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

✍ dations ◷ 2025-04-25 08:07:44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简称:东北师大或东师,英语: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英文缩写:NENU)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211工程”大学之一,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建校于1946年,原名为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在第一次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类型变更为师范大学。目前共有本部、净月两个校区。学校建校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原名“东北大学”。1946年,延安大学、华北联合大学百余名教师、干部加入。1949年迁至并定址长春。随后,并入了:1950年4月,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东北人民政府将学校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学校类型变更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第一任校长为著名将军张学良之胞弟、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思。此外,教育家张如心、成仿吾、丁浩川等人亦曾担任领导职务。1958年10月,学校改名为“吉林师范大学”(与今吉林师范大学并非同一学校),并改为隶属于吉林省人民政府。1971年7月至1977年9月,学校因文革停办。1978年2月改为教育部、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隶属。1980年8月恢复“东北师范大学”一名,并恢复隶属于教育部。1995年,学校通过211工程的部门预审,成为该工程的重点建设大学。1995年,学校通过211工程的部门预审,成为第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2004年,学校被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现有24887名在校学生(其中本科生14459名,博士、硕士研究生9797人,外国留学生631人),1516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438人、博士生导师276人),23个学院(部),59个本科专业,15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点;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1个“十二五” 吉林省一级学科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学校目前拥有一座国家级实验室、一座国家专业实验室、五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学校在两校区建有两所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量约343万册,阅览座位5045个。同时学校建有自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收藏自然标本3万多号,近7万件。东北师范大学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名、3名教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40名教师入选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4名教师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此外,东北师范大学有1所附属中学,1所附属实验学校,1所附属小学,1所附属幼儿学园。学校共设教育学部、心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政法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城市科学学院、环境学院、体育学院、传媒科学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民族教育学院和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目前东北师大的校徽造型,采用了原校徽中“笔尖”、“五星”、“书籍”并重新组合。校徽底部为三个递进的“萌芽”造型,象征中小学教育,体现其“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宗旨。中部打开的书籍,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教育及传承,其“V”字形的造型,又寓意英文“victory”(胜利)。上部为向上拓展的“笔尖”造型,象征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取精神。色调采用蓝白搭配,其中蓝色象征世界的本源和希望,寓意无限、理想与永恒;白色则象征着纯洁、高尚。东北师范大学校歌词作者为公木,曲作者为吕远。

相关

  • 红外线红外线(Infrared,简称IR)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在760奈米(nm)至1毫米(mm)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对应频率约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范围内。室温下物体
  • UprifosbuvirUprifosbuvir(MK-3682)是一种开发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它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可用作NS5B RNA聚合酶抑制剂,目前处于III期人体临床试验中。
  • 金刚烷衍生物金刚烷(化学式:C10H16,三环癸烷)是无色晶状固体,有樟脑气味。化学性质稳定,对光稳定,亲油性强,天然存在于石油中。它是分子式为C10H16的异构体中最稳定的。金刚烷的碳架结构相当于是
  • 灵隐寺坐标:30°14′34″N 120°05′48″E / 30.2427777778°N 120.096666667°E / 30.2427777778; 120.096666667灵隐寺,康熙皇帝曾赐名云林禅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
  • 波你尼波你尼(IAST:Pāṇini;天城文:पाणिनि,意思是“波你人的后代”)是来自古代南亚健驮逻现在巴基斯坦地区的古代梵语文法家。(fl. 公元前4世纪)。他著名于对梵语语法学的贡献,特别
  • 瓶颈效应种群瓶颈效应或人口瓶颈(population bottleneck;genetic bottleneck)是指某个种群的数量由于突然的灾难所造成的死亡或不能生育造成减少50%以上或者数量级减少的事件。种群瓶颈
  • 巴特农神庙坐标:37°58′13″N 23°43′21″E / 37.97025°N 23.72247°E / 37.97025; 23.72247帕特农神庙(古希腊文:Παρθενών,现代希腊文:Παρθενώνας)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
  • 塔特姆爱德华·劳里·塔特姆(Edward Lawrie Tatum,1909年12月14日-1975年11月5日),美国遗传学家。他与乔治·韦尔斯·比德尔发现基因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 Mnemonic记忆术(英语:Mnemonic)又译助忆,是一种辅助记忆的方法,例如诗、韵文或是图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缩写、口诀来记忆一些复杂的内容。例如,学生在学习眼球的解剖结构的时候会
  • 塞缪尔·亚当斯塞缪尔·亚当斯(Samuel Adams,1722年~1803年),美国革命家、政治家、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堂兄。生于麻萨诸塞州波士顿,毕业于哈佛大学。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自由之子(茶党)的创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