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

✍ dations ◷ 2025-09-18 10:49:07 #洛可可
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并而来。 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而coquilles则是贝壳。洛可可后来被新古典主义取代。文学上的洛可可被定义为徒有华丽外表,内容空虚的装饰样式。出自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小说《女生徒》。洛可可最先出现于装饰艺术和室内设计中。路易十五登基,给宫廷艺术家和一般艺术时尚带来了变化。在老国王在任的晚期,巴洛克设计逐渐被有着更多曲线和自然形像的较轻的元素取代。这些元素在尼古拉斯Pineau的建筑设计上有明显的表现。在摄政时期(1715-1723年,路易十五还是个孩子,政权由其叔摄政),宫廷生活不再局限于凡尔赛宫,艺术风格亦随之而转变,最初在皇宫,然后是整个法国上层社会。纤细和轻快的洛可可风格设计被视为是伴随着路易十五的过度统治而来。相较于前期的巴洛克与后期的新古典,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享乐、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除此之外,此派画家受到当时外来文化的启发,在创作中添加不少富有异国风情的特色。1730年代,洛可可在法国高度发展,并受到中国风的影响。这种风格从建筑和家具蔓延到油画和雕塑,表现在让-安东尼·华托和佛朗索瓦·布歇的作品中。洛可可保留了巴洛克风格复杂的形像和精细的图腾。不过在这一点上,它已经开始与大量不同的特征融合,包括东方风格和不对称组合。这种艺术形式在法国迅速蔓延至德国和西班牙等地区,并与当地的风格融合。18世纪,英国一直视洛可可风格为“法国品味”,较少用于建筑上,主要表现在银器、陶瓷等。当时意大利移民的艺术家像Bagutti和Artari都以石膏作品尝试将洛可可风格带入英国。而在爱尔兰工作的瑞士人拉法兰契尼兄弟(英语:Lafranchini brothers)也作出同样的尝试。随着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洛可可被拿破仑从法国剔除出去。但到约1830年代,洛可可风潮正逐渐退去时,英国人才开始要“重振路易十四的哥特式风格”——亦即把洛可可搞错了,并且以大量的金钱,购买经过过分涨价的二手洛可可风格物品,其实当时这些物品在法国几乎无法出售。在德国,斯图加特的孤独城堡和奥拉宁堡的中国宫、维斯的巴伐利亚教堂和波茨坦的无忧宫都是欧洲洛可可风格建筑的例子。在欧陆,洛可可风格以抽象的火焰形、叶形或贝壳形的花纹、不对称花边和曲线构图,展现整齐而生动的、神奇的、雕琢的形式。洛可可风格设计,不论使用在室内设计方面或者家饰品设计,甚至建筑外观设计上,都令人无法忽视。框缘的建筑的部分中如画的、细致的、形状独特地表现于塑造性物料如木雕和雕塑中(如Wessobrunner School(英语:Wessobrunner School))的装潢)。墙、天花、家具、金属和瓷器制的摆设展现一种统一风格的和谐。相比起巴洛克品味带着丰富强烈的原色和暗沉色调,洛可可崇尚柔和的浅色和粉色调。原本有一些反建筑的意识在一七二零年代迅速地全部转变,并造就了洛可可风格在欧洲室内设计和装饰美学上大绽光芒的时代。其中最多姿多彩的德国洛可可就发源于天主教德国。一般而言,洛可可建筑是指纯粹室内风格。因为当时的富人贵族从凡尔赛搬回巴黎时,巴黎已经是一个已发展的城市。所以他们大都直接以新风格装潢原有的建筑,而较少重新兴建新的大型建筑物。洛可可风格亦从建筑设计中的纯粹装饰艺术伸延至绘画上。洛可可画家选用清淡鲜明的颜色和精致的曲线构图,喜欢用基路伯小天使和爱情神话中等来点缀画中氛围,令画面变得优美而神秘。洛可可风格细致地表现在人像画中;画中人不再是神、圣人或骑士,而是宫廷的朝臣、贵族等,颜色细致、淡雅,人物纤细。一些画像亦显示当时美学开始离开宗教、国家等思想方向;不再表现人物的端庄神圣,开始表现得有点不纯洁和不道德。而洛可可的风景画则是田园诗式的,多数描写贵族的男男女女在悠闲地游山玩水。第一个主要代表画家是华托(1684–1721),华托的《舟发西地岛》画面迷离,人物雍容华贵;华托和其后的洛可可画家不同的是,他的画除了纯粹的装饰外,往往渗出一种忧郁气息。其后的洛可可画家包括布歇(1703-1770)、法戈纳(1732-1806)等,他们都深受华托的影响。Antoine Watteau, Pierrot, 1718–1719Antoine Watteau, Pilgrimage to Cythera , 1718–1721Jean-Baptiste van Loo, The Triumph of Galatea, 1720Francis Hayman, Dancing Milkmaids, 1735Charles-André van Loo, Halt to the Hunt, 1737Gustaf Lundberg, Portrait of François Boucher, 1741François Boucher, Diana Leaving the Bath, 1742François Boucher, The Toilet of Venus, 1751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 The Death of Hyacinth, 1752François Boucher, Marie-Louise O'Murphy, 1752Maurice Quentin de La Tour, Full-length portrait of the Marquise de Pompadour, 1748–1755François Boucher Portrait of the Marquise de Pompadour, 1756Jean-Honoré Fragonard, The Swing, 1767Jean-Honoré Fragonard, Inspiration, 1769Jean-Honoré Fragonard, Denis Diderot, 1769Jean-Honoré Fragonard The Meeting (Part of the Progress of Love series), 1771Élisabeth Vigée-Lebrun, Marie Antoinette à la Rose, 1783洛可可风格在音乐上是非常特别而短暂的。约在1720-1775年,洛可可风格与其他的音乐风格同时流行。它发展于十八世纪前半期的法国,音乐特色是轻快、刻意、装饰华丽——与巴洛克时期那夸张和庞大的性质成对比。这种风格先出现在法国的键盘音乐中,巴洛克晚期的作曲家如库普兰(Couperin)、拉莫(Rameau)、泰里曼(Telemann)、多曼尼高.史卡拉第(Domenico Scarlatti)以及古典乐派前期如约翰·斯塔米茨(Johann Stamitz)和利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等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后来,这种风格传到德国,并孕育了西方古典乐时期。洛可可文学以轻松的文体大量出现,并着力于表现人的情感,尤其是爱情的魅力。经常将现实世界扩大或缩小后加以描写,或者以镜中像的方式折射现实。比如伏尔泰的《小大人》、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这个时期的作家还酷爱写游记式作品,让主人公在游历中学习人生、了解世界。洛可可文学产生了强烈刺激人们感官和心智的效果,刻意描写与现实相悖的事物,以反讽手法引入革新观念,打破现存秩序和规范,追求自然、理性、平衡的新世界。

