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韵

✍ dations ◷ 2025-02-23 20:01:22 #婆罗米系文字

重音符号

短音符( ˘ )
抑扬符 / 倒折音符 / ( ˇ )
软音符( ¸ )
扬抑符 / 折音符( ˆ )
曲音符 / 分音符( ¨ )
点( · )

上钩符(  ̉ )
触角(  ̛ )
长音符( ˉ )
反尾形符( ˛ )
上圆圈( ˚ )
粗气符(  ῾ )
柔气符(  ᾿ )

引号( ’ )
删节线( | )
冒号( : )
逗号( , )
连字号( ˗ )
波浪号 / 颚化符( ˜ )
titlo(  ҃ )

随韵(梵文:��������、IAST:anusvāra、阿奴窣婆罗、“跟随元音”),是用于各种印度语言中的两种鼻音化现象。依据随韵在词中的位置和语言的不同,它的精确发音可能变化得非常大。

在梵语中,前面元音的鼻音化是 /m/ 或 /n/ 在随后辅音(要么词内要么跨越词界)之前的同位异音;/m/ 在元音前或停顿中,只实现为 。在天城文中,这种鼻音化被表示为随音符号,在前面字母上的点,叫做点(bindu)。与四川话、缅甸语中的前后鼻音合流、日语的拨音类似,梵语随音只规定发音方法(浊鼻音),不规定发音部位。由于语流音变的同化作用,随韵的发音部位与后续音素相同(比如在卷舌音之前是 ,在软腭音之前是 等),在重读和句末等无后续音素的情况下,发作 。

在悉昙文、天城文中,随韵被表示为在字母上的一个空点(bindu)或菩提点。在 IAST 中,它被写为在字母后的 ṃ。某些抄写者用不同的符号 (ṁ) 来表示在某些吠陀 shakha 中的音韵变体的符号,或表示某些方言及某些随时间变异的符号。

随鼻 (anunāsika、阿奴那悉迦、“跟随鼻”)是强制的鼻音化,在现代印地语中与随韵不在区分。它是强制的张嘴鼻音化,类似于闽南语白读中的鼻化尾,并非同位异音。在 "n" 或 "m" 紧随在元音之后的时候,"n" 或 "m" 变为无声并导致前面的元音成为鼻化元音 (就是说发音要下放软腭使得部分气流通过鼻子流出)。

在梵语和相关的正写法中,它被表示为字母顶上的仰月点(比如: मँ )。在使用 IAST 转写的时候,它被表示为在下面有一个点的辅音(通常是 "m")(比如: ṃ ṇ),即使只有前面的元音是发声的。

相关

  • 词库词库(英语:lexicon)是指一个人、一门语言或一门专业知识(如导航、医学等)所用到的词汇。 在语言学中,词库的概念专指该语言词位的清单。语言学的有关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由两部分组
  • 神秘动物隐匿动物学(英语:Cryptozoology),又称传说动物学,神秘生物学,是一种专门研究未知或传闻动物的动物学,为神秘生物学之一支(另一为隐匿植物学),主要包含两个领域:
  • 榛(学名:Corylus heterophylla)为桦木科榛属的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幼枝有软毛及腺毛;圆卵形至倒卵形的叶子,顶端稍平截,有长尖头,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和小裂片;早春先叶开花,雌雄同株
  • 尤里卡,尤里卡优里卡(希腊语:εὕρηκα;拉丁化:Eureka;词义:“我发现了”)是一个源自希腊用以表达发现某件事物、真相时的感叹词。这个词语之所以那么出名完全可以归功于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据
  • N-乙酰谷氨酸N-乙酰谷氨酸(英语:N-Acetylglutamic acid,缩写为NAcGlu)自谷氨酸与乙酰辅酶A经N-乙酰谷氨酸合酶生物合成而成。精氨酸是此反应的激活剂。此反应的逆反应,即乙酰谷氨酸上的乙酰基
  • 班图语班图语支是非洲尼日尔-刚果语系大西洋-刚果语族中的一个语支,其中包含约600种语言,有约两亿母语者。在整个非洲中部和南部很普及,尽管在中非和南非国家中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
  • YAHOO!搜寻人气大奖本地女歌手YAHOO!搜寻人气大奖2005以下为当晚的得奖名单:
  • 五畿七道五畿七道是古代日本全土在律令制下的行政区域划分。“五畿”指近畿地方内的五个令制国,又称“畿内”或“五畿内”。京畿之外的日本全土则仿古中国唐制,以“道”称之,共分为“七
  • 嘉川站嘉川站是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的一个铁路车站,邮政编码628205。车站建于1972年,有广巴铁路经过该站,现仅办货运业务,不办理客运业务。车站距离广元南站56公里,隶属成都铁
  • 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就是利用微生物、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生产出的药物。像这样的药物绝大多数都属于蛋白质药物。要想让微生物产生需要的药物必须对其进行基因重组。这是现代基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