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布拉德方程

✍ dations ◷ 2025-08-22 05:01:25 #林德布拉德方程

量子力学中,林德布拉德方程(英语:Lindblad equation)是最常用的主方程之一,其常用来描述密度矩阵的含时演化(通常是非幺正的)。

薛定谔方程是林德布拉德方程在特殊情况的推论。薛定谔方程展现的是系统的态矢量随时间的演化,只能处理纯态演化,而林德布拉德方程所展现的是系统的密度矩阵随时间的演化(密度矩阵可以表征系统的混态),所以林德布拉德方程比薛定谔方程更加一般。

在量子力学系统的演化中,如果系统所有的自由度都能被充分考虑,就可以认为系统的含时演化是幺正的,也就是说不存在衰减(decay)和退相干等现象。但是,任何真正的物理系统都不是绝对孤立的,其必定会与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从而导致衰减和退相干等现象,这也是量子效应难以在宏观尺度上进行观察的原因。

现已有许多数学方法来描述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的量子力学系统的含时演化,其中一种便是使用密度矩阵及其对应的主方程。原则上来说,这种方法与薛定谔绘景以及海森堡绘景是等价的,但是其能更容易地处理与环境作用而导致的各种现象。密度矩阵则可以很好地描述混态,这对于准确描述开放量子力学系统(英语:open quantum system)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 N {displaystyle N} 维系统密度矩阵的林德布拉德方程可写为:

d ρ d t = i + n , m = 1 N 2 1 h n m ( A n ρ A m 1 2 { A m A n , ρ } ) {displaystyle {frac {{text{d}}rho }{{text{d}}t}}=-{frac {i}{hbar }}+sum _{n,m=1}^{N^{2}-1}h_{nm}(A_{n}rho A_{m}^{dagger }-{frac {1}{2}}{A_{m}^{dagger }A_{n},rho })}

其中 H {displaystyle H} 表示系统的哈密顿量(厄米的); { A m } {displaystyle {A_{m}}} 是希尔伯特空间中希尔伯特-施密特算子的任意一组正交基,满足 A N 2 {displaystyle A_{N^{2}}} 正比于单位矩阵;系数矩阵 h {displaystyle h} 与哈密顿量 H {displaystyle H} 一同决定了系统的演化,其中 h {displaystyle h} 必须是半正定的。反对易式 { , } {displaystyle {cdot ,cdot }} 定义为: { A , B } = A B + B A {displaystyle {A,B}=AB+BA}

如果 h n m {displaystyle h_{nm}} 均为0,则林德布拉德方程就退化为封闭系统的刘维尔方程,即:

d ρ d t = i {displaystyle {frac {{text{d}}rho }{{text{d}}t}}=-{frac {i}{hbar }}}

该方程有时也被称作冯诺伊曼方程,或刘维尔-冯诺伊曼方程(英语:Liouville-von Neumann equation)。

由于矩阵 h {displaystyle h} 是半正定的,其可被一酉算符 u {displaystyle u} 对角化:

u h u = {displaystyle u^{dagger }hu={begin{bmatrix}gamma _{1}&0&cdots &0\0&gamma _{2}&cdots &0\vdots &vdots &ddots &vdots \0&0&cdots &gamma _{N^{2}-1}end{bmatrix}}}

其本征值 γ i {displaystyle gamma _{i}} 是非负的。定义另一组正交基:

L i = j = 1 N 2 1 u j i A j {displaystyle L_{i}=sum _{j=1}^{N^{2}-1}u_{ji}A_{j}}

就可将一般形式的林德布拉德方程改写成对角化形式:

d ρ d t = i + i = 1 N 2 1 γ i ( L i ρ L i 1 2 { L i L i , ρ } ) {displaystyle {frac {{text{d}}rho }{{text{d}}t}}=-{frac {i}{hbar }}+sum _{i=1}^{N^{2}-1}gamma _{i}(L_{i}rho L_{i}^{dagger }-{frac {1}{2}}{L_{i}^{dagger }L_{i},rho })}

L i {displaystyle L_{i}} 一般称作系统的林德布拉德算符(英语:lindblad operator)或跃迁算符(英语:jump operator)。