相关

  • 分子量分子量,又称“相对分子质量”,指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的原子量的总和,分子量的符号为Mr。定义为物质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12C质量的1/12之比值。由于是相对值,所以为无量纲
  • 同义词同义词(synonym)或者更学术性的称呼同义异形是世界上各种语言都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指的是表达的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是表达形式不同的词汇。例如厕所和“茅房”就是不同词汇表示
  • 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喜剧(komoidia)的原意是“狂欢队伍之歌”,它同悲剧一样也是起源于酒神祭祀。古希腊喜剧也和悲剧一样保留着对白和
  • 塞法迪犹太人塞法迪犹太人(西班牙语:Sefardí,希伯来语:סְפָרַדִּי,提比里安注音法:Səp̄āraddî),指在十五世纪被驱逐前那些祖籍伊比利半岛,遵守西班牙裔犹太人生活习惯的犹太人,是犹
  • 学术期刊学术期刊(英语:academic journal:scholarly 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
  • 医疗化医疗化(Medicalization)是指将非医疗的问题定义成医疗问题,当成疾病来处理,因此以医学的方式进行定义,也成为医学研究、诊断、预防及治疗的主题。医疗化的原因可能是有关疾病的新
  • 陈述句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在陈述别人的话的时候,不需要用引号来框起来。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在书写时句末通常用句号。
  • 牙桥牙桥(英语:Dental Bridge)是一种固定假牙,弥补缺失的牙齿。缺齿位置的假牙借助相邻的牙齿制作的牙套固定,由于两旁的牙齿充当桥墩的角色,而连接的假牙则为桥面,所以称为牙桥。牙桥
  • 解剖显微镜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Light microscope)是一种利用光学透镜产生影像放大效应的显微镜。由物体入射的光被至少两个光学系统(物镜和目镜)放大。首先物镜产生一个被放大
  • 寒武纪大爆发寒武纪大爆发(亦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是相对短时期的进化事件,开始于距今5.41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化石记录显示绝大多数的动物“门”都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它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