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志铭
✍ dations ◷ 2025-07-18 19:31:43 #墓志铭
墓志铭为文体名,在坟墓中或坟墓上,以死者生平事迹所写的一份简介,尤其对于伟大或值得纪念的人其墓经常有墓志铭,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这种习俗的存在,另外中国古代还有祭文、行状的写法。但是近代中国已不流行写墓志铭。唐朝太史傅奕自为墓志曰:“傅奕,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是中国写墓志铭之始。宋代曾巩说:“夫铭志之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东汉蔡邕曾因撰写谀墓之文受到非议。其实收人之财,难免要在碑志中说人好话,“以为谀墓之文,例多溢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善写墓志铭,李汉的《昌黎先生集序》载韩愈计有碑志75篇。韩愈曾为石洪作墓志,石洪官仅止于县尉,无奇伟之事迹,日后宋人修《新唐书》竟收此“谀墓之文”。韩愈文名日盛,达官贵人常求其为先人撰墓志铭,润笔酬金甚高,韩愈亦来者不拒。其门客刘叉甚觉眼红,取其黄金数斤而去,云:“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欧阳修也写过《范文正公神道碑》、《尹师鲁墓志》、《杜祁公墓志》,但其子孙皆不满意欧的文章。曾巩曾对欧阳修为其祖父作墓碑铭深表谢意说:“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苏轼本人则极少作行状、碑志。不过苏轼还是代张方平作滕元发的墓志铭,是为〈代张文定公作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这是由于张方平当时已病故。清人魏象枢也发表过意见:“为人作墓志铭甚难,不填事迹,则求者多不甘;多填事迹,则见者不信;甚至事迹无可称述,不得已而转抄汇语及众家刻本以应之。譬如传神写照向死人面上,脱稿已不克肖,况写路人形貌乎?世人生前行些好事,做个好人,勿令作墓志铭者,执笔踌躇,代为遮盖也。”一般而言,墓志铭分为志和铭两种,志多用散文记叙死者姓氏、籍贯和生平,铭多用韵文概括全篇,对死者的赞扬、悼念或安慰之词。中西方皆然,但也有例外。
相关
- 胞器细胞器(英语:organelle,或称胞器)是细胞的一部分, 是细胞中通过生物膜与细胞中其他部分分隔开来的、功能上独立的亚细胞结构,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统称为“细胞质”。细胞器可依
- 临床死亡临床死亡是一个医学术语,指心跳、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的5至8分钟,又可称临床死亡期,人体仍可复苏。之后,人体进入生物学死亡期,人体无法被复苏。
- 弓形虫弓形虫(学名:Toxoplasma gondii),亦称为弓浆虫、弓虫,或连同种小名一起称作龚地弓形虫,是肉孢子虫科弓形虫属的唯一物种,属于寄生性生物。已确定的宿主是猫,而弓形虫的携带者包括了
- 相关条目此条目列出有关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的相关页面,以方便阅览相关条目。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 />
- 鼻后滴流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或称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是由鼻黏膜过度分泌黏液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由于过度分泌的黏液聚积在鼻腔后部,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即会开始从咽喉滴流
- 永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一种以符合经济、社会及生态学三者可持续经营为方针的设计方法。可持续设计领域旨在通过采用综合方法创造“三赢”设计来平衡这些领域的需求。可持续设计的范畴
- 母校母校(拉丁语:alma mater,美式英语发音:/ˈælmə ˈmeɪtər/,英式英语发音:/ˈɑːlmə ˈmɑːtər/),源自拉丁语,本意“母亲的哺乳”,词源与校歌相通,是一个使用于古罗马各式地母神
- 麦角甾醇麦角固醇(英语:Ergosterol,又称为麦角甾醇)是从真菌类酵母与麦角菌中发现的一种植物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被转化为维生素D2。它是酵母和真菌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功能与动物细胞膜
- 硬度在材料科学中,硬度指“固体材料抗拒永久形变的特性”。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固体对外界物体入侵的局部抵抗能力,是比较各种材料软硬的指标。由于规定了
- abbr class=abbr title=S23: 不要吸入瓦斯/毒气/蒸气/泡沫S23/abbr安全建议标准词(英语:Safety phrases,简写:S-phrases)是于《欧盟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Ⅳ: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安全建议》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59/