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屐
✍ dations ◷ 2025-08-10 15:32:19 #木屐
木鞋是鞋子的一种形式,也称为木屐,其中有许多也是凉鞋。是某些地区的传统文化之一,有时被当作艺术品,例如荷兰木鞋、日本的下驮等。中国传统的木屐,现在仍穿于如广东西部农村等偏远地区。木屐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之一。相传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现时中国境内出土最古的木屐是1988年在宁波市慈城镇内的慈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木屐。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木屐是汉人在清代以前,特别是汉晋隋唐时期的普遍服饰。汉代汉女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南朝梁的贵族也常着高齿屐。南朝宋之时,贵族为了节俭也着木屐。杜牧诗云:“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由木板与木屐带结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两条突起的“齿”,目的是为了雨天便于泥上行走。屐是木履之下有齿者,又称木屐。江南以桐木为底,用蒲为鞋,麻穿其鼻。除了两齿木屐以外,汉人在军队里还采用了平底木屐,防止脚部被带刺杂草划伤。不仅仅军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晋代还出现了屐齿可以拆卸的谢公屐,方便登山。《南史·列传第九》云:“(谢)灵运……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因此日本称谢公屐为“山屐”。八月十五夜诗(大江匡房):“山屐田衣三五夜。短低帽放游天。”《宇治拾遗物语・一四・三》:“开レ门て相迎たれば、泥が深きと见へて山屐の歯には、泥が事の外ついたぞ”。《中华若木诗抄・下》:“下踏の歯の谁ころびてや桥の霜”。日本传统的木屐称为下驮。
相关
- 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是两块位于颈部,使头部前推或转动的肌肉。每块胸锁乳突肌从胸骨延伸到颈两侧耳朵下面的一点,还连接到锁骨和头骨的颞骨上。当这两块肌肉同时收
- 比重比重(Specific gravity)是一物体或者气体密度与同温同压下水或者空气的密度之间的比值,为一个无量纲量。比重若大于1,在水中会沉下,反之若小于1,则可以浮在水上。比重会因参考物的
- 二苯基乙二酮二苯基乙二酮,也称联苯甲酰、苯偶酰、联苯酰、二苯酰,化学式为(C6H5CO)2,常缩写为(PhCO)2。属于二酮,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紫外光照射下,二苯基乙二酮裂解为自由基,引发聚合物链
- 眼虫纲眼虫藻(学名:Euglena)是生物里的一个属,属于裸藻纲。其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它们有眼斑,它与趋光有关。眼虫为长梭形或圆柱形而带扁平的单细胞藻体,由前端小凹陷生出细长鞭毛一条,其运
- 墓志铭墓志铭为文体名,在坟墓中或坟墓上,以死者生平事迹所写的一份简介,尤其对于伟大或值得纪念的人其墓经常有墓志铭,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这种习俗的存在,另外中国古代还有祭文、行状的写
- 玛格丽特·爱特伍玛格丽特·阿特伍德,CH(英语:Margaret Atwood,1939年11月18日-),加拿大作家。她生于渥太华,是位多产的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女权主义者、社会活动家。她是布克奖与亚瑟·克拉
- 记者记者是媒体从业人员中,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导工作的人。英文通常称为“journalist”或“reporter”,但“reporter”特别是指电视台、电台等电子媒体的记者。或称访事员(流行于
- 光照性皮炎光照性皮炎(英语:Photodermatitis),有时亦被称作光变态反应(photoallergy)是过敏性接触皮炎的一种。在这种病症中,过敏原必须由光照诱导以激发过敏反应并催生疹或者其它全身性症状
- 炭团菌属炭团菌属(Hypoxylon)通常是一种常着生于腐木上的子囊菌。欧洲最常见的物种为Hypoxylon fragiforme,通常生长于死去的山毛榉的树干上。根据形态学研究和基因序列分析,之前有27种
- 长老宗长老宗(英语:Presbyterianism),其教会称长老教会(英语:Presbyterian church,简称长老会),是西方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的一个流派,源自十六世纪的苏格兰改革。 长老教会持守加尔文主义,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