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中胎

✍ dations ◷ 2025-11-13 05:11:07 #胎中胎

胎中胎(Foetus in foetu或fetus in fetu)是一种在体内形成了类似胎儿的组织块的发育异常。乔治·威廉·杨(George William Young)在1808年最早描述了这种现象。

关于胎中胎的形成有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肿块一开始是正常胎儿,但后来被包裹在其双胞胎的内部。另一个理论是,肿块是高度发达的畸胎瘤。据估计,胎中胎在500,000例活产中有1例发生。

胎中胎可以被认为是活着的,但仅在其组成组织尚未死亡或被消除的意义上。因此,胎中胎的生命类似于肿瘤的生命,因为其细胞通过正常的代谢活性保持活力。但是,如果子宫内没有羊膜和胎盘的妊娠情况,胎中胎充其量只能发育为分化特别良好的畸胎瘤。或者说是高度转移的生殖细胞肿瘤。就身体的成熟而言,其器官有来自宿主的正常血液供应,但所有胎中胎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例如无功能的脑、心脏、肺、胃肠道或泌尿道。因此,虽然胎中胎可以与正常的胎儿共享某些形态特征,但在寄宿双胞胎之外没有任何生存的希望。此外,它对自身生命所依赖的寄宿生双胞胎的生命构成明显威胁。

关于胎中胎发育的主要理论有以下两种:

胎中胎可能是高度分化的皮样囊肿形式,本身就是成熟畸胎瘤的高度分化形式。

胎中胎可能是在其“宿主双胞胎”中生长的“寄生双胞胎”胎儿。在同卵双胞胎妊娠的早期,两个胎儿共享一个共同的胎盘,一个胎儿环绕包裹着另一个。被包裹的双胞胎成为寄生物,因为其存活取决于“寄主双胞胎”的生存,这取决于“寄主双胞胎”的血液供应。“寄生双胞胎”是无脑的(没有大脑),并且缺少一些内部器官,因此无法独自生存。由于“寄主双胞胎”必须​​从单个脐带中吸收的营养物“喂食”被包裹的双胞胎,因此它们通常在出生前死亡。

相关

  • 房室结房室结 (Atrioventricular node,A-V node)是正常情况下兴奋(神经电讯)由心房传至心室的唯一途径。它位于右心房科赫三角(triangle of Koch)的心内膜深面,其前端发出房室束。其主
  • 糖脂糖脂(英语:Glycolipid)是通过糖苷键连接的碳水化合物的脂质。它们的作用是保持膜的稳定性并促进细胞识别。 在所有真核细胞膜的表面上发现这些碳水化合物。它们从磷脂双层延伸
  • 兰诺·罗姆尼兰诺·罗姆尼(英语:Lenore Romney,1908年11月9日-1998年7月7日),美国政治人物,曾代表共和党参选1970年密歇根州参议员,配偶是第43任密歇根州州长乔治·罗姆尼,幼子米特·罗姆尼则是20
  • 夏思可夏思可(法语:Patrick Cescau, 1948年9月27日-)是一位法国企业家,中文名叫夏思可。194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971年毕业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1973年进入法国联合利
  • K-ON! ORIGINAL SOUND TRACK‘K-ON! ORIGINAL SOUND TRACK’是电视动画‘K-ON!’的原声音乐。于2009年6月3日由波丽佳音发行的原声音乐,音乐是百石元由融合爵士乐、铁克诺、Pop创作出来的。在初回限定版
  • 涟泗荡涟泗荡是一个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的淡水湖,面积约为4平方千米,属于长江区。它的一级流域为长江流域,二级流域为长江干流水系。
  •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英语: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缩写:ADCP)是一种用于测量水速的水声学(英语:Underwater acoustics)流速计(英语:current meter)。其原理类似于声纳:ADCP向水中发射声波,水中的散射体使声波产生散射;ADCP接收散射体返还的回波信号,通过分析其多普勒效应频移以计算流速。 起初ADCP仅是RD Instruments(英语:Teledyne)公司于19世纪80年代推出的产品系列名称,但如今已演变为同类声学流
  • 1755年
  • 大西信介大西信介(日语:大西 信介,1958年2月15日-),日本男编剧。出身于北海道。1996年,于特摄电视剧《超人力霸王迪加》第38话首次亮相。从此主要参加特摄影集编剧的工作。※粗体字表示说明担任统筹的作品。
  • 冰长石晕彩冰长石晕彩(Adularescence)是一种在宝石中产生的光学现象,如月光石,光学效应类似于拉长晕彩和砂金石闪光。冰长石晕彩效应通常也称为“席勒效应或“希勒效应”(shiller),最恰当的描述是乳白色、偏蓝光泽或源自宝石表面下方的辉光。席勒效应似乎随石头的转动(或光源移动时)而移动,给人一种水面上荡漾的月光般印象(月光石名称由此而来)。虽然最常见的是白色席勒效应,但在稀有标本中,会产生橙色或蓝色光泽。 这种效应最典型的是产生于冰长石、钾长石或正长石(KAlSi3O8),其名称由此而来。许多其他的宝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