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 (乐曲)

✍ dations ◷ 2025-09-13 10:16:33 #飞天 (乐曲)

《飞天》是一首民乐合奏曲,为1982年时徐景新、陈大伟所作。乐曲根据敦煌壁画中印度神话神祇飞天女神(梵语:अप्सरा)的形象为题材所作,具有特色的曲调、风格也善用民乐器的音色,是民乐界常演出的曲目之一。本曲在中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的民族器乐组中,获得二等奖。

作曲者以音乐描绘飞天形象,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尽情抒发。旋律性格既统一复有变化,结构庞大,紧凑而不拖延。

徐景新在一次访问敦煌之后,与陈大伟二人共同创作此曲。于第十届“上海之春”音乐会首演。

乐曲一开始的引子以云锣、碰铃的响声,高音、中音笙的七和弦极弱(pp)呼舌,扬琴双声部不同节奏交错演奏,拉弦乐器四、五度音程滑奏,古筝码后刮奏,低音乐器空五度持续低音伴奏,定音鼓五度上滑音等音效描绘“清风微拂、祥云萦绕,淡雾回移、金光闪烁”的天庭。辽阔、明亮的口笛声犹如自云层中透出一般,飘逸而出。

中间的复三段体乐曲第一段由磬和卜鱼的轻击声引出,在胡琴带有流动感的切分颤音伴奏中,高音笙以其明亮、清脆的音色奏出舒畅舒展、优美动听的古典曲调。其后主题移至B调羽调式重复,演奏声部亦随之增加,气氛更为活跃。第二段共有两个主题,在铃、云锣、卜鱼衬托下,弹拨乐奏出活泼、欢乐的第一主题,经过中速间奏后,第一主题以弹拨、胡琴的竞奏形式再现,接着又突然停止,由古筝以浑厚的中、低音渐快奏出第二主题,多次变化、反复后进入乐曲第一高潮。中间插入由管钟和笙带入的诵经严肃场面。第三段为第一段的主题再现,转到E调羽调式,以吹管乐器高奏主题,弹拨乐器急速扫轮,拉弦乐器切分节奏颤音强奏和打击乐器的交叉碰击,展现出气势磅礴的天界。

尾声为引子的再现,在弦乐透明的泛音声中结束全曲,犹如众神与仙女狂舞后逐渐离去。

云锣

中音笙

口笛

管钟

卜鱼

碰铃演奏者

相关

  • 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中国西汉时期文物,禁止出境展览文物,1955年于云南晋宁石寨山甲区一号墓出土。器身呈四耳铜鼓形,器盖上铸刻有古滇国杀人祭柱的祭祀场面。出土时器身稍有残缺
  • 氯苯氧基类氯苯氧基类除草剂(英语:chlorophenoxy herbicide)是一种含氯的除草剂,具有选择性,对阔叶杂草特别有效, 因其作用与植物生长素有些相似,故又属环境荷尔蒙型杀草剂。 而其中最广为人
  • 钱德勒钱德勒(英语:Chandler)是美国亚利桑那州马里科帕县的一座城市,人口近24万(2010年)。‡该聚居地有部分隶属其他县份
  • 第10山地师美国陆军第10山地师(英语:U.S.Army 10th Mountain Division)是美国陆军唯一的山地师,隶属于第18空降军,驻扎在纽约州德拉姆堡。这是一支以轻型步兵为主体、包括有空中突击力量的
  • 南方熊楠南方熊楠(1867年-1941年),日本学者,生于和歌山县和歌山市,主要学术领域为博物学、生物学、宗教学与民俗学等,生物学上,熊楠主要研究黏菌和隐花植物,熊楠对哲学也深入研究,精研佛学,曾以
  • 青木木米青木木米(日语:青木 木米、あおき もくべい,1767年-1833年),日本江户时代的制瓷家。他师从奥田颖川学习陶瓷制造技术。他以仿制中国风格的瓷器艺术而闻名,包括明三彩和青瓷。他和野
  • 庵功雄庵 功雄 (いおり いさお,1967年 - ),日本的语言学家,日本语学家。一桥大学国际教育中心・言语社会研究科教授。研究领域是语法论、会话等。曾获新村出研究奖励赏林大纪念论文
  • 毓昌奉恩镇国公毓昌(1878年10月20日-1885年3月25日),奉恩镇国公溥楙第一子,母妾孙氏,其父为孙德安,履亲王系第七代。他在光绪四年九月(1878年)出生,光绪八年七月(1882年)接替父亲成为履亲王
  • 古德温冰原岛峰坐标:84°38′S 161°31′E / 84.633°S 161.517°E / -84.633; 161.517古德温冰原岛峰(英语:Goodwin Nunataks),是南极洲的冰原岛峰,位于沙克尔顿海岸,处于马歇尔山脉以西20公里,以
  • 阿西亚群岛阿西亚群岛是印度尼西亚的群岛,由三个岛屿组成,位于阿尤群岛和帕劳之间,卫吉岛处于群岛以北117公里,行政方面由西巴布亚省负责管理。坐标:1°04′N 131°15′E / 1.067°N 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