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 dations ◷ 2025-04-07 19:29:57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英语:Imperial Japanese Army Academy),简称“陆士”为日本陆军军官(是少尉军官,而非军士)养成之学校,日语的“士官”相当于汉语的“军官”,俗称“将校”。汉语的“士官”在日语称为“下士官”。该校于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开办,前身是1868年8月开办的“京都军校”,于1874年正式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废除,原址作为美军的座间基地。大讲堂成为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所在地。该校为著名的学校,其毕业生均是日本近代军队的骨干,近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中的陆军军官无论大将还是少尉,几乎都曾在该校学习过。当时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海军兵学校学生一毕业即成为高等官(日语:高等官)(奏任官)。日本皇族、华族也多数进这两所学校。因此,在原本就非常尚武的日本社会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东京帝国大学。先读两年陆军士官学校预科。然后分兵科,以少尉候补生身份(佩戴上等兵军衔)进入部队实习5个月(战时缩短为3个月)。部队实习结束晋升为军曹军衔,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本科或者陆军航空士官学校学习1年10个月(战时缩短为1年半)。本科毕业后,以见习士官身份(佩戴曹长军衔)回原部队实习数个月,实习结束后获得现役少尉的任命书。因此中学毕业生从入校到获得少尉军衔至少需要5年。中国留学生在陆军士官学校就读留学生班,学制一年,单独开班授课。毕业后不能获得日军军籍军衔。中国留学生士官学校第10期毕业时间是1915年夏。日本学生的陆军士官学校第10期是1898年11月毕业。※士官学生任官一律以少尉任官,毕业的每个兵科有所差别。晚清中国军事的积弱造成中国很多有识之士向国外学习先进的军事理念和技术。其中向日本派驻的留学生最多,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也最大。一般学生先进入东京振武学校,其后再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其中曾经于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中国人有第一期40人,第二期25人:第三期94人:第四期(83人)1906年12月~1908年5月:金永炎、蒋作宾1907年12月入学,1908年11月毕业。144人,又有说199人。同学有唐继尧、孙传芳、刘存厚、李根源、罗佩金、李烈钧、程潜、赵恒锡、严昌衡、顾品珍、李鸿祥、叶荃、黄毓成、张开儒等人。

相关

  • 拉格朗日拉格朗日力学(英语:Lagrangian mechanics)是分析力学中的一种,于1788年由约瑟夫·拉格朗日所创立。拉格朗日力学是对经典力学的一种的新的理论表述,着重于数学解析的方法,并运用最
  • 五月初公共假日5月1日的五朔节对于许多北半球各地的文化而言是春季的传统节日,通常是公共节日 。五朔节与凯尔特人节日 Beltane 及日耳曼人的节日沃普尔吉斯之夜有关。五朔节距11月1日正好
  • 张永山张永山(Y. Austin Chang,1930年11月12日-2011年8月2日),美籍华裔材料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合金热力学、物理冶金等。1930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巩县八里庄,十三岁,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 马上长矛比武长枪比武大赛(Jousting 或 Tilting),是两名骑士之间的武术竞技,在十四至十六世纪间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早期最为兴盛。参赛的骑士一般都备有三种武器:长枪、单手剑和一种匕首(Ro
  • 协同学协同学理论(英语:Synergetics)源于现代物理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完全不同的学科中存在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横断科学。它通过分类、类比,来描述各种系统和运动现象中从无
  • 蚊子是怎么生活的《蚊子是怎么生活的》(英语:How a Mosquito Operates)又名《蚊子的故事》(英语:The Story of a Mosquito),是一部1912年的无声动画短片,由美国漫画家兼动画师温瑟·麦凯创作。短片全
  • 台南新报《台澎日报》,1899年由日本人富地近思于台南州创立,1903年增资后更名《台南新报》,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岛内与北台湾的《台湾日日新报》、中台湾的《台湾新闻》齐名的三大报之一
  • span class=nowrap(NHsub4/sub)sub3/subPOsub&g磷酸铵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H4)3PO4。它还存在两种酸式盐——磷酸氢二铵和磷酸二氢铵。由于磷酸铵同时提供磷及氮,因此三种磷酸铵皆被用作肥料。和其它铵盐一样,磷酸铵
  • 管胞管胞(英语:Tracheid),又称假导管,是维管束植物木质部中一种长形、木质化的细胞,其名称最早于1863年由德国植物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萨尼欧(西班牙语:Carl Gustav Sanio)使用,来自德文
  • 占领东欧的广大领土东进(德语:Drang nach Osten),是十九世纪德国大日耳曼主义创造的一个术语,变成了德国的民族主义的座右铭。他们以条顿骑士团向东扩张为例子,认为德国应向东欧扩大生存空间。这个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