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宫保鸡丁
✍ dations ◷ 2025-02-23 07:13:14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英语:Kung Pao chicken或Kung-Pao Chicken),呈煳辣荔枝味,是源于黔菜、流传至鲁而后成于川菜的一道川味名菜。相传宫保鸡丁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署理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发明,是他招待客人时叫家厨煮的菜肴。由于丁宝桢后来被封为东宫少保(太子少保),所以被称为“丁宫保”,而这道菜亦被称为“宫保鸡丁”。宫保鸡丁的主料是鸡肉,辅料为花生、葱段以及香辛料。由于流传范围较广,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以下仅为参考。用开水冲泡花生米,剥去外皮,冷锅冷油下花生米(不易炒焦),中火炒至浅焦黄色后盛到大盘里散热待用。鸡肉切丁并抓匀码味后,加粉码芡。花椒和辣椒入油炸香后,下鸡丁炒散,再加豆瓣酱等调料及辅料,最后待锅中汁沸加入炸好的花生米,掂勺起锅。正宗川菜版宫保鸡丁用的是鸡脯肉,由于鸡脯肉不容易入味,炒出来鸡肉容易嫩滑不足,需要在码味上浆之前,用刀背将鸡肉拍打几下,或者放入一只蛋白,这样的鸡肉会更加嫩滑。川菜版宫保鸡丁原料中必须使用油酥花生米和干辣椒节,味必须是辣型荔枝味。辣椒节炸香,突出糊辣味。新派的宫保鸡丁会加入莴笋。鲁菜版的宫保鸡丁更多采用鸡腿肉。为了更好地突出宫保鸡丁的口感,鲁菜还添加了笋丁或者马蹄丁。宫保鸡丁的做法和川菜做法大致相同,但是更注重急火爆炒,目的是保留鸡丁的鲜嫩。贵州菜版的宫保鸡丁用的是糍粑辣椒,和川菜、鲁菜版本不一样。贵州版宫保鸡丁咸辣略带酸甜,请注意这个“酸”字,酸辣是贵州菜区别川菜的重要标志之一。宫保鸡丁在传入华北以及东北后,当地会加以黄瓜或胡萝卜以调整其原本过辣的口感,不过也因为蔬菜的水分使得菜色风味全然不同。张大千居加拿大期间,曾按自己喜好改变宫保鸡丁的做法,并传授当地厨师,厨师将之命名为“大千子鸡”,以兹纪念。大千子鸡与宫保鸡丁不同之处,是使用经细工去皮、出骨、剔膜的鸡腿肉,以干辣椒、豆瓣酱为味,而且不用花生。
相关
- 芽孢杆菌属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包括模式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和著名的致病菌炭疽杆菌等。此属细菌中有专性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他们遍布于各种环境,有些独立存在亦有些会寄
- 拉萨热拉萨热(Lassa fever)或拉萨出血热(Lassa hemorrhagic fever,LHF)是一种由拉萨病毒(英语:Lassa virus)所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大部分被此病毒感染的人不会出现
- 丙戊酸钠丙戊酸(英语:Valproic acid,简称VPA),常见商品名Depakine。为一种治疗癫痫及躁郁症的药物,且可以预防偏头痛。该药可预防失神性癫痫(英语:absence seizure)、部分性癫痫(英语:partial s
- 钻石尘钻石尘(英语:Diamond dust)是一种能在地面附近观测到的微小冰块。亦作“钻石粉尘”或“钻石星尘”,有的称作“冰晶”。这些小冰块经常出现在逆温时期,热空气与冷空气混合的时候。
- 南冰洋南冰洋(英语:Southern Ocean或Antarctic Ocean),亦称南极海或南大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也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大致在南纬60度线以南。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太平洋、
- 斯巴达坐标:37°4′55″N 22°25′25″E / 37.08194°N 22.42361°E / 37.08194; 22.42361斯巴达(希腊语:Σπάρτη,英语:Sparta),城邦本身名为拉刻代蒙(Λακεδαίμων, Lakeda
- 外显子外显子(英语:Ex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 而内含子则会在剪接过程中被除去。所有的外显子一同组成了遗
- 紫锥花松果菊(学名:Echinacea purpurea),又名紫锥菊、紫锥花,是松果菊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东部,是美国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常见的野外植物之一。松果菊可以长到120厘米(47
- 核糖开关核糖开关 (英语:Riboswitch)是位于信使RNA(mRNA)上可结合小分子配基的操控元件。一般情况下,与配基结合的核糖开关通过改变二级结构或高级结构而改变其与下游信使RNA的相互作用
- 补体受体补体受体(英语:complement receptor)是补体系统中的受体,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有病原体入侵时,可通过抗体或其他途径激活补体蛋白切割为活性形式,再与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