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夏卡尔

✍ dations ◷ 2025-11-14 01:50:54 #1887年出生,1985年逝世,俄罗斯画家,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法国画家,犹太画家,法国犹太人,俄罗斯犹太人,白俄罗斯犹太人,苏联犹太人,巴黎画派,伊拉斯谟奖得主

马克·夏卡尔(又译马克·夏加尔;俄语:Марк Шага́л;意第绪语:מאַרק שאַגאַל‎;法语:Marc Chagall;1887年7月6日-1985年3月28日),出生名莫伊舍·扎卡尔罗维奇·夏卡尔(白俄罗斯语:Мойша Захаравіч Шагалаў;罗马转化:Moishe Zakharovich Shagal),巴黎派画家之一。出生于俄国的犹太家庭。:21 父母只靠着微薄的收入养育10个子女,家境贫困。黑暗的木屋、迷信的乡民、演奏著小提琴的人、牛、羊、鸡以及马等都存在于少年夏卡尔心中的,这一幕幕的印象,成为了他的创作泉源。1922年离开俄国,定居于巴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移居美国,开始设计芭蕾舞的布景和服装。这些画中的动物、物体和人取材于个人生活、美梦和俄罗斯民间传说。“超现实主义派”一词据说是阿波利奈尔为形容夏卡尔的作品而创造出来的。

夏卡尔原名莫依希·夏卡尔,于1887年7月7日出生在白俄罗斯靠近俄罗斯维捷布斯克附近的村庄利奥兹诺。其父母是讲意第绪语的哈西德派犹太教徒。不富裕的生活环境,加上严格禁止绘制图像的信仰传统,本应限制夏卡尔成为画家的路。但富有文化传统的哈西德派及故乡的自然景象,反为其带来丰富的创作元素,不断出现在其作品中。

小学时,夏卡尔从同学那看到书籍的插图,回家后,他模仿书籍插图,并以自己的想像重组,这开启了他的绘画之路。之后,他在当地的写实派画家彭恩的工作室学习绘画。1907年,夏卡尔来到圣彼得堡,断断续续学习了3年,最后投入巴克斯特门下的艺术学校。他从巴克斯特那得知巴黎的艺术环境,便开始对巴黎怀着无限憧憬。1910年,只身前去法国。抵达法国后,就给自己取了法文名字马克·夏卡尔。

在法国,他受到了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派等思潮影响,并于1914年在名为《突击》的画廊里举行第一次的个展。随后,他回到了维捷布斯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夏卡尔出任维捷布斯克地区艺术人民委员,着手在当地创办美术学院和博物馆的计划。但是,政治上的争休不断,使他放弃工作而移居莫斯科。在那里,他把注意力转向剧场,制作舞台布景和服装,并为莫斯科小剧院作壁画。从1923年到二次大战爆发间,他和妻女待在巴黎,并为《死魂灵》、《寓言》及《圣经》蚀刻系列制作插图。

二次世界大战时,因政治迫害来到美国,并在1945年为史特拉汶斯基的芭蕾舞剧《火鸟》设计背景和服装。起初,美国的艺评家并不欣赏夏卡尔,但1946年大规模回顾展后,美国开始拥抱夏卡尔。1948到1985年去世前,定居法国。这段时间,他最有名的作品,便是彩色玻璃画窗,及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新馆制作的两个大型壁画。

阿波利奈尔是如此赞叹夏卡尔:“他从理性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把想像力与无意识的冲动相结合,产生了记忆与梦幻的世界。他的境界是属于超自然的。从他心灵深处激起的那份情感,是如此激烈。”;而毕加索如此评论夏卡尔:“从马谛斯以后,他是唯一真正懂得色彩的人。”从俄国扩散至整个欧洲,甚至到美国,夏卡尔的作品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夏卡尔于1910年前往巴黎。在蒙帕纳斯住一年半之后,搬到“蜂箱”的艺术家社区,因而结识许多前卫画家 ,从而鼓励了其在俄国已略见富有诗意而独特风格。因同社区的画家的介绍,夏卡尔于1912年时,加入名为“调色盘”(La Palette)艺术学院与“黄金分割派”。“调色盘”和“黄金分割”都是立体主义画派,放弃用传统的单一视角来观察物体,将不同视点统合在同个画面,希望以此来表达物体最为完整的形象;强调分裂效果,有时甚至将画面支解到无法辨认的地步。受其影响,夏卡尔的作品如《向阿波里内尔致敬》和《乐园》等等,都明显可见浓厚的立体主义的风格。