对于开放量子系统,不仅要关注系统本身( S {displaystyle S} ),还应考虑所处环境( B {displaystyle B} )对系统的影响。从而整体希尔伯特空间 H {displaystyle {mathcal {H}}} 应为系统 H S {displaystyle {mathcal {H}}_{S}} 与环境 H B {displaystyle {mathcal {H}}_{B}} 希尔伯特空间的张量积,即: H S = H S H B {displaystyle {mathcal {H}}_{S}={mathcal {H}}_{S}otimes {mathcal {H}}_{B}} 。因此总系统的哈密顿量可写为:

H = H S I B + I S H B + H I {displaystyle H=H_{S}otimes I_{B}+I_{S}otimes H_{B}+H_{I}}

其中 H S {displaystyle H_{S}} H B {displaystyle H_{B}} H I {displaystyle H_{I}} 分别表示系统、环境以及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 I {displaystyle I} 是单位矩阵。

设初始时刻整体系统(量子系统与环境)的密度算符为 ρ ( 0 ) = ρ S ( 0 ) ρ B {displaystyle rho (0)=rho _{S}(0)otimes rho _{B}} 。这里 ρ S ( 0 ) {displaystyle rho _{S}(0)} 表示量子系统的初态, ρ B {displaystyle rho _{B}} 为环境的密度矩阵,假设其不随时间变化。此时总系统的动力学演化仍是幺正的,于是在相互作用表象下,刘维尔方程可写为(以下 {displaystyle hbar } 均取1):

d d t ρ ( t ) = i {displaystyle {frac {text{d}}{{text{d}}t}}rho (t)=-i}

其积分形式为:

ρ ( t ) = ρ ( 0 ) i 0 t d τ {displaystyle rho (t)=rho (0)-iint _{0}^{t}{text{d}}tau }

将积分形式带入原式中:

d d t ρ ( t ) = i ] {displaystyle {frac {text{d}}{{text{d}}t}}rho (t)=-i-]}

将上式两边同时对环境部分自由度求偏迹,假设量子系统与环境的耦合较弱,便可采用玻恩近似: tr B = 0 {displaystyle {text{tr}}_{B}=0} ,可得:

d d t ρ S ( t ) = 0 t d τ tr B ] {displaystyle {frac {text{d}}{{text{d}}t}}rho _{S}(t)=-int _{0}^{t}{text{d}}tau {text{tr}}_{B}]}

根据量子系统与环境的耦合较弱的假设,可以认为: ρ ( t ) ρ S ( t ) ρ B {displaystyle rho (t)approx rho _{S}(t)otimes rho _{B}} ,带入上式得到:

d d t ρ S ( t ) = 0 t d τ tr B ] {displaystyle {frac {text{d}}{{text{d}}t}}rho _{S}(t)=-int _{0}^{t}{text{d}}tau {text{tr}}_{B}]}

为进一步简化上述方程,采用马尔可夫近似(英语:Markov approximation),即 t {displaystyle t} 时刻系统状态仅与当前时刻有关,从而可将被积函数 ρ S τ {displaystyle rho _{S}{tau }} 替换为 ρ S t {displaystyle rho _{S}{t}} ,同时将 τ {displaystyle tau } 变换为 t τ {displaystyle t-tau } ,并把积分上限拓展到无穷(当环境的弛豫时间尺度远大于所研究的时间范围尺度时,上述操作是合理的),最终得到玻恩-马尔科夫主方程:

d d t ρ S ( t ) = 0 d τ tr B ] {displaystyle {frac {text{d}}{{text{d}}t}}rho _{S}(t)=-int _{0}^{infty }{text{d}}tau {text{tr}}_{B}]}

在薛定谔表象下,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哈密顿量可写为:

H I = α A α B α {displaystyle H_{I}=sum _{alpha }A_{alpha }otimes B_{alpha }}

其中 A α {displaystyle A_{alpha }} 表示系统算符, B α {displaystyle B_{alpha }} 表示环境算符,定义系统的跃迁算符:

A α ( ω ) = ξ ξ = ω Π ( ξ ) A α Π ( ξ ) {displaystyle A_{alpha }(omega )=sum _{xi '-xi =omega }Pi (xi )A_{alpha }Pi (xi ')}

这里 ξ {displaystyle xi } 是系统的本征能量。于是在相互作用表象下,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可写为:

