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阿尔泰语

✍ dations ◷ 2025-09-18 07:10:35 #原始阿尔泰语

原始阿尔泰语是阿尔泰语系的祖语。


18世纪,突厥语系、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间的一些相似性使得人们开始相信它们属于一个有单一共同祖先的语系。:page 12519世纪之后,一些语言学家试图也将日本-琉球语系和/或朝鲜语系及阿伊努语囊括进来,形成所谓“广义阿尔泰语系”(原来的就是“狭义”)。:34同一时期,也有试图将乌拉尔语系囊括进来,形成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尝试。:126–127

阿尔泰语系假说的不同版本到1960年代被广泛接受,许多百科全书、课本仍奉之为圭臬。:73最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了与阿尔泰语系假说相悖的大量坚实证据,已经被比较语言学所遗弃。

无论如何,“阿尔泰语学家”(阿尔泰语系拥有共同祖先理论的支持者)如Václav Blažek、斯塔罗斯金等人仍竭力构拟“原始阿尔泰语”。

部分阿尔泰学者认为原始阿尔泰语的起源地大概在今日的朝鲜、满洲南部、蒙古东南部一带。它最初的分裂大约在5000-6000 BC上下。这使得阿尔泰语系大约和印欧语系一样老(据部分假说4000-7000 BC ),但比亚非语系年轻(c. 10000 BC:33,据不同资料可能11000-16000 BC:35–36)。

截至2019年,最综合的原始阿尔泰语构拟为2003年的《阿尔泰语系词源词典》,由斯塔罗斯金、Anna Dybo、Oleg Mudrak编写,2006年Blažek撰概述。

/æ/、/ø/、/y/不能确定是如此处列出的单元音(可能)还是双元音()。无论如何,它们只出现在任何词的第一个音节中。

每个元音都有长短两个形式,但只在词的第一个音节构成对立。Starostin et al. (2003)将元音长度和重音都处理为韵律特征。

依Starostin et al. (2003)的构拟,原始阿尔泰语是一种高低重音语言或声调语言,至少词的第一个音节一定带高调或低调。

如果真的存在一种原始阿尔泰语,那么应该可以建立祖语和后代语言间音素的规则对应关系,这样的对应关系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区分同源词和借词。阿尔泰语研究史上的历代研究者都反复做过类似研究,此处给出的最新版本是Blažek (2006)的总结,已转写为国际音标。

原始阿尔泰语音素依其在词中的位置(头、中、尾)发生不同演化,条件以连字符标出。例如,原始阿尔泰语/pʰ/至原始突厥语的演变,在词首消失(记作“0”)或变为/j/,在别处变为/p/,写作pʰ->0/j-,p。

此处只列单辅音。两个辅音组成的复辅音可以在词中出现,Starostin et al. (2003:83–89)专门给出了它们的演化,此处不列。大部分复辅音都只出现在几个词根中。

元音和谐遍布阿尔泰语系:绝大多数突厥语和蒙古语,及部分通古斯语都有元音和谐。朝鲜语的元音和谐后来消失了,上古日语的则存在争议。元音和谐也常见于相邻的乌拉尔语系,是用于论证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论据。无论如何,Starostin et al. (2003)构拟的原始阿尔泰语则是缺乏元音和谐的,据他们所说每支后代语言中后起的元音和谐是首音节的元音被第二个音节的元音同化的过程。“因此,这里的情况实际上非常像日耳曼语族或东高加索纳克语的情形,非词首元音的音质只能基于第一个音节的元音变音来复原。”(Starostin et al. 2003:91)

首音节的长度和重音如下演化,注意原始阿尔泰语中的调值是高是低并不明确(Starostin et al. 2003:135)。

Starostin et al. (2003)构拟了下列格与数后缀或附词间的对应(Blažek, 2006):

/V/表示不能确定的元音。

这些对应被猛烈地批评:特定词首组分有着显著的空位;不可能出现的领属关系格状况;普遍典型词法的缺乏;词义的断章取义;不加甄别的同源词,诸如此类。

也有些完全错误的构拟。例如,Starostin et al.认为中世朝鲜语属格为/nʲ/,但实际上敬语中是/s/,普通形式是/ój/或/uj/。:449

另外,部分“同源词”也经不起推敲,如突厥语工具格-/n/, -/ɯn/, -/in/和日语方位格/ni/。方位后置介词表达的意义与工具格的完全不同,这是它们完全无关的证据。日语/ga/和原始通古斯语/ga/也是如此,前者表示属格,后者则是部分格,意思同打样对不上。至于古突厥语属格/Xŋ/(“X”表示任意音素)和上古日语属格/no/的问题又不一样,尽管它们有着相同的辅音,但前者是V+C,后者是确定的/n+o/,据此很难说两者同源。