虽说夏卡尔的画受到立体主义风格影响,但其只做了短时间的试验。他在1944年接受斯威涅(Sweeney)的访问时提及自己对立体主义的看法:夏卡尔觉得立体主义过度限制了绘画的表现手法,只将物体解构后重组,他希望找寻更自由的表达方式,一种可以表达内心真实的呈现方式。夏卡尔从立体主义那学到对形的分析,但其解析的不是物体的结构,他重组的也不是物体的各个面向,而是他的记忆,他将经验的记忆重组成充满感情的画。他说:“我是将占据我内心的形象收集画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说:“如果立体主义是对物体的分解及再统整有兴趣,夏卡尔则是对分解的记忆有兴趣”。他融合了立体主义的绘画方式,亦了解其限制,借着立体主义的技巧,“夏卡尔合并在不同时间所从事的一些活动,在他的画作《我与乡村》。这画作所关注的是童年的回忆,所捕捉的不是某一时刻,亦不是某一季节,而是成长的岁月。”

夏卡尔的作品内容表现多为超现实的绘画。夏卡尔曾说:“很多人都说我的画是诗的、幻想的、错误的。其实相反地,我的绘画是写实的……”

“我不喜欢‘幻想’和‘象征主义’这类话,在我内心的世界,一切都是现实的、恐怕比我们目睹的世界更加现实。”夏卡尔告诉我们,他的艺术虽看起来奇怪,却是发自内心的情绪和感触,不是凭空乱画的,是艺术上的真实。

相关

  • Pt4f14 5d9 6s12, 8, 18, 32, 17, 1蒸气压第一:870 kJ·mol−1 第二:1791 kJ·mol主条目:铂的同位素铂(拼音:bó,注音:ㄅㄛˊ,粤拼:bok6,英语:Platinum),化学元素,俗称白金,化学符号为Pt,原子
  • 孟-高棉语族孟高棉语族是东南亚的语言集合,包括孟语和高棉语等多种语言。按照传统的分类,这个语族与印度的蒙达语族(又译扪达语族)构成南亚语系。新近的分类已经抛弃这种二分法:Diffloth(2005
  • 还愿还愿,广东人称还神,是一种向鬼神、圣者等许下愿望,愿望应验后对神圣、庙宇或是社会进回馈的行为。拉丁文“ex voto”是指还愿时所捐赠之物品。一般情况,向神佛许愿,愿望达成后,请
  • 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或称刀耕火耨、火耕,是一种以砍伐及焚烧林地上的植物来获得耕地的古老农业技术。农民首先会砍伐一个地区的树木及木本植物,待树木干燥后再作焚烧,此举所产生的富含营养
  • 巴尔莫勒尔礁板块巴尔莫勒尔礁板块(Balmoral Reef Plate)是太平洋南部的小型板块,位于岛国斐济以北,与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康威礁板块和新海布里地板块相接,其中北面和西面是分离板块边缘。
  • 党卫队特别行动队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Hexokinase己糖激酶(英语:Hexokinase;又称六碳糖激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酵素,功能是参与D-己糖(例如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磷酸化产生D-己糖-6-磷酸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消耗一个ATP,并使其转
  • 阿希姆·冯·阿尔尼姆路德维希·阿希姆·冯·阿尔尼姆(德语:Ludwig Achim von Arnim,1781年1月26日-1831年1月21日),德国作家,海德堡浪漫派的代表人物。阿尔尼姆出生于柏林,从小受普鲁士容克贵族教育。17
  • 瓦螨Hyporder Dermanyssiae Evans & Till, 1979瓦螨(Varroa destructor)又称狄斯瓦螨、蜂蟹螨,是蜜蜂的体外寄生虫,卵圆扁平,红棕色,长1-1.2毫米,严重危害世界各地的西方蜜蜂(Apis mell
  • 曹国伟曹国伟(英语:Charles Chao, 1965年11月10日-),中国企业家,新浪董事长。祖籍上海,美国公民。1999年9月入职新浪,2012年8月,担任新浪董事长。2009年8月,主导发布新浪微博。2014年4月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