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泛斯拉夫主义
✍ dations ◷ 2025-07-18 23:56:10 #泛斯拉夫主义
狭义的泛斯拉夫主义是指19世纪时,巴尔干半岛上的斯拉夫民族(包括黑山人,塞尔维亚人及保加利亚人)希望在俄国的领导下对抗奥斯曼帝国而团结起来。而俄国自居为斯拉夫民族的大哥,希望控制在奥匈帝国和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居住地区,并且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其势力,从而造成泛斯拉夫主义。泛斯拉夫主义成为了俄国历史上的重要社会思潮,其鼓吹的斯拉夫(俄国)中心论和大俄罗斯主义在之后逐渐演变为俄罗斯民族进行西部扩张的有力理论。在如今,泛斯拉夫主义仍然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支持者,俄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其影响。泛斯拉夫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初的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的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在与西方的沟通过程中,斯拉夫小民族由于其社会政治中的不利地位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我们”意识,感到斯拉夫民族应当形成整体。这些斯拉夫小民族将当时的俄罗斯帝国看做是唯一的由斯拉夫民族建立的统一大帝国,并因此希望借助其政治力量扭转其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及日耳曼人统治的奥匈帝国中的不利地位。但是这使其忽视了俄罗斯帝国境内非俄罗斯民族的斯拉夫民族遭受的统治与压迫。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率先展开了工业革命,与此同时斯拉夫民族却几乎全部处于农业社会中,巨大的反差使得俄国内部开始思考俄国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其中在贵族资产阶级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形成了肯定俄国历史特性的斯拉夫派和肯定西欧文明成果的西化派。 斯拉夫派抨击西方,把西方作为“非我族类”的对立面,从而在俄掀起反对西方,联合斯拉夫民族的斗争,泛斯拉夫主义在俄国应运而生。表现为认为斯拉夫人是最伟大的民族。俄罗斯人希望联合各个地区的斯拉夫人形成自身的斯拉夫文化,并取代西欧文化,最终斯拉夫世界将取代西欧世界。1453年拜占庭被奥斯曼帝国所灭,罗马及基督教文化被土耳其文化冲击。俄国就出现了把莫斯科称为“第三罗马”的说法。泛斯拉夫主义者认为俄罗斯的沙皇是“普天下唯一的基督徒皇帝”,俄罗斯国家是全天下的国家,莫斯科王国的臣民是上帝的选民,这些注定俄国人负有继承和捍卫基督教世界的历史使命。
相关
- 附器附器是指从躯体突出的部分,或任何生物的身体部分的自然伸延部分,如脊椎动物的四肢。无脊椎动物生物学的范畴中,附器是一个一般词汇,意指从任何体节伸延出来的同源身体部分。这些
- 全职全职(英语:Full-time),是通常指单一工作,并无其他的兼差。全职者又被称为正职员工。关于各地所定义的全职工作时数:一个不是责任制的全职劳工,如果工作超过时间(加班),有时会在薪水中,
- 分析力学分析力学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是对经典力学的高度数学化的表达。可以认为1788年拉格朗日发表的奠基之作《分析力学(Mécanique analytique)》是此分支的开始。经典力学最初的
- 拉美裔人西班牙裔美国人,或称拉丁裔美国人(Hispanic Americans or Latino Americans;又称拉美裔、拉丁美洲人、拉丁人)指从拉丁美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及族群,不少人以西班牙语为母语,以英语
- 腺苷高半胱氨酸酶腺苷高半胱氨酸酶(英语:Adenosylhomocysteinase)是一个将S-腺苷高半胱氨酸转变为高半胱氨酸与腺苷的酶。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
- 奥斯特瓦尔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语:Friedrich Wilhelm Ostwald,拉脱维亚语:Vilhelms Ostvalds;1853年9月2日-1932年4月4日),出生于拉脱维亚的德国籍物理化学家。他提出了稀释定律
- 传记传记(英语:biography),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也是早期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传记并非只是书,也有可能是电影。此外,传记与小说的分别是相当不同的,虽然许多传记具有小说的形式,但提到传记
- 基本电荷基本电荷(符号: e {\displaystyle e} ,也称元电荷),是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或一个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量。它是一个基本物理常数,是原子
- 国立北京大学1939年至1945年间位于北平的国立北京大学,通常被称为伪国立北京大学、伪北京大学或伪北大,指1939年至1945年日本傀儡政权“华北临时政府”以“北京大学”为名在北京设立的大学
- 王雅捷王雅捷(1979年9月5日-),中国大陆女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97级本科班 。曾在陈逸飞导演的遗作电影《理发师》中成功饰演女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