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硫唑嘌呤
✍ dations ◷ 2025-08-28 14:59:57 #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是嘌呤类似物的免疫抑制剂。它可以用于预防器官移植的排斥,还有一系列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天疱疮、发炎性肠病,像是克隆氏症和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硬化症 、自体免抑性肝炎、过敏性皮肤炎、重症肌无力和其他相关疾病。首位将硫唑嘌呤 (Azathioprine) 带入临床应用的人是英国器官移植的先驱 Roy Yorke Calne(英语:Roy Yorke Calne)。他在 彼得·梅达沃 和 格特鲁德·B·埃利恩 发现组织跟器官移植之排斥反应的免疫基础后,曾试验以 6-mercaptopurine 作为肾脏及心脏的移植用的免疫抑制剂。而在硫唑嘌呤被发现后,由于毒性较 6-mercaptopurine 小,Calne 便开始采用此药物作为替代药品。直到1978年cyclosporine 出现以前,硫唑嘌呤跟类固醇的并用一直是抗器官移植用药的标准;且 cyclosporine 也同样是由 Calne 所引进临床使用。硫唑嘌呤为前体药物,本身是个合成性嘌呤抑制剂,口服之后会代谢成。6-mercaptopurine 会抑制DNA的合成而终止细胞生长,特别是生长快速的淋巴细胞。硫唑嘌呤可以单独使用于特定的自体免疫疾病或者跟其它的免疫抑制剂合并使用于器官移植。副作用并不常见。副作用有恶心、疲劳、掉发、红疹。因为硫唑嘌呤有骨髓抑制的副作用,所以病患有可能会被感染。急性胰脏炎也有可能发生,特别是病人伴随有克隆氏症。硫唑嘌呤被视为是致癌物的一种。"
相关
- 骨软骨病骨软骨病或骨软骨病变(英语:Osteochondropathy)是指骨和软骨的疾病。常见分成以下两类疾病:
- 二次内共生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列文虎克安东尼‧菲利普斯·范‧列文虎克(荷兰语: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是一位荷兰贸易商与科学家,有光学显微镜与微生物学之父的称号。最为著名
- 脑膜炎脑膜炎(英语:meningitis)指发生于脑膜的急性炎症,脑膜是包裹大脑和脊髓的保护薄膜。脑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和颈部僵硬。其他症状还包含精神错乱(英语:mental confusion)或
- 人体人体是一个人的整个结构。 它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一起产生组织和随后的器官系统。 它们确保体内稳态和人体的生存能力。它包括头部,颈部,躯干(包括胸部和腹部),胳膊和手,腿和
- 古代史古代世界,或者古代史一词,用法相当模糊。其所指称的历史时期依各文明发展情况快慢而有所不同,但就其上限而言,一般是以出现文字作为古代史与史前史之分界。古代史之下限,则各文明
- 腕腕(拉丁语:Articulatio radiocarpea;德语:Handgelenk;英语:Wrist)即是指手腕,为手掌与手臂连接的地方,在做运动前最好先运动手腕,因为手腕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手腕经常被用来戴手表、手
- 多毛纲见内文多毛纲(学名:Polychaeta)是环节动物门下的一个纲,目前辖下有超过80个科。这一纲的动物的身体一般呈圆柱状,或背部略扁,身体分为口前叶、一般体节部分和尾节。其中体节上有成
- 黄病毒科见内文黄病毒科(学名:Flaviviridae)的病毒主要感染哺乳类动物,遗传物质为单股线型的RNA,长度约9.6-12.3kb,5'端帽带有甲基化的核苷酸。病毒颗粒具有外套膜,直径约40-60nm。黄病毒科
- 候鸟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在动物界中,类似的活动非常常见,对昆虫则称为“迁飞”,对鱼类则称为“洄游”,对哺乳动物则称为“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