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螈目

✍ dations ◷ 2025-04-25 10:08:48 #蚓螈目
无足目(学名:Apoda)是脊索动物门两栖纲的一目,是蚓螈类(Gymnophiona;又称为蚓螈目)现存的演化支(冠群),是两栖动物中看起来最像虫或是蛇的一类。大部分的无足目均栖息于地下,因此无足目是两栖类中发现种类最少的。无足目的动物的脚已经退化,造成其中较小的种类看起来像蠕虫,而比较大的种类(长度可到1.5米)则看起来像蛇。四肢及带骨均退化,尾巴很短极或无尾,因此泄殖腔接近身体的尾部。全身裸露,体表有皮肤皱褶形成的数百条覆瓦状环褶,环褶内有次级环褶及围绕体轴呈环状排列的骨质圆鳞(水生种类无此结构),这说明它们与坚头类(学名:Stegocephalia)化石有关。由于它们生活在地下,眼睛很小,并覆盖一层保护皮层。所有无足目的动物头部鼻眼见近颌缘的凹槽内都有一对触突,伸长时可达2mm~3mm,可以起到额外的嗅觉作用。 体长10-150厘米,直径最大为5厘米。颜色从浅黑到粉棕色不等。眼小,隐于皮下甚至于骨下。雌雄外观相似。卵生或胎生。生活在地下,以蠕虫或昆虫为食,而蛇又常以它们为食。除了在南非发现的艾氏盲游蚓(Typhlonectes eiselti)没有肺之外,所有无足目的生物都有肺,但是他们同时也使用皮肤与口进行氧气的吸收。通常为了适应身体的构造,左肺都比右肺小,相同的现象在蛇的构造里也观察得到。蚓螈分布在除了干旱地区和高原外的绝大部分的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的热带地区。在南美,它们的分布一直延伸至阿根廷温湿的北部。中非的系统探寻蚓螈的工作还未展开,但是在那里的热带雨林中找到蚓螈的可能性非常大。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是中国产的唯一一种蚓螈,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广东。2012年2月,科学家在印度东北部发现了一个新的无足目分支Chikilidae科。无足类是两栖类中唯一进行体内受精的种类。雄性蚓螈具有类似阴茎的器官(phallodeum),在交配时插入雌性的泄殖腔中,持续2到3小时。大约25%的蚓螈为卵生,雌性负责保护卵,以皮肤表面的粘液保护其免致干燥。其余75%的蚓螈为卵胎生。按照科学分类法,无足目分成6个科。下列的种类数目可能有误。有些种被重复统计。一方面,统计并没有完全纳入所有的种类,另一方面,被统计为不同种类的种有可能只是某一种类的变种。

相关

  • 淀粉样变类淀粉沉积症(英语:Amyloidosis),又称类淀粉堆积症或淀粉样变,是指类淀粉蛋白(一种异常蛋白质)沉积在组织引起的一类疾病。类淀粉沉积症的病征视乎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所在地而有所不
  • 三联疫苗三联疫苗可以指:
  • 太一太一,又作太乙、泰一,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即北极星,后成为先秦两汉民间信仰的最高神明,奉为天帝,相当于上帝。知识分子则把太一哲学化,想像为永恒不变的法则,即“道”,或宇宙
  • 蛮族蛮族(英语:Barbarian)一词在西方历史源自古希腊时期。由于罗马人与希腊人属于同种语系,因此在这两个民族之间存在通用语,而这个词的词源指的是不会说通用语的民族,从未提起这些民
  • 袋狮袋狮(学名:Thylacoleo)是一种已灭绝的肉食性有袋类动物,生存于上新世末至更新世末(2 百万年前 - 46,000 年前)的澳洲。模式种是刽子手袋狮(T. carnifex)。袋狮是澳洲最大的肉食性动
  • 表面涂覆技术表面处理技术(Surface treatment)指的是通过对材料的表面进行改性或者涂覆一层其他材料实现对基底材料的保护。材料的损坏和失效大多是从表面破损开始的,因此针对材料的表面处
  • 千年王国千禧年主义或千福年主义(英语:millennialism 或 chiliasm)的概念来自于“千年”,即是指长度为一千年的时间循环。千禧年主义是某些基督教教派正式的或民间的信仰,这种信仰相信将
  • 萨维德拉·拉马斯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西班牙语:Carlos Saavedra Lamas ,1878年11月1日-1959年5月5日)是阿根廷的学者和政治家,他在193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为史上首位拉丁美洲的诺贝尔和平奖
  • 哈布斯堡君主国哈布斯堡君主国(德语:Habsburgermonarchie,英语:Habsburg Monarchy),或哈布斯堡帝国(Habsburg Empire),是由历史学家采用的,用来形容一系列曾经由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的系统
  • 贾埃弗伊瓦尔·贾埃弗(挪威语:Ivar Giæver,1929年4月5日-),挪威物理学家。出生于挪威卑尔根,他在通用电气研究的时候,用实验证明了超导体的能带,验证了超导体BCS理论。因此,他与江崎玲于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