且不稳定容易放出氮气。Curtius重排反应即经过酰基叠氮中间体。

有些叠氮化合物是1,3-偶极体,可进行环加成反应。

相关

  • 擦音在语音学上,擦音(或摩擦音,fricative consonant)是辅音的一种发音方法。发音时,两个发音器官彼此靠拢,形成狭窄的通道,气流通过时造成湍流发生摩擦,发出噪音。与塞音不同,擦音可以持
  • 分子生物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广义的定义是从分子的面向对生物现象的研究;狭义的定义是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分子层面研究。这是一门从遗传学和生物化学衍生而来的学科。分子生
  • HD 209458bHD 209458b是太阳系外行星之一,其恒星为HD 209458。它位于飞马座,与太阳近似,距离地球大约150光年。为一颗热木星。HD 209458的视星等为8.24等,肉眼不能看见,可用双筒望远镜来观
  • 徐福徐福(?-?),即徐巿(“巿”,拼音:fú,注音:ㄈㄨˊ,分勿切,音同“弗”),字君房,秦朝时齐地人,为一方士,曾担任秦始皇的御医。徐福的事迹,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在秦
  • 城市延伸城市蔓延(英语:Urban sprawl),或称郊区蔓延(Suburban sprawl),俗称摊大饼,是指郊区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大幅向外发展,侵占城市边缘的乡郊地区并形成低密度、单功能,且通常依赖小汽车
  • 白垩纪-第三纪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K-Pg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K-T灭绝),俗称恐龙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以及最后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也是
  • 静冈县坐标:34°55′N 138°19′E / 34.917°N 138.317°E / 34.917; 138.317静冈县(日语:静岡県/しずおかけん〔しづをかけん〕 Shizuoka ken */?)是日本的一个县份,位于本州中部太平
  • 综合电视台NHK综合频道(日语:NHK総合テレビジョン,英语译名:NHK General TV),又译为NHK综合电视台、NHK综合台,为日本放送协会(NHK)的无线电视频道之一,简称“NHK G”或“GTV”(台标显示为“NHKG
  • 中野正刚中野正刚(1886年2月12日-1943年10月27日)是一名日本记者、政治家,曾经长期担任东方会总裁、福冈县众议员。出生于福冈县,后来入读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毕业后担任每日新闻和朝
  •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邻苯二甲酸丁苄酯(英语:benzyl butyl phthalate,常缩写为BBP、BBzP)是一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苯甲醇和正丁醇的酯。BBP是一种清澈的液体,化学式为C19H20O4。它主要用作P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