H I ( t ) = β , ω e i ω t A β ( ω ) B β ( t ) = α , ω e i ω t A α ( ω ) B α ( t ) {displaystyle H_{I}(t)=sum _{beta ,omega }e^{-iomega t}A_{beta }(omega )otimes B_{beta }(t)=sum _{alpha ,omega '}e^{iomega 't}A_{alpha }^{dagger }(omega ')otimes B_{alpha }^{dagger }(t)}

将其带入玻恩-马尔科夫主方程中,忽略掉快速震荡项,并定义 Γ α β ( ω ) {displaystyle Gamma _{alpha beta }(omega )}

Γ α β ( ω ) = 0 d τ e i ω τ B α ( t ) B β ( t τ ) {displaystyle Gamma _{alpha beta }(omega )=int _{0}^{infty }{text{d}}tau e^{iomega tau }langle B_{alpha }^{dagger }(t)B_{beta }(t-tau )rangle }

基于玻恩近似,假设环境处于稳态,则 = 0 {displaystyle =0} ,那么 B α ( t ) B β ( t τ ) = B α ( τ ) B β ( 0 ) {displaystyle langle B_{alpha }^{dagger }(t)B_{beta }(t-tau )rangle =langle B_{alpha }^{dagger }(tau )B_{beta }(0)}

相关

  • 观念概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是充当指明实体、事件或关系的范畴或类的实体。在它们的外延中忽略事物的差异,如同它们是同一的去处理它们,所以概念是抽象的。它们等同的适用于在它
  • 恐鳄恐鳄属(学名:Deinosuchus),是种已灭绝大型鳄鱼,属于短吻鳄总科,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东部海岸地区,约8,200万到7,300万年前。恐鳄的属名在希腊文意为“恐怖的鳄鱼”,δεινό
  • 纳许维尔纳什维尔(英语:Nashville, Tennessee),位于美国田纳西州戴维森县坎伯兰河畔,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阵亡的将军弗朗西斯·纳什命名,是该州首府,也是仅次于孟菲斯的第二大城市。根据美国
  • 元武宗元武宗海山(蒙古语:ᠬᠠᠶᠢᠰᠠᠩ,鲍培转写:,西里尔字母:Хайсан;1281年8月4日-1311年1月27日),是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位大汗,在位4年,自1307年6月21日至1311年1月27日。乃
  • 安舟浙医一院医师 安舟(英语:Zhou An,1974年10月2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呼吸病学硕士,浙医一院普胸外科主治医师,专长于呼吸介入教学与科研、气管镜介入与CT引导下肺部、纵隔病灶穿
  • 韩秀榜《韩秀榜》(韩语:더 쇼;英语:)是韩国SBS MTV(朝鲜语:SBS MTV)频道的一档音乐电视节目;自第4季开始,节目增设音乐榜单排名。第5季则于2016年1月26日首播。
  • 日本AD SYSTEMS株式会社日本AD SYSTEMS(日语:株式会社日本アドシステムズ、英语:NIHON AD (Animation Development) SYSTEMS, Inc.),简称NAS,为Asatsu-DK全资拥有的动画公司,成立于1975年;业务是动
  • 大冢宫子大冢宫子(日语:大塚 宮子/おおつか みやこ ,1953年2月21日-),日本女子篮球运动员。她曾随日本国家队参加了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篮球比赛,最终队伍获得第五名。
  • 恩特里莫恩特里莫(西班牙语:Entrimo),是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奥伦塞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85平方公里,总人口1209人(2016年),人口密度17人/平方公里。
  • 荷兰轻巡洋舰列表荷兰轻巡洋舰列表收录荷兰皇家海军旗下建造、计划或者服役的所有轻巡洋舰。为了应对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海外武力扩张中,大日本帝国海军对荷属东印度的影响,荷兰皇家海军启动设计建造了一系列轻巡洋舰。这其中包括了以德国海军卡尔斯鲁厄级轻巡洋舰为原型的爪哇级(英语:Java-class cruiser)(或称作苏门答腊级)两舰:“爪哇”号和“苏门答腊”号(英语:HNLMS Sumatra (1920)),之后就是替代原本的第三舰所建造完成的“德·勒伊特”号以及由荷兰设计局设计的两艘特鲁姆普级(英语:Tromp-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