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ster卡

✍ dations ◷ 2025-05-17 06:08:34 #Oyster卡
牡蛎卡(英语:Oyster Card)是大伦敦地区交通用的电子收费系统,首于2003年发行。Oyster是英语“牡蛎”的意思。牡蛎卡的卡片大小和信用卡相同,内部嵌入RFID芯片,可以充值伦敦交通局涵盖运输系统的预付充值金(pre-pay)、单日或多日旅游票(Travelcard)、公车票(Bus Pass)及。使用时将卡片放在黄色的圆形感应器上即能通过。牡蛎卡有望成为一套完备的、适用于不止交通系统的电子货币。负责开发牡蛎卡系统的伦敦交通局曾计划把该卡的应用扩张至日常消费上,但计划已在2006年初搁置。牡蛎卡于2006年8月被英国《星期日独立报》列为“21世纪50大发明”之一。截至2007年3月,牡蛎卡的发行量已超过一千万张,牡蛎卡使用率已达80%。牡蛎卡的命名根据当时上奇广告(Saatchi & Saatchi)公司邀请的顾问Andrew McCrum的说法有多重涵意。其中牡蛎坚硬的外壳象征牡蛎卡的资料安全防护,内含的珍珠更有暧暧内含光的价值感。伦敦泰晤士河过往亦为牡蛎生态丰富,此名可彰显当地文化。此外英国有“世界是我的牡蛎”一俚语(the world is my oyster),出自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亚之名言,鼓励人积极向前,探索更多的机会,享受世界。此典故也被当做为牡蛎卡命名的寓意。在伦敦的巴士、地铁和电车,使用牡蛎卡预付的收费比现金收费要便宜,以鼓励市民转用Oyster。例如,单程巴士划一现金收费成人为£2.40,使用牡蛎卡则减收为£1.50,此外,伦敦市中心区的巴士已取消车上付现的设施,以鼓励巴士乘客使用牡蛎卡。地铁方面,若果用牡蛎卡,收费也有优惠。例如一张由1区到6区的单程车票,现金收费是£5.00,使用牡蛎卡则减收为£2.70。不过在繁忙时间(早上6点半到9点半,下午4点到7点),收费只是减到£4.50。2005年2月27日,牡蛎卡推出“车资上限”(Price Cap)政策——单日24小时内以牡蛎卡充值金支付的车资总额,将不超过单日旅游卡(One-day travelcard)的收费,超过则会退还差额。每张牡蛎卡都印有独特的标记号码,这导致部分人士担心个人隐私的问题。牡蛎卡也曾经发生过重大的系统失灵。2005年3月10日的早上繁忙时间,牡蛎卡的软件系统失灵,导致全伦敦市民当天早上只要声称会用牡蛎卡预付费,就可以免费使用所有交通设施。

相关

  • Nb铌(原子量:92.90638(2))共有58个同位素,其中有1个同位素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墨西哥菜墨西哥菜,是中部美洲印地安菜肴和欧洲菜肴,特别是西班牙菜菜肴的混合,那是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帝国后添加的新元素。当地的基本食材为玉米、豆类和辣椒等;欧洲人加入了许
  • 环丁二烯环丁二烯是最简单的-轮烯(-轮烯),化学式为C4H4。它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碳氢化合物,仅能单独存在5秒钟。尽管环丁二烯含有交替的单双键,但是它不符合休克尔规则,因为它只有4个π电子,不
  • 绝对压强压强,是作用在与物体表面垂直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力(Force)的大小,即是分布在特定作用面上之力与该面积的比值。压强可用任意之力单位与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压强的国际标准单位为
  • 墨西哥人阿兹特克,又译阿兹台克、阿兹提克,是存在于14世纪至16世纪的墨西哥古文明,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因阿兹特克人而得名。阿兹特克人包括墨西哥谷地的多个民族,以操纳瓦特尔语
  • 冰人奥兹冰人奥茨(德语:Ötzi),也称奥茨冰人、锡米拉温人(Similaun man)或厄茨人,以其发现地所在山谷而命名,是1991年于奥茨塔尔阿尔卑斯山脉冰川发现的一具因冰封而保存完好的天然木乃伊,地
  • 马扎儿人马札尔人(匈牙利语:magyarok;又译马札儿人)为匈牙利主体民族(于2001年人口为1千万),因此又称匈牙利人,母语属于乌拉尔语系,亦分布于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及乌克兰,少数生活在
  • 亚历杭德罗·亚梅涅巴亚历杭德罗·费尔南多·阿梅纳瓦尔·坎托斯(Alejandro Fernando Amenábar Cantos,1972年3月31日-),通常简称为亚历杭德罗·阿梅纳瓦尔(Alejandro Amenábar),又译名亞歷山卓阿門納
  • 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位于中国广州市天河区,市政府东部、天河路北侧,目前是广州最大的体育场馆,1984年动工,1987年建成。天河体育中心曾获得1988年的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天河体育中心地
  • 张果老张果,(596年-735年)唐代一位精通服气,修炼内丹的道士,中唐以后,逐渐被神化,后来成为民间神话中的八仙之一,被称为张果老。据记载,张果老是唐朝(618年-907年)人;他的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