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 (汉学家)

✍ dations ◷ 2025-09-08 11:28:13 #1833年出生,1901年逝世,俄罗斯帝国汉学家,俄罗斯植物学家,波罗的海德意志人,在清朝的俄国人,爱沙尼亚医生,塔尔图大学校友

埃米尔·布雷特施奈德(德语:Emil Bretschneider;俄语:Эми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Бретшнейдер,1833年-1901年),汉名贝勒,著名俄罗斯汉学家。

原波罗的海德国人。早年入学爱沙尼亚塔尔图以德语教学的塔尔图大学攻读医学。后出任俄罗斯公使馆驻德黑兰医生。1866年-1883年出任俄罗斯公使馆驻清朝北京医生。

1866年正逢苏格兰汉学家亨利·裕尔的《东域纪程录丛》出版,引起贝勒对汉学的浓厚兴趣。但他发现西方汉学包括家亨利·裕尔因不识汉语,很少直接引用中文典籍。当时东正教北京传道团拥有一个经多年收集因而中西文藏书丰富图书馆。贝勒利用东正教北京传道团图书馆提供的优越条件,潜心研究中世纪中国古典中外交通史文献和中国古代药草和植物学文献。贝勒还结识当时东正教北京传道团驻京修士大司祭巴拉第·卡法罗夫,伦敦传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和英国驻华外交官梅辉立(William Fredrick Mayers)等著名汉学家。

1870年贝勒在上海发表第一篇汉学论文《扶桑--谁发现美洲 ?》。

1871年贝勒在伦敦发表《古代中国对阿拉伯、阿拉伯属地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知识》一书,根据《汉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及《岛夷志略》等中国古代文献,介绍中国古代关于波斯、条枝、康国、大夏、大食、摩地那、拂菻、婆罗门、突厥、三佛齐、报达国、哈列国、佛郎机、呼罗珊、天方、忽鲁模斯、阿丹、古里、婆利、林邑、赤土、丹丹等国家的记载。

1875年在上海发表论文:《中世纪中国的西域旅行家纪行》。

1881年在上海出版《早期欧洲对中国植物群的研究》。

贝勒成为法兰西学院的通讯院士。

贝勒还将几种重要的中外交通史中文文献翻译成英文,包括耶律楚材《西游录》、《长春真人西游记》、常德《西使记》、《耶律希亮之中亚行程》;1888年在伦敦编集成书名为《中世纪研究》出版,这部著作集是他的代表作。

相关

  • 胞杀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英语:cytotoxic T cell,TC或CTL),也称杀手T细胞(killer T cell),TC细胞、胞杀T细胞、胞毒T细胞,或CD8+ T细胞,属于T细胞的一种,可以杀死癌细胞、受病毒感染的细胞,以及其
  •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或TGN)是一个严重的神经性慢性疼痛症,主要影响三叉神经(也称为第五对脑神经:由三个分支的神经将面部感觉传导到大脑,并且从大脑控制面部运动的
  • 扩展A区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英语: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是一个Unicode区段,在Unicode版本3.0被引入。扩展A区包含6582个汉字,位置在 U+3400—U+4DB5。这6千多个汉
  • 晴天晴天,或称晴朗或晴,是一种稳定的大气状态,一般指天空中很少或没有中低层云层,或指总云量不到30%的晴朗天气,若云量高于30%常被称为多云,若高于95%则称为阴天。晴天持续时间从几小
  • 攻击性在心理学、其他社会学或行为科学领域,侵略是一种造成伤害或痛苦的行为,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二方面。作为行为,即使没有造成实际的伤害或痛苦可能是侵略;意外造成伤害或者痛苦不是侵
  • 丁 颖丁颖(1888年11月25日-1964年10月14日),字君颖,号竹铭,广东高州人,中国农业科学家。1910年考入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科,于1912年公费留学到日本学农,三次往返,在日本学农长达9年。192
  • 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坐标:40°04′03″N 116°15′19″E / 40.067484°N 116.255259°E / 40.067484; 116.255259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标志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简称中国
  • 扶余扶余可以指:
  • 哈士奇行动序列哈士奇是英文Husky的谐音,是1943年,盟军登陆西西里岛从而入侵意大利的作战计划的代号。早在1942年,美、英盟军在北非战场节节胜利的时候,盟军便计划要反攻光复欧洲,但关于登陆地
  • A27高速公路 (意大利)A27高速公路(意大利语:Autostrada A27),又称日耳曼高速公路(Autostrada d'Alemagna),是意大利一条高速公路,自威尼托大区梅斯特雷,通往大区北部的贝卢诺。全长为82.5公里。1972年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