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色尔体

✍ dations ◷ 2025-04-27 04:24:17 #西方书法,中古前期

安色尔字体(英语:uncial)是一种全大写字母的字体,在公元3到8世纪中被拉丁和希腊的抄写员使用。安色尔字体用来书写希腊语、拉丁语和哥特语。

早期的安色尔体字母可能是起源于晚期的罗马草书体。为了更好的适应羊皮纸和犊皮纸表面,其早期的字母变为一种圆润的连笔字母,这与更加适应粗糙的莎草纸的有棱角、多笔画字母有很大不同。在一些安色尔字母的最早期样本中,比如现存于大英图书馆的手抄本中,所有的字母都是彼此分离的,词与词之间的也没有空格。然而,词与词之间的空格是安色尔字体后期使用的典型特征。

伴随着手抄本数个世纪的演变,安色尔字母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公元600年时,手抄本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夸张的笔画和字体花饰。便随着基本笔画中扭曲的方式和层叠的出现,字母的升部和降部成了首要的变化。而后,安色尔字母一直向简单和小型化发展,直到大约公元800年,简明的小写字母出现。安色尔字母一直被使用,尤其是在抄写圣经中,一直到10世纪也逐渐减少。大约有500多本安色尔体手抄本流传下来,大部分都是在卡洛林文艺复兴之前。

相关

  • 鄂霍次克海坐标:55°N 150°E / 55°N 150°E / 55; 150鄂霍次克海(俄语:Охо́тское мо́ре,罗马化:Okhotskoye More,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
  • 黏膜下神经丛黏膜下神经丛,(英文为submucous plexus、Meissner's plexus、plexus of the submucosa、plexus submucosus等)位于肠道壁黏膜下层(英语:submucosa)。其中的神经来自于肌间神经丛(英
  • 伊万·维诺格拉多夫伊万·马特维耶维奇·维诺格拉多夫(俄语:Иван Матвеевич Виноградов,1891年9月14日-1983年3月20日),苏联数学家,专精于解析数论。伊万·维诺格拉多夫出生于
  • 家蚕(学名: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家蚕的英文名为“silkworm”(意为“
  • 莫霍面莫霍界面,有时简称莫荷面,是地球的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界面首先在1909年由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荷洛维奇(Andrija Mohorovičić)发现。他观察到地震波(特别是P波)在此处波速会
  • 玻尔波尔、玻尔或玻耳等可以指:
  • 灰甲甲癣(onychomycosis),俗称臭甲、灰指甲,泛指受到真菌感染的指甲,通常影响脚趾,但手指甲也有可能出现。两成指甲病是由甲癣所引起。甲癣的成因是真菌感染,主要细为分酵母菌感染、霉
  • 卡兹奇山卡兹奇山、或译卡茨基尔山(Catskills Mountains或the Catskills)是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以西、奥本尼西南方的一处高原,是阿利根尼高原的最东部。东部陡峭,向西渐见平缓。最高点斯
  • 信阳毛尖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信阳市的西南山区,如: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等。信阳毛尖茶属于绿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茶作为传统
  • 片假名片假名(日语:片仮名/かたかな/カタカナ  *),是日语中表音符号(音节文字)的一种。与平假名、万叶假名等合称作假名。“片假名”一词在使用时常用“カタカナ”表示。签名时如果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