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蓝

✍ dations ◷ 2025-05-21 09:21:03 #靛蓝
靛蓝(Indigo)是一种还原染料,也是人类最早应用的天然染料之一,以其特征性的靛蓝色而得名。靛蓝在古代主要是从靛蓝植物中提取加工制得。1870年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冯·拜尔用靛红与三氯化磷反应并进行还原,成功合成了靛蓝。 1878年冯·拜尔从苯乙酸合成靛红,从而完成了靛蓝的全合成。1880年他确定出靛蓝的化学结构。1880年至1882年期间,冯·拜尔又发展了从肉桂酸和邻硝基苯甲醛(Baeyer-Drewsen靛蓝合成)分别合成靛蓝的路线。而早在1881年,德国巴斯夫公司便开始少量生产靛蓝,早期采用拜尔的合成法,但造价较高,生产工艺不够成熟,状况并不理想。1890年瑞士苏黎世的教授卡尔·休曼(Karl Heumann)发展了另一条从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靛蓝的路线,也就是先让邻氨基苯甲酸与氯乙酸缩合为N-(2-羧苯基)甘氨酸,然后再经碱熔、脱羧、氧化得到靛蓝。1897年BASF公司放弃了拜尔法,改用休曼法进行生产。1901年,德国的约翰·福莱格(John Pfleger)改良了休曼的方法,改用从苯胺为原料经N-苯基甘氨酸和3-吲哚酚生产靛蓝。与休曼法相比,福莱格改进法有诸多优点,原料苯胺非常易得,而且反应产率也较高。目前靛蓝几乎全是由人工合成得到的,而合成方法就是以福莱格的改进法为基础。靛蓝是一种蓝色粉末,能溶于热苯胺,几乎不溶于水和乙醇。在浓硫酸中呈黄绿色,稀释后为蓝色沉淀;在浓硝酸中呈靛红色,而后变为红光黄色。在碱性保险粉还原液中呈淡黄色,在酸性液中无色。靛蓝不溶于水、酸、碱,欲制成染液吸附织物,必须先经过还原作用,成为靛白。靛白可溶于碱液,可以用它来对动物或植物纤维进行上色,染后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再生成靛蓝,附着于纤维上,呈蓝色。所以靛蓝的染液必须要有还原剂和碱液存在。由苯胺与氯乙酸在硫酸铁存在下缩合为N-苯基甘氨酸铁,而后加入氢氧化钾进行母液转化,然后与氨基钠、混碱进行碱熔生成3-吲哚酚,后经空气氧化、过滤、粉碎、干燥和商品化,得到商品染料靛蓝成品。靛蓝主要用于染棉布或棉纱。农村染坊用发酵法染土布,牛仔裤大都由靛蓝染经纱,与白纱交织而成。不经丝光染的棉布称为毛蓝布,可用保险粉法连续浸染,也可染羊毛和丝绸,在地毯和手工艺品有所应用。 也用于制食品染料和有机颜料等。靛胭脂和溴靛蓝都是靛蓝的衍生物。

相关

  • 语言声学声学语音学(英语:Acoustic phonetics),又称语音声学/语言声学。是处理语音的声学方面的语音学的子领域。声学语音学研究诸如波形的均方振幅,其持续时间,其基频或其频谱的其它性
  • 内酰胺内酰胺(Lactam)即环状的酰胺,命名时用希腊字母表示环的元数:β-内酰胺(四元环)、γ-内酰胺(五元环)、δ-内酰胺(六元环)等。在中性PH下,碱基主要以内酰胺形式存在内酰胺可通过多种方法
  • 蛋白A蛋白质A(英语:Protein A)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上发现的一种表面蛋白,大小约为42 kDa。该蛋白由 spa 基因转译而成,并由DNA的拓朴结构、包内渗透压,以及一个名为ArlS-ArlR的双单元
  • 屈原屈原(约前343年-约前278年6月6日),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人(今湖北秭归),自称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其先祖屈瑕受楚武王封于屈地,因以屈为氏。官拜左徒,为楚王近臣。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
  • 野牛野牛,可以指:
  • 朝鲜三国朝鲜半岛三国时代(朝鲜语:삼국시대)是朝鲜半岛427年到公元660年之间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新罗(前57年-935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三国的文化和语言相通。宗教原
  • 格拉摩根谷格拉摩根谷(英语:Vale of Glamorgan)是英国威尔士南部的一个郡及城市,首府为巴里 ,面积共335平方公里,人口为126,300人。该地区地势低洼,海拔仅137米。16.9%的人使用威尔士语。联合
  • 林卡岛坐标:08°44′33″S 119°42′3″E / 8.74250°S 119.70083°E / -8.74250; 119.70083林卡岛(印尼语:Rincah,又称Rinca或Rindja)是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努沙登加拉省,邻近科莫多岛的一
  • AKTAkt,亦被称为蛋白激酶B(PKB),是在如葡萄糖代谢、凋亡、细胞增殖转录及细胞迁移等多种细胞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英语:serine/threonine-specific
  • 断箭城断箭城(Broken Arrow, Oklahoma)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部塔尔萨县的一个城市,面积118.1 km2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98,850 人,是该州第四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