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乃人

✍ dations ◷ 2025-08-13 19:07:02 #那乃人
赫哲族 是中国与俄罗斯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俄罗斯称为那乃人(俄语:Нанайцы),分布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至鄂霍次克海一带。赫哲族在中国境内的人数较少,现有5354人(2010年),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1060人)、饶河县(529人)、抚远县(468人)和佳木斯市(936人),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三个民族乡。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历史上曾有“兀者野人”、“黑斤”、“黑真”、“赫真”(意为:“东方的人”)、“奇楞”(意为“住在江边的人”),兀狄哈、“赫哲”、“戈尔德”等不同名称,赫哲人自称“用日贝”、“那尼卧”、“那乃”,即本地人的意思。明朝时为野人女真的一支。“赫哲”一词最早见于《清实录》。一般认为赫哲族是以古老的黑水部为核心,吸收了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满族、汉族、蒙古族及其他土著等民族成分,在清初形成较稳定的族体。于清末进入阶级社会。原居住在库页岛的赫哲族人在清朝被俄国人赶到大陆。他们服鱼皮,也服狍子皮,因此有时被命名为鱼皮鞑子。俄国人以前叫他们高尔德人。在黑龙江下游的与乌尔奇人有关。俄人说赫哲人分七氏族,所以叫七姓野人。其实他们分为二十二个氏族:苛楞、撒马吉尔、涂墨拉勒、乌第堪、毕日达奇、加克素鹿、尤喀敏喀、珠格、绰格乐、阿勒楚喀、多秦、鄂宁喀、嘎即喇、阿克坦喀、毕尔缅勒、乌札拉、舒木鲁、卢日勒、傅特哈、葛以克日、赫哲。其中有七个最古老氏族(特尔吉尔、贝尔特吉尔、巴亚吉尔、撒马吉、卡尔他吉尔、巴力卡吉尔、库奇吉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民族识别时间为1964年。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共有1489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长到4,664人。那乃人有二种:薙发(满州称为短毛子)与不薙发(长毛子)。前者受满人影响较大,后者受尼夫赫人影响,弄熊为乐。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赫哲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赫哲族的民族语言为赫哲语,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的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不少的语汇与满语相同。现在通用汉语,很少有40岁以下赫哲族人会说赫哲语。中国境内赫哲族没有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清朝时用满文,现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文。俄罗斯境内赫哲族使用基里尔字母拼写赫哲语。至今伯力仍有13所学校教赫哲语。由于赫哲族世代居住在大江流域,所以关于赫哲的民族文化大多和鱼有关。他们不是定居民族但如果环境好可长期在该处生活。冬以滑雪板或役犬雪橇为交通,夏以桦皮船、舢板从事运输和捕鱼。赫哲族过去曾信仰萨满教,相信神的存在,也有熊与虎的图腾信仰。赫哲族的萨满多为妇女,平时,萨满和别人一样参加劳动,当族群有重大活动或有人邀请时萨满才会执行萨满的职能。赫哲族的萨满主要从事以下方面的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观念逐渐淡薄,如今已很少有人信仰。也有信藏传佛教的赫哲族。赫哲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实行氏族外婚制。以前多为父母包办,早婚现象比较普遍。传统的赫哲族婚礼要举行“拜老爷儿”的仪式,“老爷儿”是赫哲族对太阳的称谓。婚宴时,等送亲的人散席离去后,新娘与新郎一起共吃猪头猪尾,新郎吃猪头,新娘吃猪尾,最后同吃面条,意为夫领妇随,白头到老。赫哲族婚礼中,要点长寿灯,灯光在后半夜不能熄灭,祝愿过一辈子太平日子。赫哲族寡妇可以改嫁,改嫁时不再举行婚礼。赫哲族人死后实行土葬,没有固定的坟地。早年用桦树皮裹埋,挖个坑后将尸体放入坑中,上面再搭个盖,然后培起土堆。小孩死后不埋在地里,将尸体用桦树皮裹起来后放在树上。赫哲族有吃生鱼的习惯,对于鱼皮、鱼籽、鱼肉、鱼脆骨都有生吃的妙法。日常都吃新鲜鱼,有把鱼穿在烤叉上烧烤食用的,也有蒸熟而食的。此外还将捕鱼旺季吃不了的鱼用日晒火烤的办法进行加工,贮存起来以备淡季食用。也吃兽肉。民族特色菜:赫哲族人传统的主食有“拉拉饭”和“莫温古饭”两种:现在饮食习惯与汉族相同,大部分赫哲族家庭吃馒头、饼、米饭和各种蔬菜为主。传统的赫哲族衣服都用鹿皮和鱼皮制作。20世纪大部分人以棉布为衣。赫哲族的鱼皮衣服非常有特点,是把鲢鱼、鲤鱼等鱼皮完整地剥下来,晾干去鳞,用木棒槌捶打得像棉布一样柔软,再用鲢鱼皮线缝制而成。制作工艺十分精巧,是赫哲族独有的民族服装。住宅为用桦皮茅草搭成的棚子。有穴居遗风。较普遍地住泥墙草顶房屋。此外还有“撮罗昂库”,“阔恩布如昂库”,“博苏昂库”(各种形式的窝铺)、“温特合”和“卓”(平房)等建筑。此外,还有:赫哲族文化主要表现在赫哲族歌曲舞蹈、衣着服饰、渔猎工具、食鱼文化等方面。赫哲族擅长唱歌,比较有名的民歌和小调有:

相关

  • 核酸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核酸(英语:nucleic acids)是一种通常位于细胞核内的大型生物分子,负责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和传递。核酸有两大类,分别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
  • 香料香料是具挥发性,并能用以配制香精的芳香物质的总称。分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用于制造化妆品、食品等。古人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天然香料包括动物
  • 女隐修院院长女隐修院院长(英语:Abbess)天主教本笃会的隐修女团体、圣方济各第二会以及其他修会女隐修院的负责人。其年龄在40岁以上,隐修超过10年,由本主教管区主教举行仪式任命,并授予表示职
  • 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英语: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是经常为小事而感到持续焦虑的状态,这种焦虑与周围任何特定的情景都没有关系,而一般是由过度的担忧引起。大部分人有时会感到
  • 雷尼镍雷尼镍(英语:Raney Nickel)又译兰尼镍,是一种由带有多孔结构的镍铝合金的细小晶粒组成的固态异相催化剂,它最早由美国工程师莫里·雷尼(Murray Raney)在植物油的氢化过程中,作为催化
  • 二次文献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来源、次级资料,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其主要
  • 彼提宫佛罗伦斯彼提宫(意大利语:Palazzo Pitti)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宫殿。位于阿诺河的南岸,距离老桥只有一点距离。1458年建造时原是一位佛罗伦萨银行家卢
  •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
  • 磷虾磷虾是一种类似虾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生物学上属于磷虾目(Euphausiacea)。磷虾这种小型的甲壳亚门浮游动物是须鲸、蝠鲼、鲸鲨、锯齿海豹及海豹的食物,也是一些海鸟的主要食物。是
  • 白糖糕伦教糕(亦作伦滘糕),又称白糖糕,是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使用白米及白糖制成的传统小吃。始创于明朝时顺德伦教(古称伦滘)的一梁姓小贩。据说该小贩蒸松糕时失手,令粉质下坠,但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