Ξ粒子

✍ dations ◷ 2025-11-28 22:37:57 #重子,粒子物理学

在粒子物理学中,Ξ粒子是一类由一个较轻的第一代夸克和两个较重的夸克(可以是第二代夸克或第三代夸克)组成的重子。这类粒子因其不稳定性也被称作“级联粒子”()——它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的衰变转化为较轻的稳定粒子。第一个Ξ粒子于1964年于美国布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被发现。

2007年12月,美国费米实验室公布了在D0实验中Ξ−
b粒子费米实验室碰撞探测器(CDF)被发现。该粒子也被称作级联B粒子(cascade B),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由三个不同代的夸克(一个下夸克、一个奇夸克及一个底夸克)组成的亚原子粒子。关于Ξ−
b的粒子质量,D0合作组与CDF合作组公布的数据有所出入,分别为7000577400000000000♠5.774±0.019 GeV/c2和7000579290000000000♠5.7929±0.0030 GeV/c2。粒子数据组(PDG)中提供的数据为平均值7000579240000000000♠5.7924±0.0030 GeV/c2。

除有特别注明,Ξ粒子中非上/下夸克的夸克为奇夸克,所以 Ξ0
b 由上夸克、奇夸克、底夸克组成,而 Ξ0
bb 由一粒上夸克和两粒底夸克组成。

收入到此表中的项目缩写及含义:I(同位旋)、J(总角动量)、P(宇称)、Q(电荷)、S (奇异数), C(粲数)、B′(底数)、T(顶数)、B(重子数)、u(上夸克)、d(下夸克)、s(奇夸克)、c(粲夸克)、b(底夸克)和t(顶夸克)等。

各种Ξ粒子对应的反粒子只是组成上简单地由原来的夸克换成反夸克、Q、B、S、C、B′、T几项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所以没有收入到此表内。I、J和P中用红色标注的值是由夸克模型推断、未被实验认证的理论值。

+ π

+ π

对于该数据现在仍有争议,见参考资料。
这个实验主要量度底重子蜕变成 a jet containing a same sign Ξ±l± pair的平均寿命. Presumably the mix is mainly Ξ
b, with some Λ
b.
† ^ 标记有该符号的粒子的某些性质未被测量或预测。

相关

  • 虫霉菌目虫霉目(学名:Entomophthorales)亦作虫霉菌目,是真菌界的一个目,原本属于接合菌门,近期分类地位多次改动,许多研究者将其独立成一个门。虫霉菌目中大部分的种对昆虫有致病力,其中一些
  • 行动理论行动理论是一哲学课题,讨论人类作出意识行为的过程。这方面的讨论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科伦理学。其后行动理论被纳入社会科学的讨论范围。随着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
  • 热发射热发射(英语:thermionic emission)是一种通过热激发发射载流子的方式。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提供给载流子的热能使它们能够克服束缚势能(在金属材料中,这束缚势能也被称为功函数
  • 奥斯特里茨战役奥斯特利茨战役(1805年12月2日),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5,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波西米亚的奥斯特利茨村(位于今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7,000俄罗斯-奥地利联军
  • 左營庄左营庄,为1920年至1940年间存在之行政区,其原辖属高雄州高雄郡,1924年后改辖属冈山郡。今高雄市左营区、三民区北侧及楠梓区西侧,曾包含鼓山区北侧。左营庄的行政区划在“十二厅
  • 气体分子运动论分子运动论(英语:kinetic theory of gases,又称气体动力论)是描述气体为大量做永不停息的随机运动的粒子(原子或分子,物理学上一般不加区分,都称作分子)。快速运动的分子不断地碰撞
  • 永昼峰永昼峰是指太阳系的天体上能够永远受到阳光照射的点。这取决于天体的旋转以及该点的海拔。因为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间接受到太阳能,同时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永昼峰对于外星
  • 世界历世界历是一种于1930年提出的历法,用于替换现行的公历。直至目前仍处在讨论阶段。世界历的历法大致上和目前使用的公历一样,各月份的日数如下:每年以三月为一历季,每历季第一月为
  • 大仓屿大仓屿位居澎湖本岛、西屿和白沙岛所环抱的澎湖内海,人们由此称之为“内海之珠”,也是内海中唯一有居民居住的岛屿,大仓屿的南边即是岛民居住的所在地,几乎仰赖著捕鱼维生。大仓
  • 不可能主义不可能主义(英语:Impossibilism)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该理论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强调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政治、经济、社会改良的作用极其有限,改良的结果与目的往往相反,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