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10-22 21:55:05 #时间单位

刻,为东亚传统时间单位,由于长度对应英语的Quarter(即1/4,粤语音译为骨打,后又简称为骨),现代指四分之一个小时,即15分钟。

刻,在中国古代已是时间单位,多由漏刻计时。

隋后普遍行百刻制,每一昼夜为100刻,即一刻为14.4分(14分24秒)。如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到“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但因100不能被12(一日十二时辰)整除,后来一昼夜又被先后改为96、108、120刻。

至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颁行时宪历后,改为日96刻,每时辰八刻(初初刻、初一刻、初二刻、初三刻、正初刻、正一刻、正二刻、正三刻;正初刻又叫初四刻,下一时辰之初初刻又叫正四刻)。每刻一百分、每分一百秒。刻之下时间之表记,为该时间之前之刻后书“零”再书分秒,例如“未初初刻零八十三分”;或该时间之后之刻后书“内”再书分秒,例如“酉初四刻内九十三分六十秒”。

英语中至今仍普遍采用“Quarter”(即1/4)一词表示1/4个小时,即15分钟,恰与“刻”相对应。

“刻”今日于粤语和部分闽语中已很少用,而被“字(粤语:字 (時間))”(即5分钟)所取代,称一刻为“三个字”。

相关

  • 蕨类真蕨纲(Polypodiopsida),又称为链束植物(Monilophytes)是植物界中真叶植物下的两个演化支之一,是种子植物的姊妹群。真蕨纲比起较原始的石松门多了真正的叶子,但比起较进化的种子植
  • 细胞外基质在生物学,细胞外间质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是动物组织的一部分,不属于任何细胞。细胞外间质决定结缔组织的特性。此外细胞外间质还吸收了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和蛋白酶
  • ɽ̊r̥清卷舌颤音是一个辅音,国际音标(IPA)写作⟨ɽ̊r̥⟩。该音在迪维西语中作为/ʂ/的同位异音使用。虽然此卷舌音由舌下(sub-apical)的位置开始,但在颤动时会使舌尖逐渐移动到牙槽嵴
  • 邵玉铭邵玉铭(1938年11月3日-),嫩江省兰西县人,中华民国学者及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新闻局局长、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外交部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主任委员、公视董事长、华视董事长等职务
  • 肯尼斯·威耳孙肯尼斯·格德斯·威耳孙(英语:Kenneth Geddes Wilson,1936年6月8日-2013年6月15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利用电脑研究粒子物理学的先驱。于1982年,他因为相变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2005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2005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下面是2005年5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
  • 阿波加斯特阿波加斯特(英语:Arbogast,?-394年),罗马帝国将领,法兰克人,步军长官。为格拉提安统治时期的统帅,在狄奥多西一世战胜马格努斯·马格西穆斯的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曾是瓦伦提尼安二
  • 全氟-1,3-二甲基环己烷全氟-1,3-二甲基环己烷(Perfluoro-1,3-dimethylcyclohexane)是液态的全氟化合物,是碳氢化合物1,3-二甲基环己烷(英语:1,3-dimethylcyclohexane)的全氟取代物,在化学上及生物体中都
  • 卢基乌斯·安东尼 (马克·安东尼的孙子)卢基乌斯·安东尼(拉丁语:Lucius Antonius,约前20年~25年)古罗马著名平民氏族安东尼氏族的成员。卢基乌斯·安东尼是尤卢斯·安东尼与克劳迪娅·马尔凯拉的长子,马克·安东尼的最
  • 葛文模葛文模,山西省解州直隶州安邑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37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