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郡牟平人(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西北),中国东汉末年政治人物,曾任扬州刺史,后改称为州牧,官拜振武将军。齐孝王刘将闾之子牟平共侯刘渫的后代,为兖州刺史刘岱弟。伯父刘宠为太尉。
刘繇是后汉皇室远亲,据《三国志》与《资治通鉴》载,伯父刘宠曾任宗正、司空、司徒、太尉,父亲刘舆(一名刘方)曾任山阳太守。19岁时因为堂叔刘韪被盗匪劫持为人质,刘繇将其救出而显名,推举刘繇官拜郎中。
后来迁任下邑长,因为拒绝权贵的请托而弃职逃离。又被州里征辟,巡行至济南,济南相是中常侍之子,刘繇发现他贪赃枉法,于是立即将其奏免,亦因此事获得为官铁面清廉而深受好评。
平原人陶丘洪向刺史举荐其为茂才,刺史说:“去年已经举荐了公山(刘繇兄刘岱),怎么现在又要举荐正礼(刘繇表字)呢?”陶丘洪说道:“如果使君您举荐公山在前,提拔正礼于后,这正是所谓的在长途中驾驭二龙,使千里马驰骋,这难道不可以吗!”,尔后当时乡间亦流传只要能得到刘岱与刘繇,就等同得到了龙与麒麟一样。
不久,刘繇被司空府征辟为掾属,除任侍御史,刘繇都未到任,继而在淮浦躲避战乱。
兴平元年(194年),功绩深得当时朝廷重视,于是朝廷任命刘繇代替已身亡的陈温接任扬州(与今日之扬州市无关)刺史。本来扬州刺史的驻地在江北的寿春,但当时政局混乱,淮南一带已是袁术的势力范围,孙策的舅舅吴景和堂兄孙贲将刘繇迎接到江南的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刘繇才得以在扬州立足。
由于刘繇逐渐畏惧袁术及孙氏势力的扩张,因此驱逐与袁术关系不错并作为孙氏宗亲的吴景和孙贲,对此袁术自命惠衢为扬州刺史,派吴景、孙贲合攻刘繇麾下的张英,但一年多还未攻下来。
195年,朝廷遣使任命加晋刘繇为州牧,振武将军,众数万人,刘繇命张英、樊能与东渡而来的孙策军对抗,刘繇手下有人建议该以太史慈为大将军来抵抗,但刘繇不识太史慈能力,又怕许劭笑他不会用人,只派太史慈做侦查工作。
建安元年(196年),刘繇命张英、樊能与渡江而来的孙策军对抗,但是不敌孙策的大军而败。
之后刘繇亲自领军与孙策对抗,但也因中计而大败,太史慈被孙策俘虏后降伏于孙策麾下。
刘繇军为孙策所败后,刘繇欲逃到会稽,许劭分析说:“会稽富裕,必成孙策的目标,而且地处海隅,没有外援,不可前往。不如前往豫章,北连豫壤,西接荆州。若然收合吏民,遣使到朝廷贡献,与曹兖州相闻,虽有袁公路隔在其间,其人豺狼,势力不会持续很久的。足下受王命,曹孟德、刘景升必相救济。”(今江西省南昌县一带),并与刘表联合对抗袁术。刘繇接受其建议,遂溯江南保豫章,驻彭泽。
适逢原任豫章太守周术病殁,诸葛玄(诸葛亮的叔父)被袁术上表任命为豫章郡太守,但汉室朝廷却任命朱皓(朱儁之子)为太守,导致为争夺豫章太守而有多次冲突。
刘繇后来出兵协助朱皓,将诸葛玄赶回襄阳刘表身边。刘繇派笮融增援,许劭提醒说:笮融出兵是不顾名义之人,朱皓以诚待人,恐有不测,应提醒朱皓小心提防。刘繇没听取其意见,笮融果然诱杀朱皓取豫章。
于是刘繇讨伐笮融,首战被笮融击破,很快刘繇再次召集所属各县人马,笮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
朱皓已死,朝廷再任命平原人华歆为豫章太守。
建安二年至建安三年间(197年~198年),刘繇因病重而死,享年42岁,不久华歆代表吏民部众献降孙策。
孙策后来将刘繇安葬在其故乡东莱郡牟平,并且带回其遗孤善待。后世人认为这是因为刘繇是汉皇族的人,为拢络其势力而故意这样做,但也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刘繇生前因为清廉而有威望所致。
虽然品德清廉正直但昏庸无能,完全没有任何判断形势与战况的智慧,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把刘繇归类为庸碌的废材,要刘禅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