表格来自Blažek (2006),转写为IPA,几处错漏已修正。

这份表还是有几个问题。先不论大量未证实、满是自由变体的构拟,首先,上古日语第一人称代词既不是/ba/也不是/a/,而是/ware/(和礼),有时省作/wa/(吾)。它也不是日语汉语词,是日语本土词。第二人称代词也不是/si/,而是/imasi/(汝)或/namu/(奈牟),后者有时省作/na/。复数形式为/namu tachi/(奈牟多知)。

印欧语系内,数词非常稳定,罕有例外;大数数词常被整批借用。阿尔泰语数词比印欧语不稳定得多,Starostin et al. (2003)的构拟如下。其他构拟发现祖语的数词间没什么共同点。

相关

  • 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是一种用于防止细胞被某种抗原或感染源侵害的抗体,其原理是通过抑制乃至中和它们的某种生化作用。例如白喉抗毒素,就是通过中和引起白喉的病菌的生化作用来达到治疗作
  • 水户藩水户藩(日语:水戸藩/みとはん Mito han */?)是日本江户时代一个藩,位于常陆国(今茨城县中部及北部),藩厅是水户城。藩主是水户德川家,与尾张藩及纪州藩并列为德川御三家,石高35万石
  • 简·方达简·西摩·方达(英语:Jane Seymour Fonda,1937年12月21日-)是一名美国女演员,其父是奥斯卡影帝亨利·方达、胞弟是彼得·方达,两人皆为演员。1971年她在《柳巷芳草》中扮演一位狡猾
  • 复合跳Paradiddle-diddle意为“交替重复-再重复”,是鼓乐的基本技法,Para是左右交替,diddle是重复,加多一个diddle表示再重复,这组合可产生成一种六连音的打击音效。标准模式:RLRRLL 或
  • 丁冲丁冲(?-?),沛国(郡治相县在今安徽省淮北市)人,于东汉末年三国初期效力于曹操,官至司隶校尉。其子丁仪、丁廙都是著名文士,因结交曹植而被曹丕诛杀。丁冲与曹操都是沛国人,两人素来熟识。
  • 黄雨瑟惠黄雨瑟惠(韩语:황우슬혜,1979年8月10日-),韩国女演员。
  • 海德堡 (维多利亚州)海德堡(Heidelberg),是墨尔本的郊区,位于市中心东北方11千米(6.8英里),2016年人口为6,225。19世纪末期澳大利亚的一场印象派艺术运动海德堡画派在此开展。
  • 黄英熙黄英熙(韩语:황영희,1969年3月22日-),韩国女演员。
  • 摩迪妮娜·布兰德摩迪妮娜·布兰德(Martine Brand,1971年1月1日-)是一位荷兰画家 ,时装和儿童读物的插画家。 她的插图发表在《Vogue》,《L'officiel》,《Nouveau》,《Elegance》,《Marie Claire》, 《Catwalk》杂志和《Het Parool》报纸上。 自2011年起,她绘制了全球发行版的Collections,由英国出版商Michel Haddi的MHS Publishi出版。MHS附属于康泰纳仕,后者也是Vogue杂志以及其他主要时装公司的时装杂志的发行
  • 卡梅隆·布瑞尔卡梅隆·布瑞尔(英语:Cameron Burrell,1994年9月11日-2021年8月9日)是一名美国田径运动员,其父勒罗伊·伯勒尔为美国休士顿大学田径队的教练。勒罗伊·布瑞尔和卡梅隆·布瑞尔是第一对在田径100米双双打破10秒大关的父子档。卡梅隆·布瑞尔在2017年NCAA室外田径锦标赛(Division I)半决赛跑出9.929秒(W:+0.8),并于2017年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田径男子100米获第3名。卡梅隆·布瑞尔也是曾打破10秒大关(不列入超风速成绩)的人当中,第一位逝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